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6 20:58
武汉地铁5号线(Wuhan Metro Line 5),是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境内第11条开通运营的地铁线路,于2021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一期工程(武汉站东广场站至中医药大学站),于2023年12月1日开通运营南延线起点调整工程(中医药大学站至红霞站),标志色为首义红。武汉地铁5号线是武汉第一条采用全自动驾驶模式运行的地铁线路。
2015年6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5~2021年)》,武汉地铁5号线在列。7月,武汉地铁5号线开始探路。12月23日,武钢站开工建设。
2016年9月,武汉地铁5号线启动第二次环评。同年,武汉地铁5号线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2017年12月30日,武汉地铁5号线首个高架车站(南三环站)主体结构封顶。
2018年3月6日,武汉地铁5号线首个地下车站(建设十一路站)主体结构封顶。10月4日,武汉地铁5号线武昌段首台盾构机始发。10月28日,昙华林站开工建设,标志着武汉地铁5号线全部车站均已进入土建施工阶段。
2019年8月16日,武汉地铁5号线高架段全线贯通。
2020年3月24日,武汉地铁5号线全面复工。5月31日,武汉地铁5号线首列武汉造列车下线。
2021年1月22日,武汉地铁5号线全线25座车站全部封顶。1月31日,武汉地铁5号线全线实现双线贯通。3月8日,武汉地铁集团正式对外公示武汉地铁5号车站站名。3月23日,武汉地铁5号线全线实现短轨贯通。4月19日,武汉地铁5号线全线实现长轨贯通。12月10日,武汉地铁5号线通过初步竣工验收。12月21日,武汉地铁5号线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12月26日,武汉地铁5号线开通运营。
2021年5月24日,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武汉市轨道交通5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调整报告》。9月30日,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武汉市轨道交通5号线工程调整初步设计》。12月26日,武汉地铁5号线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2022年8月,武汉地铁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全线车站主体结构完成。11月12日,武汉地铁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进入铺轨阶段。
2023年3月6日,武汉地铁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高架桥梁全线贯通。4月12日,武汉地铁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实现“轨通”。4月,武汉地铁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实现“轨通”。5月12日,武汉地铁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实现全线“电通”。11月10日,武汉地铁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通过初步竣工验收。11月18日,武汉地铁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12月1日,武汉地铁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开通试运营。12月30日,武汉地铁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开通初期运营。
(1)轨距:1435毫米
(2)钢轨:正线采用60千克/米,车场线采用50千克/米
(3)道岔:正线采用9号道岔,车场线采用7号道岔
(4)道床:高架、地下线路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道床,地面线采用碎石道床。
截至2023年12月,武汉地铁5号线共设车站27座,其中高架站点6座,地下站点21座,平均站间距为1281米。
武汉地铁5号线起于红霞站,出站后上跨南三环高架沿烽胜路、白沙洲大道高架敷设,在武金堤公路南侧线路由高架转至地下敷设,后沿复兴路、黄鹤楼南路、和平大道南延线、和平大道、工人村路、冶金大道、站前路敷设至武汉站东广场站,全长37.7千米。
据2023年12月30日武汉地铁集团官网显示,武汉地铁5号线各站点的首末班车时刻如下。(仅供参考,最新信息请以车站公示或武汉地铁集团官网→等官方信息发布渠道为准)
截至2024年5月,武汉地铁5号线单日最高客运量为2024年5月2日的59.12万人次。
武汉地铁5号线采用无人驾驶列车。一期工程采购35列,共计210辆车。
武汉地铁5号线列车采用四动两拖六辆编组,列车长度约为140米,高3.8米,宽3.0米,最高运营速度为80千米/小时,每列车定员载客约1896人,超员载客约为2640人。列车采用变频空调,并且配置有具备杀菌、消毒、净化空气等功能的等离子空气净化器;车厢送风采用侧出风方式,避免气流直接吹乘客头部;客室照明系统具备自动调节照度功能;每节车厢内摄像头由3个增至6个,车门侧面,设有醒目的“紧急报警器”,呼叫之后,将实现视频通话的功能。
武汉地铁5号线列车具备自动唤醒、自动运行、自动折返、自动回库、自动休眠以及远程控制等功能。与常规地铁列车相比,车辆增设脱轨及障碍物检测装置、带远程复位功能的断路器、列车智能运维系统等设备,并且对关键电路进行了冗余设计,整车控制电路复杂程度大幅提高。
武汉地铁5号线利用武汉地铁7号线徐家棚主变电所,新建工人村主变电所。
武汉地铁5号线设1处车辆段:工人村车辆段;1处停车场:青菱停车场。
工人村车辆段:位于三环线以东,二十一号公路以南,工人村路以东,石化专用线以北地块内,占地面积约29万平方米。承担武汉地铁5号线配属车辆的定修、周月修及临修任务。
青菱停车场:位于白沙洲大道以东,巡司河以南地块内,占地面积11.6万平方米。承担武汉地铁5号线停车场配属列车的停放、运用、整备作业;承担配属列车进出库的技术交接、检查和测试工作;承担停车场运用列车司乘人员出退勤技术交接工作;承担停车场运用列车的功能检查、技术检查工作;承担停车场运用列车的内部清扫及定期消毒工作;周月检库承担武汉地铁5号线配属列车的双周/三月检工作。
武汉地铁5号线采用全自动运行系统和GOA4等级全自动驾驶技术,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具备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
2022年11月8日消息,武汉地铁5号在国内首次实现108个全自动场景应用,首次彻底取消司机驾驶室。
武汉地铁5号线高架段全长约8千米,该区段施工上跨青菱河、三环线高架、岩溶强发育区,下穿110千伏及220千伏超高压走廊,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同时,线路大部分位于白沙洲交通要道烽胜路,通行车流量大、周边小区密集,施工围挡外侧为交通疏解道路,高架区间梁体施工全部为邻街高处作业,安全风险极高。
武汉地铁5号线彭刘杨站至司门口黄鹤楼站区间全长153米,区间面临以下问题:
1、该区间隧道顶部距离京广铁路仅28米,铁路部门要求在京广线安全保护区间范围内不得采用爆破施工。建设方最终决定采用中间开槽取临空面,两侧使用挖掘机破碎工艺进行施工。
2、该区间经过黄鹤楼景区,隧道顶距离黄鹤楼仅37米,且需要下穿景区内的元代建筑——胜像宝塔。为确保景区建构筑安全、减少对景区运营的扰动,隧道开挖采用毫秒微差松动爆破技术,实现了单孔单爆。
3、该区间末端还需下穿武汉长江大桥武珞路下桥匝道,该匝道桥共有4根直径1米的桥梁桩基侵入隧道内,且平面位置无法避让。按照原设计,需要拆除引桥、将桩基拔除后才能盾构通过。建设方最终采用隧道内桩基托换方案,即在不影响地面交通通行及建筑的前提下,利用隧道结构将桩基受力体系转移。
武汉地铁5号线三层楼站至三角路站区间与长江、沙湖交织相连,且与长江同向布设, 掘进过程非常考验工艺工法及参数控制。该区间水文地质极其复杂,剖面形态呈“人”字形,盾构机从三层楼站出发以3‰的坡度爬至线路最高点,紧接着以5.98‰坡度“俯冲”至三角路站进洞接收。同时,区间地质结构复杂,需要穿越软硬不均、大量粉砂、超浅埋覆土等不良地质。同时,该区间左右双线均上跨武汉长江隧道。
武汉地铁5号线一期工程设11座特色站和14座标准站,以“灵秀长江,魅力地铁”为设计主题;北段6个特色站结合站点人文历史背景,主打硬朗的“工业风”设计;南段5个特色站着力描绘老武汉缩影,书写武汉的壮阔历史。
武汉站东广场站:设计主题为“江城崛起”,车站立柱形体上的顶天立地寓意着中部崛起,柱头如同展翅飞翔的黄鹤,水波状的吊顶寓意着千湖之省的愿景。
武钢站:设计主题为“光辉岁月”。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钢有60多年的历史,基于此,站厅设计整体以工业风格来烘托,墙面选用高强纤维水泥板干挂,地面采用白麻石材,栏杆采用钢铁元素定制而成。吊顶采用钢结构包裹风管的形式,钢结构与站点周围环境、工业相契合,柱面采用磨砂不锈钢造型,局部搭配工业管道气压阀门的造型。武钢站艺术墙主题名为《钢的诗》。
和平公园站:设计主题为“万木葱茏”,设计提取公园中的苍穹大树为设计元素,以“生态、阳光”为主题思想,将树木形态艺术化处理,打造一个生态化的“地下树林”。车站顶面用冲孔铝板展现了枝叶造型,并结合了功能性需要,灯具、天花、柱体、一体化的新装修形式展现出车站生态、活力、创新的设计意图。和平公园站艺术墙主题名为《童趣》。
红钢城站:设计主题为“红城岁月”,从红钢城的原始风貌入手,站内顶面提取钢铁元素与现代材质的有机结合,采用坡屋顶等形态,运用工字钢结合铁艺的形式,强调标准化、模数化,在车站顶面形成整洁有序的造型形态。红钢城站艺术墙主题为《城·红》。
杨园铁四院站:设计主题为“新城印记”,通过追溯其历史渊源以及调研周边的建筑特点后,墙面和柱子采用米黄色大理石进行装饰,顶面采用整体古典美与后现代艺术造型的结合,中间区域对星空图案进行艺术处理,以钢丝网编制的形态表现手法塑造出车站的空间。杨园铁四院站艺术墙主题为《奔腾时代》。
徐家棚站:设计主题为“都市森林”,艺术壁画的设计延续了7、8号线的设计主题,依旧选取具有江城特色的芦苇作为设计元素,独特之处在于从夏季的芦苇景象出发,力求设计元素统一,表现形式不同。
三角路站:设计主题为“纺市繁华”,以老武汉茶楼作为设计意向,创造出老武汉场景,车站整个空间配色以素雅为主,吊顶通过铝板与方通构建出老武汉茶楼房屋的形式,局部结合金色线条的造型将整个空间视觉上抬高,柱子和墙面采用白色大理石装饰,地面采用白麻石材。
昙华林武胜门站:设计主题为“纺市繁华”,该站设计的艺术顶打破传统的构架方式,艺术顶主题为《艺术之眼》,采用非线性叙事手法,提炼昙华林街区的典型建筑元素,转化为视觉图形语言,以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构图方式加以组合,展现昙华林的历史文化与街区的艺术氛围。
彭刘杨站:设计主题为“红色记忆”,紧邻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该站以独特的轮廓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手法的特点,以反映革命热血与激昂的“红色”为色彩主基调。彭刘杨站艺术墙名为《英雄之城》。
复兴路站:设计主题为“历精崛起”,站内装饰设计沿用4号线设计风格,通过“萌芽”为元素,表现复兴之路的进程。
中医药大学站:设计主题为“扬帆起航”,站中跨通过圆通的组合形式,以风帆张力结构设计,提升空间高度。顶面采用喷绘铝板图案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张力。柱子饰面造型也取风帆形式,两侧跨延续风帆之意。
武汉地铁5号线于红钢城站预留了白玉山支线接入条件,白玉山支线属于轨道交通远期规划线路,初步纳入轨道交通第五轮建设规划,具体线路走向为:从建设十路穿越三环线进入青山镇,向东经化工大道,向南延伸,经北湖、白玉山街。
武汉地铁5号线位于长江南岸,南北向贯穿武昌,是沟通顺江方向的重要客运交通走廊。该线连接了青菱、白沙洲、司门口商圈、武昌滨江活动区、徐东商圈、杨园、青山滨江商务区、武钢厂前片区、武汉火车站等诸多区域,并通过与武汉地铁多条线路的换乘,实现武昌与汉口、汉阳两镇的便捷联系,是武汉轨道交通网中的重要干线。(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 评)
武汉地铁5号线南北向贯穿青山、武昌和洪山区的核心区域,无缝衔接武汉站交通枢纽,连接白沙洲、司门口、徐家棚、徐东、青山滨江等重要商圈和功能区,深度服务武钢、京东、阿里、长江沿岸铁路集团、长江中心等总部经济及产业社区,是一条促进长江南岸协同发展的黄金线路。(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评)
武汉地铁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建成后与5号线贯通运营黄家湖大学城的学生从武汉站东广场站乘坐地铁50多分钟可直达到校较之前乘地铁转公交至少节约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