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3 12:31
殷都区,隶属河南省安阳市,位于安阳市西北部,东以京广铁路为界,与北关区、文峰区相接,南与龙安区相连。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0.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5千米,总面积687平方千米。2019年,殷都区总人口71.52万人,常住人口68.49万人。截至2020年6月,殷都区辖9个街道、1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梅东路96号。
1949年前,区域大部属安阳县西一区。
1949年,划为安阳县第八区。
1955年,属安阳县第五区。
1959年,属安阳市东风公社。
1962年,属安阳市西郊区。
1969年7月,建立安阳市西郊公社。
1972年8月,经地区革命委员会和省革命委员会批准,设立铁西区,成立铁西区革命委员会。
1981年5月30日,安阳市铁西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安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
2002年12月28日,撤销安阳市铁西区,设立安阳市殷都区。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安阳市市辖区和安阳县行政区划的通知》(豫政文〔2003〕5号)要求,2003年1月26日安阳市进行区划调整,2月26日殷都区正式挂牌成立,4月30日殷都区对辖区街道办事处进行调整。经过移交、保留、调整、新增,全区共辖1个乡、9个街道办事处,40个社区居委会,43个行政村。分别是:西郊乡,北蒙街道、相台街道、铁西路街道、梅园庄街道、清风街街道、电厂街道、纱厂街道、水冶街道和李珍街道。
2016年11月,安阳市对区域管理范围和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安阳县西部9个乡镇划归殷都区。
2018年8月,北关区机场南社区、民航路社区、胜利路社区共3个社区划归殷都区,调整后的殷都区共辖10个乡镇、9个街道,298个行政村、46个社区。
截至2020年6月,殷都区辖9个街道、1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梅东路96号。
殷都区介于东经114°21′,北纬36°02′—36°07′。东以京广铁路为界,与北关区、文峰区相接,南与龙安区相连,东、北与安阳县接壤。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0.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8.5千米,总面积687平方千米。
殷都区位于太行山波状复背斜东翼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其地层属华北地区沉积类型,西部是石炭二迭系地层。地层由太行山东去依次出露为:奥陶系(O)、石炭系(C)、二迭系(P)、第三系(R)、第四系(Q)。大多区域为第四系覆盖,主要由亚砂土、亚黏土及碎石组成;其成因类型较复杂,有冲积、洪积、坡积、残积等。厚度变化不大,一般在50米—70米,最大厚度近100米。
殷都区位于汤阴地堑北端的汤西断裂与安阳断裂的交会处,汤西断裂(青羊口断裂)南起黄河北岸,经新乡、安阳向邯郸以北延伸,倾向东,长约90千米。安阳断裂西起林州市姚村,经林州市河顺、殷都区许家沟向安阳以东延伸,走向近东西,倾向北,长约55千米,东西穿境而过。因本区地处多条断裂交会部,地质构造不稳定,故为地震多发区。
殷都区地处太行山东麓,地势西高而向东缓降。矿窟山位于区西北隅,其主峰海拔416.1米。九龙山位于区西南,主峰海拔314米;除李珍、水冶两个街道办事处辖区为丘陵外,其余为冲积洪积平原。其平原部分系山前洪积扇的一部分,绝对高程80—100米,坡度2—2.81‰,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全区地形机构复杂。
殷都区山地为太行山东麓低山区,主要在西部边缘的都里、磊口2个乡镇和铜冶、许家沟乡的西部,面积约300余平方千米。
殷都区丘陵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铜冶、水冶一线以西,直至低山地区。一部分在铜冶、观台一线以东,直至洪河屯和邵家屯,称北岭。
殷都区平原区主要是铁路以西的安丰乡、洪河屯乡东部、水冶镇东部、南部和曲沟镇均为山前洪积平原,平原平均海拔110米,平均坡降为0.3%。
殷都区属北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温适中,季风明显,光照充足,雨量集中,冬长春旱。按气温划分四季的标准是低于10℃为冬季,从11月6日至次年3月25日,共计140天。10—22℃为春、秋季。其中,春季从3月26日至5月20日共计56天,秋季从9月6日至11月5日,共计61天。高于22T为夏季,从5月21日至9月5日,共计108天。春季(3月至5月),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气候干燥,天气晴和,日照增加,气温回升快,月温度变差为6—7℃。春季干旱少雨,平均降水量为81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3%;夏季(6月至8月),高空副热带高压加强,并向北推进,海洋暖湿气流吹来,雨水增多而集中,尤其是7月、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5%。但有的年份夏雨迟来,也可能出现初夏旱。秋季(9月至11月),副热带高压南退,北方冷高压南侵,冷暖气团相会于黄河流域,出现秋雨连绵,气温随着下降。秋季较短,干旱较少出现。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受大陆性气团控制,寒潮不断由西北方一泻而下,气温下降,伴有大风,气候比较干冷。
殷都区四季温差明显,多年平均气温为14.1℃,年际间变化不大;据统计,春季(3月至5月)平均气温14.4℃,夏季(6月至8月)平均气温25.6℃,秋季(9月至11月)平均气温13.8℃,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气温0.1℃。每年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27℃,1月份最低,月平均-1.8℃,极端最低气温为-17.3℃(1971年12月28日)。
殷都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6.8毫米,年际变化很大,时空分布不均匀。月季分布更不均匀。夏季(6月至8月)降水最多,平均达362.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5%;秋季(9月至11月)降水稀少,平均为95.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7%;冬春两季(12月至次年5月)降水稀少,两季仅占年降水量的18%。
殷都区年内接纳的自然水约为4128.8万立方米,年均径流量为808万立方米。过境水主要有洹河、万金渠、胜利渠等,过境水总量约为6389万立方米;利用量约1328万立方米。万金渠始建于唐咸亨三年(672年),名高平渠。北宋仁宗至和年间,改名千金渠。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年)改名万金渠。是殷都区主要过境河流,辖区内为段邵村至白家坟段。
殷都区属洪冲积平原,由于北侧受洹河泛滥之影响,故只具有冲积土一种土壤。土壤质地分布,呈南北土壤质地轻,中间土壤质地重。全区土壤属潮土土类,具有典型的褐土化亚类的特征,土质大部分为黄壤。
殷都区地下水分布很不均匀,因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性不同而差异很大。东部平原区属于富水区,水层厚度20—30米,单井出水量可达3000—5000立方米/日。西部山区丘陵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雨补给,并以小南海泉和珍珠泉排泄为主;平原区主要受大气降水和河渠入渗补给,并以人工开采排泄为主。经均衡计算,西部山区丘陵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为2.91亿立方米/年。
殷都区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1986年以来华北地质队、信阳地质队等单位在原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新的勘测工作,发现了新的矿种。区境内矿产,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化工原料矿产、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地下水、地热和矿泉水9大类。主要矿种有煤、煤层气、铁、锰、长石、石膏、白云岩、石灰岩、溶剂灰岩、水泥灰岩、瓷土、膨润土、耐火黏土、砖瓦黏土等。
2019年,殷都区总人口71.52万人,常住人口68.49,城镇化率66.45%。全区、满、蒙古、壮、维吾尔等少数民族30余个,共300人,其中回族占90%以上。
殷都区委书记、区长:王磊
副区长:臧华伟
2017年,殷都区地区生产总值302亿元,增长6.5%;三产增加值113亿元,增长8%;工业增加值202亿元,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393亿元,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5亿元,增长1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亿元,增长26%。
2018年,殷都区地区生产总值332.17亿元,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4.4亿元,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64亿元,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5亿元,增长43.65%。
2020年,殷都区生产总值完成328.5亿元,同比增长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82亿元,同比增长1.54%。
2020年,殷都区完成农田建设1.88万亩,发展谷子、红薯、食用菌、花椒四大产业,都里大红袍花椒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至638家。
2020年,殷都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8.4亿元,同比增长5%。
2020年,殷都区实施重大工业项目12个,大集团牵头实施的钢铁企业整合重组协议已经签订,新建6.25m大型焦炉项目推进,合金新材料产业园一期厂房和入园道路正在建设,家具、钢铁企业一期等项目建成,无缝管项目正在施工,促进剂、LNG等项目开始建设。
2020年,殷都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4亿元,同比增长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5.2亿元,同比下降5.2%。
2020年,殷都区完成资本市场直接融资26.16亿元,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该区重点企业提供大额贷款100.67亿元,发放普惠金融贷款55.65亿元。
2020年,殷都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9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7个,引进省外资金119亿元。实施省、市、区重点项目68个,总投资468.49亿元,年度投资目标92.2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04.35亿元。其中,28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1.3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24%。
2020年,殷都区的钢一路等4条市政道路完工通车。铁西路等6条道路街区整治工程基本完成。轴线北延、新S301工程东段已完工,安姚路拓宽工程正在施工,中轴线下穿“两桥”工程建成通车。
2020年,殷都区的殷墟遗址博物馆项目完成拆迁已开工建设,殷墟宫庙区环境整治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文旅新城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安阳高陵本体保护与展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文物展陈施工进行,景观整治工程设计方案已上报上级文物部门。马氏庄园保4A争5A提质创建正在全面开展。3A级工业旅游景区对外开放。
2018年,殷都区殷都高中主体工程完工。建设91个项目,60个项目完工。新增6所学校、1.11万个学位。投资2.4亿元,新建乡村学校教学楼、食堂等教育基础设施项目42个。
2020年,殷都区39个中小学幼儿园改扩建工程,34个已完工,其他5个主体完工,新招聘教师91名。曲沟镇二中等14所中小学被确定为特色学校,投资引进上海爱立诚教育集团对外国语中学、外国语小学进行托管运营。
2018年,殷都区安阳县人民医院新院正式运营。
2020年,殷都区排查武汉、北京返安等各类重点人员2.62万人次,排查进入辖区车辆6.15万辆次,集中隔离570人,对33个疑似病例采取精准防控措施,5个确诊病例、3个无症状感染者全部治愈出院。
2020年,殷都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统筹推进,11家乡镇卫生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远程医疗系统与区级医疗机构实现信息共享,医保基金实现结余。
2018年,殷都区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8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9%以下。
2018年,殷都区民生支出10.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5.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14元,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78元,增长6.5%。
2020年,殷都区完成了剩余380户799人脱贫任务,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扎实进行。完成钢五社区等11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受益居民1.6万户、5万余人。建成街头绿地游园15个。
2020年,殷都区整治乡村建设用地1700亩,户厕改造率达到85%。
2020年,殷都区PM10、PM2.5、优良天数实现“两降一增”,空气质量持续好转。认真落实“河长制”,水污染防治扎实开展,五道沟截流等6个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全部完成。西部矿山生态修复深入实施,7个标段的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已基本完工,累计完成治理面积4800亩。新国控站点建成启用,全省示范区建设现场观摩会举行,4.3m焦炉关停淘汰、无组织排放深度治理、工业炉窑专项治理、企业“退城进园”等工作开展,对全区611家企业制定了差异化管控措施,实现了涉气企业全覆盖。
2020年,殷都区以G341等4条廊道和北岭森林公园、新型化工园区为重点,完成绿化造林1.35万亩。
因商王盘庚从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今安阳市区西北的北蒙,称殷,故2002年区划调整时命名为殷都区。
殷墟遗址,位于殷都区小屯一带,横跨洹河两岸。古称“北蒙”,又名“殷虚”,甲骨卜辞中称为“大邑商”、“天邑商”、“商邑”,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
1961年3月,殷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殷墟在由国内48家文物考古机构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被高票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首。2006年7月13日,在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33项世界遗产。2010年10月9日,殷墟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2010年12月10日,殷墟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韩琦墓是北宋三朝宰相韩琦墓地,位于殷都区皇甫屯村西,其墓志是中国发现的宋代最大的墓志。
工业遗产——安阳广益纱厂旧址,位于辖区豫北棉纺织有限公司内,为广东巡抚马丕瑶之子马吉森在清光绪二十一年(1901年)投资兴建,是当时国内建厂较早、规模较大、设备较新的大型纺织工业企业之一。
2019年8月,殷都区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同年11月,殷都区入学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19年12月6日,殷都区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12月22日,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