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3 09:07
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又称石城会盟碑、盟誓碑,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曲靖市第一中学爨碑亭内,是大理国段素顺明政三年(971年)所立。
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是大理国段素顺明政三年(971年)所立。
康熙十八年(1679年),碑刻被挖掘出土,最初置于曲靖城北门外武侯祠内。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喻怀信等人将碑移入城内奎阁(今附一小,奎阁已拆除),镶嵌在正殿墙上,并对碑题记,叙述此碑出土情况及移置经过。
民国十六年(1927年),云南军阀混战,城内庙宇多遭毁坏,此碑差点被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月,为迎接南京政府京滇公路通车观览团的到来,始由云南省教育厅拨款,于曲靖中学(现曲靖一中)内建一碑亭,将幸存下来的《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与《爨宝子碑》一同被移置于碑亭内,加以保护。
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为长方形,高1.25米,宽0.58米,厚0.16米,无碑脚。碑分上下两截,上截11行,左行,正书;下截8行,右行,行书。这种书写格式在古碑刻书写上是十分罕见的现象。
碑文正文
碑文全文如下:
明政三年,岁次辛未,宣谕足屈奉承统率戎行,委服恩,抚安边塞。是以剪除辶众镇长奇宗、求州首领代连弄、兔覆磨乃等三邑,统置辶众镇。以二月八日回军,至三月七日到石城,更讨打贼郎羽兮、阿房田洞,合集卅七部女考伽诺、十二将弄略等,于四月九日斫罗沙一遍,兼颁赐职赏。故迺共约盟誓,务存久长,上对众圣之鉴知,下揆一德而血占血。
三军都统长皇叔布燮段子王示,都监三军礼乐爽长驸马布燮段彦贞,贲彦、敝宇览杨连永、杨求彦,侍内官久赞段子惠、李善,督爽王清志,贴侍内官赞卫杨定存,理摸陁道杨定福,陁栖袁永智、苏晟兴。
碑文共212字,分刻为上下两截,上截为碑的正文,下截是职官提名。值得一题的是,上下两载的书写排列完全相反,上截从左至右排列书写,下截则从右至左排列书写。
碑文记述大理国三军都统长皇叔布燮段子珍(白族),奉宋太祖圣旨平定众镇叛乱后,召集37部彝族首领,在石城(今曲靖)会盟立誓,共讨阿房、洞田等地叛乱,并颁赐职赏的史实。
碑额题记
碑额上刻有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本地人喻怀信的题记,叙述此碑出土情况及移置经过。
《南诏野史》称段思平“借兵于东方黑爨松爨三十七峦部,会于石城”,段氏得国后,“免东方三十七峦部徭役”。所云“会于石城”,乃集合兵力于石城而已,并非会盟立碑。且段氏得国后,才免徭役,乃感恩报答,非事先有盟约心事。此碑之立,虽与段思平借兵三十七部无关,但段素顺遣将平定叛乱,与三十七部会盟立碑一事,不见史书记载,此碑是至关重要的实物资料。碑文书法敦厚遒劲,也历来为人所称道。清人叶昌炽《语石》中,称其“精采飞动”,且说:“虽荒裔之士,书法亦妙入能品。”武陵黄诚沅《蜗寄庐随笔》也说它“字径寸余,大类李北海(唐代书法家李邕)书。”
1961年3月4日,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位置
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曲靖市第一中学爨碑亭内。
交通信息
自驾:从曲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出发,途径文昌街、建设路,大约1.1公里车程,需要5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