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3 20:03
《比较戏剧学》是一本周宁编制,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在1993-10出版的书籍。
本书包括:中西戏剧中的叙述与对话-从文体到文化的解读,中西戏剧的时空与剧场经验,话语类型与情节结构等8章。
周 宁,男,1961年生。文学博士,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主要从事戏剧学与跨文化研究。80年代中期在国内率先译介接受美学与现象学文学批评著作,如《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现象学与文学》,译著在国内被广泛征引。80年代后期开始随陈瘦竹师从事比较戏剧研究,博士论文与专著《比较戏剧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的、有一定理论深度与开创性的比较戏剧研究成果。9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跨文化研究,着重研究西方的中国形象。2004年出版《中国形象:西方的学说与传说》丛书八卷:《契丹传奇》、《大中华帝国》、《世纪中国潮》、《鸦片帝国》、《历史的沉船》、《孔教乌托邦》、《第二人类》、《龙的幻象》,系统地研究七个多世纪西方的中国形象的历史。将理论前提建立在“异域形象作为文化他者”的假设上,试图在西方现代性自我确证与自我怀疑、自我合法化与自我批判的动态结构中,解析西方现代的中国形象;在跨文化公共空间中,分析中国形象参与构筑西方现代性经验的过程与方式。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文摘》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多有转摘转载。出版学术专著与译著若干种。
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话剧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员、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员。
重要学历与访学经历:1992年最后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陈瘦竹、叶子铭攻读现代戏剧理论与戏剧史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中西戏剧话语模式比较》。1998、10-1999、7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U of BRISTOL)戏剧系访问研究,研究课题为“英国‘新剧’与中国现代话剧运动”。2001、7-2002、7在美国依利诺依大学(UIUC)东亚与太平洋研究中心访问研究。课题为“20世纪美国的中国形象”。
主要教学经历:1992年至今在厦门大学中文系任教。先后开设过比较戏剧学、西方戏剧史、中国话剧史、中国现代文学史论、专业英语等课程,招收过中国现代文学专业(1996-1998)、戏剧戏曲学专业比较戏剧学方向(1998-)硕士研究生,戏剧学专业比较戏剧学方向博士研究生(2002-)。现有在读博士生10人、硕士生8人。
序(朱东霖)
导言
第一章 歌·话·诗·白
第二章 中西戏剧中的叙述与对话
第三章 语默动静之间
第四章 中西戏剧的时空与剧场经验
第五章 话语类型与情节结构
第六章 视界结构与中西戏剧
第七章 从叙述到展示:文类与中西戏剧传统的话语特征
第八章 剧本与剧场:戏剧的概念及其研究的观念与方法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