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4-03 14:20
殷褒,生卒年月不详,字元祚(一说符祚),三国时期魏国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县)人。曾任魏国章武太守,西晋荥阳令,政声颇佳。
据《殷氏世传》记载,殷褒赴荥阳令时正赶上当地遭受连年水患,积水成灾,百姓饥寒交迫。殷褒到任后率领百姓兴修水渠四十多里,将积水导入黄河,解除了水患,当地百姓将此渠命名为“殷沟”以示纪念。
在百姓安定下来以后,殷褒重视教育,大兴学校,组织百姓子弟入馆学习。《殷氏世传》载:“殷褒为荥阳令,广筑学馆,会集朋徒,民知礼让。”
当地的老百姓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荥阳令,有异政,修立学校人易性,令我子弟耻争讼。”
所谓“有异政”,即政绩卓异。“人易性”,一作“人复性”,大意是说通过读书,使人们改掉了坏的习性,恢复了本来的善性。这首歌谣被收进《艺文类聚》和《乐府诗集》等几部历史典籍中,成为荥阳令殷褒深受人民爱戴的有力佐证。
《艺文类聚》第五十三卷有殷褒推举同郡朱伦的荐表,文辞典雅;《新唐书》录有《殷褒集》二卷。
《戒子书》
【原文】
夫道也者,易寻而难穷,易知难行也。故京房①之徒,考步吉凶之变,而不能自见其祸,更为姚平②所诫,此道之难知也。省尔之才,不及于房,而吾言,过于平矣。昔正考父③三命滋恭,晏平仲④久而敬之。曾颜之徒,有若无,实无虚也。况尔析薪之智,欲弹射世俗,身为谤先,怨祸并集,使吾怀朝父之忧,为范武子所叹,亦非汝之美也。若朝益暮习,先人后己,恂恂如也。则吾闻音而识其曲,食旨而知其甘,永终吾余年矣,复何恨哉!古人有言,思不出其位,尔其念之,尔其念之。
——《全三国文》录《艺文类聚》卷二三
【注释】
① 京房:(前77—前37),西汉学者,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受学于梁人焦延寿。焦延寿曾说:“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京房《易》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值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他任魏郡太守期间,多次上疏论说灾异,得罪宦官石显,又与治易的权贵五鹿充宗学说相非,被以“诽谤政治,归恶天子”的罪名被处死。
② 姚平:京房三弟子之一,经学博士,其它不详。
③ 正考父:春秋时期宋国大夫,他是几朝元老,却严于律己,在家庙的鼎上铸下三十一字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妪,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予敢侮,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靠墙走。生活中,只要有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他提醒人们要权重愈慎,位高愈谦,志得愈恭,时刻谨慎用权,克已奉公。
④ 晏平仲:即晏婴,东莱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曾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任齐相国后,食不重肉,妾不衣帛。齐景公多次打算为其更换住宅,被其多次谢绝。景公又欲为其更换车马。他说要以自己的节俭为全国的官吏作出样子,也不接受。其事迹甚多,可查看《晏子春秋》。
【译文】
道,容易找寻却难以穷尽,容易认识却难以施行。所以京房一类人察测吉凶的变化,而不能够自己预测到自己的祸难,尤其为姚平所慎诫,这是道难以知晓。省察你的才智赶不上京房,而我的话又超过了姚平。过去宋国正考父三次受命而更加恭敬,晏婴久而久之便敬重他。曾参颜回一类人,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况且你以砍柴的智慧想弹射世俗,自身却成了诽谤的优先对象,怨恨祸难一并集聚,使我心怀朝父的忧虑发出范武子的叹息,也不是你的美德。假若能早晚学习,先人后己,对人毕恭毕敬,那么我可听音调便能知道曲名,吃佳肴而能体味到甜美,这样便可以心情舒畅地度过我的余生,又有什么遗憾呢?古人这样说:“所想不要超出自己的名位”,你一定要牢记这句话,切记,切记。
殷褒在诫子书中叮嘱儿子“思不出其位”,惟此,才可以在世间无灾无难,游刃有余。
曾任魏国章武太守,西晋荥阳令,政声颇佳。
生二子,长昱、次跻。昱生敞,跻生识。敞、识于西晋末的永嘉之乱至东晋在建康立国之初率陈郡长平殷氏殷褒分支全族南渡过江侨居建康(今南京)近郊的丹阳(今南京中华门外,江宁与安徽当涂间的丹阳镇一带)。依传世典籍,无法确定殷褒支与东汉谏议公支之间的世系可比性。
现从多支殷氏族谱中,析出一个大致世系关系,供读者参考:东汉殷谏议公约比殷褒高3至4辈,即魏晋间殷褒约是东汉殷谏议公的族曾孙辈或族玄孙辈人。下面以生卒年可考的东汉谏议公支22世传人殷侑(766-838)和殷褒支15世传人殷践猷(674-721)来说明这种世系比对的合理性。依东汉殷谏议公比魏晋间殷褒高3至4辈推算,东汉谏议公支的中唐人殷侑应与殷褒支的18至19世相当,即是说殷侑应是殷践猷的族曾孙辈或族玄孙辈人。殷侑实际上比殷践猷晚出生92年,古人早婚,以平均20至30年增一代计,知东汉殷谏议公约比魏晋间殷褒高3至4辈的世系比对关系是合理的。
殷褒支中的殷敞分支,初过江时也是默默无闻,直到殷敞的六代孙高明,七代孙不害、不佞,九代孙开山时,殷敞分支才成为影响朝野的重要政治力量。过江后使陈郡殷氏在东晋时迅速异军突起的是殷识分支(殷识官至镇东司马、濮阳相)。殷识分支在东晋的崛起始于殷识之子殷羡、殷融兄弟。殷羡之子殷浩、殷融之孙殷仲堪、殷融曾孙殷景仁等是殷识分支中最出类拔萃的人物,正是他们使侨居江南的陈郡长平殷氏成为门第显赫的一流高门,一跃成为东晋、南朝政治舞台上与王、谢、袁、萧四大侨姓平起平坐的一股重要力量。其影响一直到隋唐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