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20 20:47
《殿试策》是康有为所著作品,出自于《康有为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应殿试举人臣康有为,年三十八岁,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由荫生应光绪十九年本省乡试中式,由举人应光绪二十一年会试中式。恭应殿试,谨将三代脚色开具于后:曾祖健昌未仕,故。祖赞修仕,故。父达初仕,故。
臣对。臣闻制科之设,垂二千年,皆以求直言极谏,非校词章也。昔董仲舒、李寻之于汉,张九龄、刘 之于唐,苏轼、文天祥之于宋,皆指陈时政,直言得失,上以广人主聪听,下以系天下安危,凡练兵、理财之方,崇俭、课农之法,咸能发明,深有裨益。方今时事艰难,宜明报仇雪耻之风,共图蹈厉发扬之治。寻百度败坏,在于泄沓,有司以奉行故事为贤,对策以楷法颂祷塞责,若不亟变,不可振救。变之之道,在辨取舍,取日新以图自强,去因循以厉天下而已。
钦惟皇帝陛下履仁而体孝,知明而恩美,可以为尧、舜之治者也。然治效未睹,外衅叠警。意者于取舍之间,讲之未审耶?乃者临轩清问,垂采刍荛,以讲武、理财、尚俭、劝农诸大政进,臣等于廷而策之,此非臣愚所能及也。然夙尝讲天下之故,诵孔子之言,怀欲陈之路。今承大对,傥复以楷法颂祷之习,上负圣明,下负所学,臣实耻之,且何取焉!用敢竭其毣毣之愚。
伏读制策,有曰:时事多艰,人才孔亟,期与海内贤能力矢自强。因注意练兵以威海外,此天下所翘首,臣民所侧望也。夫殷尤所以启圣,外患所以兴邦。齐桓不忘在莒,所以创霸也;勾践不忘会稽,所以沼吴也。日思厥艰,悚厉群下,则天下悚动,奔走趋赴,气象已振。特患是心不坚耳,于自强奚有焉!孔子对哀公曰:王者必知天下之名士,尽知其数,又知其所在。若展转访求,不拘资格,不次擢拔,必有豪俊之士出济时艰者。夫循资格者可得庸谨,不可得异才;用耆旧者可以守常,不可以济变。同治中兴之臣,多草泽之士,其明效也。合天下才以济天下用,何求不得?然今之乏才,以教之非其道也。教士以诗文楷法,试武以弓刀步石,习非所用,用非所习,一旦授政,而欲其任事,岂可得哉!
窃谓宜采司马光十科取士之法,令以专门自见,或开鸿博之选。其能专著一书,发明新义,王制圣道,有所补益者,皆入翰林。量授庶常待诏,分班轮值,用备顾问,可以博闻广知,可以求贤审官。天下之士,皆明古今、通中外,而才不可胜用矣。
其武科无用,宜改为艺学,凡天算、制造、格致、武备,并令专门。昔诸葛亮治蜀,工械技巧,物究其极,亦自强之计所不弃也。夫讲武之法,汉合南北军而都肄之,唐代设六军五旗之制,宋太宗定四时讲武之仪,皆蒐苗遗意也。然发明名理,莫如孙、吴。孙子有使臂使指之譬,吴子有十人万人之教,李靖有画方点圆之法,而王骥、戚继光练伍法,胆气耳目,心志手足,将才法犹可行。然古今异宜,虽淮南、杜牧、苏轼之言,兵施于今日,成效亦难。必今泰西举国为兵,夜练如真战,平居如临敌,测绘阵法,将卒皆通。加以讲求船炮器械,制作日新。我八旗三十万,绿营六十万,皆弱无可用,急乃招募。孔子谓以不教民战,安能取胜?器械窳败,且无自制之枪炮,急乃购之异国。以比利时百里小国,犹有康伯来厂,而我乃无之,谋国岂不异哉?昔楚庄剑及屦及,遂以伐宋,列国并立,无日不训讨军实,《春秋》美追戎济西,《小雅》叹四夷交侵,则求人才而简军实,自强宜亟图矣。
制策又以国用宜计,因详询夫古法,盖理财之急务也。夫国用之计,始于神禹。《史记》说称会稽以会计得名,上计之礼见于司会,《汉书》注证郑注得多少之数。汉初以萧何领郡国计事,武帝以司隶总十二州簿,光武属郡上计,远方亦在其中。李吉甫元和国计,中唐未废斯举。宋时王安石始遣磨文帐,韩绛创作会计录,李常丁谓田况继作四录。明世汪鲸、张学颜汇辑计书。然皆节流之法,无预开源之事。今四海困穷,重以偿币,司农仰屋,罗掘无方,乃至忍耻鬻官,卒无少补。夫中国矿产,甲于全地。山西煤铁,可比英伦;漠河五金,溢于美国。且西北荒地可垦,东南海疆可渔,内地物产种凡二十六万。若劝农以土化,考工以机器,讲求商学,募兴新艺,通达道路,精治畜牧,官天府地,财富可冠五洲。家有重宝,而终日嗟贫,无策甚矣!此自强宜加意者也。
制策又以躬行节俭,欲移风俗,此求治之盛心也。然尧、舜、禹、文,治在得人,不在俭德。汉文以仁厚致治,亦非衣绨之为功。若晋、宋二武,唐高宗、德宗之流,或焚翟裘,或毁筒布,或却珠贡,或一冠三载,一衣屡浣,仅慕虚名,岂成治效?若欲士庶有制,则今卖爵鬻级,皂隶皆有崇阶,何从为定制哉?惟皇上清心寡欲,先正其本,专意求贤,庶可正风俗而定制度也。
制策又以民食在农,垂意水利,此养民之急务也。自郑白治泾,当时穿渭,刘馥修芍陂、茹陂之迹,卢责开利民温润之渠,李元纮决三辅,何承矩引滹沱,水利日辟。京东沃野千里,而雨则洪流,旱则赤地,乃为弃壤,仰食南漕,此虞集、托克托、徐贞明、左光斗、申用懋所请之不已,行之有效者也。或谓北方土理疏直,不能种稻,则未用土化法变易之耳。我朝尝开京东水利,若用潞水客谈,畿辅尽成重屯,其利溥哉!
抑臣更有请者,方今当数千年之变局,环数十国之觊觎,既古史所未闻,亦非旧法所能治。《易》曰:穷则变,变则通。董仲舒曰:为政不调,甚者更张,乃可为理。若当更化而不更化,是盛暑已至而不释重裘,病证既变而仍用旧方也。故今当以开创之世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世治天下。盖开创则更定百度,尽涤旧习,而气象维新。守成则安静无为,故丛脞废萎,而百事隳坏。世变之机,决于今日。若因循守旧,坐失时会,后欲改作,恐悔无及,及今速图,犹可为治也。若其审端致力之方,则在慎选左右,无使大权之旁落。刚明独断,无使众说之动摇。达聪明目,通下情而无使少壅。求贤审官,尽人才而无使或遗。则自强可致矣。
臣尤伏愿皇上发愤为雄,乾纲独揽,正一身以正朝廷,强一心以强天下。刚健乃为天德,志刚乃为大君,整肃纪纲,破除积习,日亲贤士,日闻谠言,日讲治体,日求新政。岂惟练兵、理财、尚俭、劝农粲然具举?其雪仇耻而憺威棱,自强可立效矣!则我国家复见中兴,天下幸甚。臣末学新进,罔识忌讳,千冒宸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臣谨对。
【注】:以上为原文部分内容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民国十六年(1927年)病死于青岛。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他也是书法家,北京大学教授陈玉龙曾评价:“纵观20世纪中国书坛,真正凭深厚书法功力胜出,达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数康有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