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

更新时间:2024-10-31 21:11

歼-15(英文:J-15,中文绰号:飞鲨“Fēishā”,英文:Flying Shark,北约代号:侧卫D型,英文:Flanker-D)是中国参考从乌克兰获得苏-33战斗机原型机T-10K-3以国产歼-11战斗机为基础进而研制和发展的单座双发舰载战斗机。歼-15在世代划分上属于第四代战斗机改进型,即第四代半战斗机。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苏联解体时,1143.6项目航空母舰(苏联以航空巡洋舰编列)库兹涅佐夫级次舰瓦良格号的建设仍在船台上,完工度仅68%,苏联解体后在分家时出于“因地制宜的考虑”,瓦良格号由乌克兰获得。但由于乌克兰经济状况不佳,无力继续建造,工程就此停工,半途而废。1998年,中国澳门创律集团通过竞标,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瓦良格号。2002年3月3日,瓦良格号经历航程15200海里、耗时4个月(123天)的艰难远航后终于抵达中国辽宁省大连,尔后交予中国军方。2005年4月26日,瓦良格号开始入役改装。

至此,中国开启了中国航母的发展纪元。然而,众所周知,航空母舰是以固定翼舰载战斗机为主要武器的军舰,中国有了航母,但并没有舰载机以供瓦良格号使用,且当时中国本土机种中也没有适合改装当作舰载战斗机的的型号,于是中国发展一款配合瓦良格号使用的舰载机便提上日程。而在1996年12月6日,中俄达成协议,由俄罗斯提供技术与飞机零件,协助沈阳飞机公司在中国生产苏-27SK战斗机生产许可证的合同,协议规定首先由阿穆尔共青城制造厂提供全套部件,由中国组装然后再逐步国产化。引进后中国改称的型号称为歼-11,该型是一型双发动机、远程及全天候制空战斗机。歼-11与瓦良格号苏联原定配置的舰载机苏-33师出同门,均发展自苏-27战斗机,因此,以歼-11发展中国新一代舰载机成为最好的选择。

研制历程

苏-33是苏霍伊设计局在苏-27战斗机的基础上于1984年4月18日开始研制的为配合苏联海军基辅级航空母舰改进型1143.5项目航空母舰而发展的舰载机,也是瓦良格号航空母舰的制式舰载机,设计初期称之为苏-27K,到1988年一共生产了9架原型机(Su-27K T-10-1~9),其中两架在乌克兰尼特卡舰载机训练中心进行试验。苏联解体后,这两架苏-27K被划为乌克兰所有,而乌克兰无力进行苏-27K的后续发展,只能进行封存。本世纪初,中国从乌克兰获得了其中的一架(T-10-K-3号机),这无疑加快了中国舰载机的发展。

2009年8月31日,歼-15首飞成功。

2012年10月12日,曝光了一组歼-15舰载机触舰复飞的照片,这是歼-15舰载机作为我国国产第一代舰载战斗机第一次公开曝光。2012年11月5日,国防报网站正式发布了关于中国航母舰载机触舰起飞的消息。2012年11月23日,随着飞行员戴明盟驾驶编号为552的歼-15舰载机在航母辽宁舰上成功触舰复飞,歼-15舰载战斗机终于拨开神秘的面纱,充分展示在世人面前。2012年11月25日官方宣布航母顺利完成舰载机起降训练,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两者适配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

2012年11月23日歼-15降落在辽宁号航空母舰甲板上,由飞行员戴明盟首降成功。

2021年12月15日,改进型歼-15首次曝光。

设计特点

试飞历程

2009年8月31日,歼-15进行了首次陆基飞行测试。

2011年4月25日,第二架歼-15原型机进行了飞行测试。

2012年11月22日,首架歼-15原型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进行着舰测试和起飞测试成功。

2013年3月7日,身兼全国政协委员的歼-15总设计师孙聪于两会期间接受中国新闻社访问时透露,歼-15正处于飞行员培训阶段,正在进行小批量生产。

2013年6月18日,歼-15再次在辽宁舰起降,并进行首次驻舰飞行。

2013年12月初,网络上出现一张采用标准的海军灰蓝色涂装,座舱后部涂装有海军军旗,垂直尾翼涂有一只“飞鲨”LOGO,头部及垂直尾翼有正式编号的歼-15舰载战斗机,说明该型战机已经通过试飞阶段,正式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入役验证状态。

参与行动

2024年10月14日,歼-15参加“联合利剑-2024B”演习。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