更新时间:2024-06-17 18:22
武汉纺织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于1999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与武汉纺织大学一址办学,共享教学、图书、文体、后勤等教学资源。学院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和校企联合办学等人才对接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近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普通专科毕业证书。
学院紧紧依托武汉纺织大学校本部办学,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校图书馆、教学大楼、教学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运动场等优质本科资源。同时,学院还有独立的教学大楼、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验室、语音室、服装工艺室、制鞋实验室、服装CAD实验室(CAD软件属国际四大知名品牌)等教学设施,为在校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娱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院由本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专家担任教学,同时还在企业、行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知名人士担任教学,形成了一支多结构、多层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院采取符合高职特点的“订单”培养模式,开展多形式的合作办学,校企合作成效显著。为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学院与诚达集团(台资企业)、武汉爱帝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红人集团、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烽火科技集团、武汉光谷鹏大电子有限公司等4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实习、实训、就业基地。近几年,企业为在校生提供各种助学金,如“诚达助学金”、“万商白马助学金”、“凯瑞助学金”、“歌蒂诗助学金”等。
为积极推进学生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学院成立了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该中心依托学校优势资源,本着教育服务社会的宗旨,开展了以纺织、服装、机械为主线的系列教育培训,是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ICAD)总部特许的武汉地区唯一培训(考试)机构和英语托业(TOEIC)考试指定报名点。这两个项目均属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引进的国际职业证书认证体系。同时开展了30项适应高职学生专业特色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授课老师均为武汉地区资深教授、骨干教师,教学严谨、经验丰富。在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培训考试机构中,学院聘请湖北地区高校26名知名专家、教授,成立了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专家委员会。在职业资格培训中,针对学生进行理论基础培训并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学生在毕业前能拿到“双证”或“多证”以及增强就业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近年来,学院为丰富学生的实战经验,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各类专业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2005年,在首届“均安杯”中国国际牛仔服装设计大赛中,2001级夏生艳同学获银奖;在“武汉市十佳模特”大赛中, 2004级彭梦同学获第1名;在“第八届华人杯发型化妆大赛”时尚潮流组比赛中,2003级袁景同学获金奖。2006年,在首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动漫及影像设计大赛”中,2005级易兰同学获银奖,刘飞燕、赵钦仲同学获铜奖;在“第三届国际商业美术大赛”中,我院选送的6幅参赛作品从全国3000多幅作品中脱颖而出,全部入围。2007年,在首届纺织服装类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2005级韩露同学获服装制版比赛“优秀奖”,并获得劳动部颁发的“技师”资格证书;在广东大学生时装周“名瑞杯”晚礼服大赛中,2004级服装专业谭方美子、杨珊同学获入围奖;在“中冶南方杯”湖北省暨武汉地区第二届高校工业品外观设计大赛中,2005级环艺专业陈颖同学获优秀奖。 2008年,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2006级数控专业许丽珍的作品“电源插头的三维设计与数控加工”获工业工程组优秀奖;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平面创意设计大赛中,2005级装潢专业温丰键同学获入围奖;在瑞士公益海报设计大赛暨DAF2008中国赛区中,06级装潢专业解伟祎同学获推荐奖。2009年,在第四届新丝路中国湖北模特大赛中,2008级服装专业杨亦眉同学获“十佳模特”称号,等等。
学院致力于创建学生品牌活动,创新人才培养特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取得丰硕成果。2009年3月,学院在全国首次开设“淑女班”,专门针对女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形象礼仪培训,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新民晚报》、《香港大公报》、《澳门时报》、《台湾自由时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青年网等100多家国家、省、市级媒体以及《新加坡联合晚报》等境外媒体予以报道。学院在每年国庆节、青年节、校庆等节庆期间,开展千人朗诵与大合唱等大型活动,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热情,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深受学生欢迎。
学院的办学宗旨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就业率。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以市场需求定专业结构,以质量求生存,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等多方面的需要,让每一个有志于学的学生 “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保障学生充分就业;实现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院坚持发展以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已基本形成现代化、高素质的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