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叶铁线莲

更新时间:2023-06-10 22:54

毛叶铁线莲(拉丁学名:Clematis lanuginosa Lindl.)是毛茛科、铁线莲属攀援藤本植物。茎圆柱形,有六条纵纹,表面棕色或紫红色。常为单叶对生,极稀有三出复叶;叶片薄纸质,心脏形或宽卵状披针形;叶柄细圆柱形,常扭曲,被黄色柔毛,在顶端近叶基处更多。单花顶生;花梗直而粗壮;萼片常6枚,淡紫色,菱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雄蕊常外轮较长,内轮略短,花药侧生,线形,顶端药隔微突起,花丝无毛,比花药略长或近于等长;子房及花柱基部被紧贴的长柔毛,花柱纤细,上部毛较稀疏或近于无毛。瘦果扁平,菱形或倒卵状三角形,宿存花柱纤细,被稀疏黄色柔毛。

形态特征

攀援藤本,长约2米。茎圆柱形,有六条纵纹,表面棕色或紫红色,幼时被紧贴的淡黄色柔毛,以后逐渐脱落至近于无毛,仅节上的毛宿存。常为单叶对生,极稀有三出复叶;叶片薄纸质,心脏形或宽卵状披针形,长6-12厘米,宽3-7.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于圆形,边缘全缘,上面被稀疏淡黄色绒毛,沿主脉上更多,下面被紧贴的淡灰色厚绵毛,常宿存,基出弧形主脉常5条,稀3或7条,在上面微现,在下面显著隆起;叶柄细圆柱形,长约4-8厘米,常扭曲,被黄色柔毛,在顶端近叶基处更多。

单花顶生;花梗直而粗壮,长约5-10厘米,密被黄色柔毛;花大,直径约7-15厘米;萼片常6枚,淡紫色,菱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7厘米,宽2-3.5厘米,顶端锐尖,基部渐狭,内面无毛,基出三条直的中脉及侧生网脉能见,外面沿三条直的中脉形成一披针形的带,被黄色曲柔毛,外侧被紧贴的浅绒毛,边缘近于无毛;雄蕊长约1-2厘米,常外轮较长,内轮略短, 花药侧生,线形,长约1厘米,顶端药隔微突起,花丝无毛,比花药略长或近于等长;心皮长约1.5厘米,子房花柱基部被紧贴的长柔毛,花柱纤细,上部毛较稀疏或近于无毛。瘦果扁平,菱形或倒卵状三角形,长4-5毫米,稀达8毫米,宽约4毫米,稀达6毫米,中部具棱状突起,边缘增厚,被紧贴的浅柔毛,宿存花柱纤细,长4-6厘米,被稀疏黄色柔毛。花期6月,果期7月至8月。

产地生境

特产于中国浙江东北部。常生于海拔100-400米间的山谷、溪边灌丛中。

在毛叶铁线莲的伴生植物中,乔木层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枫香、檵木、杉木、红楠、朴树、柃木、柘树、黄檀、木荷等树种;灌木层主要有黄连木、青冈、天仙果、柃木、毛瑞香、化香、檵木、蚊母树、柘树、油茶、朱砂根、杜鹃、薜荔等树种;草本层的主要树种有蕨、薹草、荩草、络石、爬山虎、芒萁、菝葜、竹叶草、淡竹叶、求米草等。

繁殖方法

毛叶铁线莲的组培繁殖方法: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花大,是铁线莲属中花最大的种类之一,堪称“野生铁线莲中的皇后”,也是园艺中大花型杂交铁线莲最为关键的亲本之一,可引种栽培供观赏用。

药用价值:其根可入药,是宝贵的中药材资源。

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无危(LC)。

列入中国《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2012年)。

2008年以来,从中国宁波的实际调查结果来看,毛叶铁线莲的每个居群个体数量都较少,一般为3-5株,呈不连续带状分布;个体数量较少的居群甚至周围不见幼苗。

毛叶铁线莲存在种群数量少,分布点狭窄,只适应于一定范围和特定的生态环境的共同特点,属于极小种群植物。极小种群植物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导致种群面临灭绝。随着人工造林、林地开发等进行的林缘清理,毛叶铁线莲分布点植被环境破坏严重,生长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是导致其濒危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毛叶铁线莲的播种试验发现,自然条件和人工播种萌发均极其困难,发芽时间极长。由于萌发所需时间长,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温度、湿度、水分等条件变化的影响,导致种子失去活力,萌发率低。另外,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毛叶铁线莲的种群规模不断锐减,使得物种间频繁近交致使遗传多样性降低,进而导致物种适应环境变化能力、变异潜能降低,造成物种生活力、生殖力、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衰退,影响长期生存繁衍。种子量小、繁殖力低、更新困难是导致毛叶铁线莲濒危的一个关键因素。

毛叶铁线莲其根可入药,但大量人为采挖使得毛叶铁线莲的种群数量和个体数量急剧下降。长期以来,由于对其重要性不知,且除花器官外,其他形态辨识度不高,在造林、林地抚育工作时,常将其视为杂草(藤)而予以清理,进一步加剧其种质资源数量锐减及原生境的恶化,导致毛叶铁线莲濒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