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2 23:54
毛振伟, 教员、教授,1969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现为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化学会永久会员、中国稀土学会会员、中国光谱学会会员、中国科技考古学会会员、安徽省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安徽省钱币学会会员及常务理事。
1979年转为助教,1981年提为讲师,1992年6月提为副研究员,2002年1月提为教授。九三学社社员。中国化学会永久会员、中国稀土学会会员、中国光谱学会会员、中国科技考古学会会员、安徽省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安徽省钱币学会会员及常务理事。、曾经担任中国有色金属分析情报网X荧光分网干事长和光谱实验室编委。
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论文64篇和译著5篇。参加编写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工程材料测试手册》(化学卷)(1996年)。完成的科研项目有:“X射线荧光滤纸片法测定单一稀土元素”,“土壤中的全钾、速效钾和全磷快速分析”,“食油中的快速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岩石中的Zr、Y、Sr、Rb、Zn”,“X射线荧光光谱少标样无损法测定古钱币、古青铜器主要成分”,“X射线荧光基本参数法测定焊锡中的锡和铅”,“高温超导体的无损分析”等。
主要从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的研究,科技考古,文物保护科研工作,主要方向:X射线荧光光谱无标样少标样无损法以及在考古中的应用,古陶瓷、古青铜器、古钱币的结构与成分的研究,古建筑材料的研究。
1. 毛振伟, X射线荧光滤纸片法同时分析七种单一稀土元素, 《稀土》, 8(1), 55 - 56(1987)。
2. 毛振伟、陈树榆、林淑钦, X-荧光光谱点滴滤纸法测定土壤中的速效钾, 《土壤肥料》, 1987(4), 47- 48(1987)。
3. 孙家美、毛振伟, X射线荧光光谱对天然彩色珍珠层的元素分析, 《动物学杂志》,22(4), 11- 12(1987)。
4. 赵贵文、唐予奇、毛振伟, 用X射线荧光滤纸片法同时分析七种单一稀土元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17(3), 419- 423(1987)。
5. 毛振伟, X-荧光粉末压片散射背景内标法测定土壤中的钾和磷, 《土壤通报》,18(6), 286- 287(1987)。论文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收集去, 英文题录已登在FAO的AGRIS检索刊物上, 88-105908(1988)。
6. 毛振伟,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全钾和速效钾, 《安徽化工》, 1987(增刊), 116(1987)。
7. 胡欢陵、毛振伟等,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飘尘成分, 《安徽化工》, 1987(增刊), 117- 118(1987)。
8. 孙家美、毛振伟、谢惠安, 石斛和麦门冬中元素的含量, 《植物杂志》, 1988(6), 19(1988)。
9. 齐文启、毛振伟, X射线荧光法在状态分析中的应用, 《稀有金属》, 13(1),80- 84(1989)。
10.毛振伟、彭子成, X射线荧光光谱点滴滤纸法对古代青铜器的Cu、Sn、Pb分析,《考古与文物》, 1989(2), 90- 96(1989)。
11.毛振伟, X射线荧光光谱模拟标样法测定古代青铜钱币中的铅铜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19(3),399- 404(1989)。
12.孙家美、毛振伟,三角帆蚌边缘膜区不同颜色珍珠层的元素分析,《科技通报》,5(5), 55- 56(1989)。
13.毛振伟、华佑南, 模拟标样在古青铜镜主要成分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中的应用,《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5(5), 313- 314(1989)。
14.毛振伟, X射线荧光光谱单标样无损法测定古钱主要成分, 《中国钱币》, 1989(4), 32- 36、70(1989)。
15.毛振伟,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岩石中的Zr、Y、Sr、Rb、Zn, 《分析试验室》,9(1), 35- 36(1990)。
16.池锦祺、毛振伟, 古钱币的表面铸文复现及成分分析, 《考古》,1990(3), 284 - 285(1990)。
17.孙家美、毛振伟, 三种育珠河蚌之间贝壳珍珠层差异的研究,《上海农业科技》, 1990(3), 25- 26(1990)。
18.孙家美、毛振伟, 11种药用贝壳珍珠层无机元素测定, 《中药材》, 13(7), 15 - 16(1990)。
19.毛振伟、李凡庆、王小兵, X-射线荧光光谱滤纸片法测定食油中的磷,《分析化学》, 18(12),1155- 1157(1990)。
20.李凡庆、毛振伟, 古青铜器的ICP光谱分析, 《光谱实验室》, 8(1/2), 106-109(1991)。
21.毛振伟,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在考古中的应用,《光谱实验室》, 8(1/2), 114-117(1991)。
22.孙家美、毛振伟, 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穿山甲鳞片的分析, 《中国中药杂志》, 16(4), 234- 235(1991)。
23.毛振伟、张秉伦、池锦祺、张振标, 蚁鼻钱的X射线荧光法无损检测,《科技考古论丛》, 中国学科技术大学出版社, 213- 215(1991)。
24.孙家美、毛振伟, 两种鲍鱼壳所含无机化学成分的探测, 《中国海洋药物》,10(1), 19- 20(1991)。
25.黄允兰、张敬国、贾云波、卢江、毛振伟, 含山大城墩西周青铜镞的结构成分分析, 《考古》,1991(2), 1134- 1137(1991)。
26.孙家美、毛振伟, 贝壳珍珠层元素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12(2), 25- 30(1991)。
27.毛振伟、林淑钦, 陈树榆、陈顺喜, X射线荧光基本参数法测定焊锡中的锡和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2(2), 117- 118(1992)。
28.李凡庆、朱育新、毛振伟、霍登伟、赵化章、尹香莲、赵贵文,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植物体铁芒箕中的稀土元素, 《分析化学》, 20(8), 981 (1992)。
29.孙家美、毛振伟, 六种蛇蜕中微量元素的比较, 《中药材》, 15(8), 11-13 (1992)。
30.李凡庆、毛振伟、朱育新、霍登伟、赵化章、尹香莲、赵贵文, 铁芒箕植物体中稀土元素含量分布的研究, 《稀土》, 13(5), 16- 19(1992)。
31.毛振伟、李凡庆、左 键、卢 江、谭 舜、张庶元, GaAs衬底上GaxIn1-x P膜的电子探针X射线波谱分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3(6), 97- 98、96(1993)。
32.张秉伦、毛振伟、池锦祺、张振标, 楚铜贝的科学检测,《安徽钱币》,1993(1),18- 23、附页(1993)。
33.毛振伟、张邦祥、李凡庆, X射线荧光光谱滤纸片法测定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单一稀土元素,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9(4), 239(47)-241(49)(1993)。
34.毛振伟、张秉伦、池锦祺、张振标, X-荧光无损法检测汉四铢古钱币,《文物研究》, 8, 267- 268(1993)。
35.毛振伟、陈顺喜, 汉砖的X 射线荧光光谱定量分析, 《考古与文物》,1994(2),110- 112(1994)。
安徽人民出版社, 合肥, 75- 79(1994.3)。
37.毛振伟、张秉伦、池锦祺、陈顺喜,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在钱币研究中的应用, 《安徽钱币》, 1994(2), 5- 6(1994)。
38.毛振伟、陈顺喜、杨德标、袁传勋, 商朝坩埚的X射线荧光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 《文物研究》, 9, 286-289(1994)。
39.王昌燧、左健、毛振伟、何西学、舆水达司, 班村遗址出土彩陶的陶彩分析,《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95(1), 78- 80、84(1995)。
41.李凡庆、卢江、毛振伟、谭舜、张庶元、周有勤、洪吉安、王奎仁, 用电子探针对广西金牙微细粒金矿金赋存状态的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5(6), 107-110、116(1995)。
42.毛振伟、石磊、陈树榆、周贵恩, Y1-x Cex Ba2 Cu3 Oy 实际组分测定的尝试, 《低温物理学报》, 17(增刊), 738-741(1995)。
43.毛振伟、石磊、陈树榆、周贵恩, Y1-x Prx Ba2 Cu3 Oy 高温超导体的X射线荧光光谱无损分析, 《低温物理学报》, 18(增刊), 402-406(1996)。
44.李凡庆、毛振伟、贾云波、陈志文、张庶元、周贵恩、王大志, 富勒烯结晶特性研究, 《人工晶体学报》, 25(2), 164-168(1996)。
45.毛振伟、张巽、彭子成, 古代青铜兵器中主要元素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光谱实验室》, 13(5), 17-20(1996.9)。
46.毛振伟、周贵恩、李凡庆、贾云波, 贝壳的微结构研究, 《电子显微学报》,15(6), 541(1996.12)。
47.毛振伟、陈顺喜, 无核淡水褶纹冠蚌珍珠组成和热性能的分析, 《上海农业科技》, 1996(6), 32-33(1996.12.5)。
48.李凡庆、毛振伟、陈志文、卢江、贾云波、谭舜、张庶元、周贵恩, C60 甲苯溶液自然结晶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7(1),109-112(1997.3)。
49.毛振伟、池锦祺, VF-320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器件的国产化, 《分析测试仪器通讯》, 7(1),42-43、46(1997.3.20)。
50.毛振伟、张巽、李凡庆、彭子成, X射线荧光光谱滤纸片法测定矿石的铜, 《分析试验室》, 16(2), 48-50(1997.3.28)。
51.李凡庆、毛振伟、李晓光, 碳纳米管的提纯、填充及用作场发射电子源, 《物理》, 26(5), 305-308(1997.5.1)。
52.孙家美、毛振伟, 短跗星花金龟体表元素的X射线荧光光谱检测, 《科技通报》, 13(6), 410-412、418(1997.11.1)。
53.毛振伟、彭骏、张巽、彭子成, 用X射线荧光光谱滤纸片法测定古青铜器中的Cu、Pb、Sn、Fe和Z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7(6), 80-84(1997.12.1)。
54.梁朝朝、王克孝、毛振伟、胡克良,包皮垢的成分分析及其生物学作用,《华中医学杂志》,21(4),162-163(1997)
55.毛振伟、陈树榆、石磊、周贵恩, X射线荧光基本参数法测定Y1-x Cex Ba2 Cu3Oy中的钇铈钡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8(4), 503-506(1998.8.1)。
56.毛振伟, X射线荧光光谱理论α系数法测定古青铜钱币中的铅铜锡,《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9(5), 738-741(1999.10)。
57.毛振伟,十六枚宋代古钱币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文物研究》, 12,250-252(1999.12)(2000.1出版)。
58.毛振伟、彭子成、张巽、彭骏, 先秦青铜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考古学集刊》第13集,考古杂志社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303-308(2000.12)。
59.MAO Zhen-wei, SHI LEI, CHEN Shu-yu, ZHOU Gui-en, X-Ray Fluorescence Determination of Composition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 by the Fundamental Parameter Method,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Vol.31,No.2,223-228(2001.4).毛振伟、石磊、陈树榆、周贵恩, X射线荧光基本参数法测定高温超导体的组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31(2),223-228(2001.4)。
60.秦颍、王昌燧、毛振伟,利用自然科学手段对皖南铜矿石冶炼产物输出方向的初步研究,《青铜文化研究》,第二辑,124-127(2001.10)。
61.冯敏、王昌燧、毛振伟,瓷釉的微区分析,《文物研究》, 13,303-309(2001.10)(2001.12出版)。
62.毛振伟、张秉伦、池锦祺、张振标,汉郡国金五铢的成分分析,《考古与文物》,2002(2), 80- 82(2002)。
63.朱剑、毛振伟、杨益民、冯敏、王昌燧、孙新民、郭木森、黄宇营、何伟,汝瓷成分的线扫描分析,《核技术》,25(10),853-858(2002.10)。
64.毛振伟、左健、王世忠、李德文,巢湖市汉墓出土文物部分残片的无损成分鉴定,《考古与文物》,2002(增刊), 388- 390(2002、12)。
65.冯敏、王昌燧、毛振伟、郭木森、孙新民、李家治,汝瓷及其仿制品微观结构的初步研究,《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八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23-229(2002.12)。
66. 左健、赵西晨、吴若、毛振伟、许存义、王昌燧,汉阳陵陶俑彩絵颜料的拉曼光谱分析,<<光散射学报>>, 14(3), 162-165(2002.10)。
67. 梁宝鎏、毛振伟、李德卉、朱剑、冯敏、杨益民、孙新民、郭木森、王昌燧,能量色散X射线探针技术对汝瓷成分的线扫描分析,《中国科学》(B辑),33(4),340-346(2003.8)。
68. P.L.Leung, MAO Zhenwei(毛振伟),Mike Li, ZHU Jian(朱剑), FENG Min(冯敏), YANG Yimin(杨益民), SUN Xinmin(孙新民), GUO Musen(郭木森) & WANG Changsui(王昌燧), Line scanning analysis of the component of Ru Porcelain by micro energy disperse X-ray fluorescence probe,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46(5), 465-472(October 2003)。(10月)
69. 杨益民、毛振伟、朱铁权、冯敏、梁宝鎏、王昌燧、孙新民、郭木森、范新生,EDXRF探针分析古瓷产地的尝试,《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5(3),1-8(2003.8)。
70. 冯敏、毛振伟、潘伟斌、张仕定,贾湖遗址绿松石产地初探,《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5(3),9-12(2003.8)。
71. 朱剑、梁宝鎏、Mike Li、毛振伟、王昌燧、樊昌生、周广明,商周原始瓷的EDXRF无损分析,《光谱实验室》,20(5),671-675(2003.9)。
72. 朱剑、王昌燧、王妍、毛振伟、周广明、樊昌生、曾小敏、沈岳明、宫希成,商周原始瓷产地的再分析,《南方文物》,2004年(1),19-22(2004.1)。
73. 凌雪、冯敏、胡耀武、刘洪淼、冯松林、毛振伟、王昌燧,邢窑、定窑和巩窑白瓷显微结构的对比研究,《电子显微学报》,23(2),188-193(2004.4)。
74. 李乃胜、张敬国、毛振伟、冯敏、胡耀武、王昌燧,五千年前陶质建材的测试研究,《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6(2),13-20(2004.5)。
75. 李乃胜、张敬国、毛振伟、冯敏、王昌燧,我国最早的陶质建材——凌家滩“红陶块”,《建筑材料学报》, 7(2) ,127-132(2004.6)。
76.施自龙、毛振伟、杨竹英,马鞍山朱然墓钱币样品的初步分析,《安徽钱币》,2004年(3)(总第49期),22-25(2004.8)。
77.杨益民、冯敏、朱剑、毛振伟、王昌燧、黄宇营、何伟,宣德官窑青花瓷的面扫描,《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4(8),902-906(2004.8)。
78.温睿、胡芃、赵晓军、刘歆益、毛振伟、陈则韶、王昌燧,西山遗址陶器导热性能初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34(5),643-646(2004.10)。
79.朱守梅、毛振伟、冯敏、朱剑、凌雪、沈岳明、黄宇营、何伟,南宋低岭头越瓷的SRXRF线扫描分析,《核技术》,27(12),953-957(2004.12)。
80.张仕定、朱剑、毛振伟、吴隽、汪邓民、王昌燧,陶瓷检测参考样应用于古陶瓷XRF分析中的探讨,《陶瓷学报》,25(4),221-225(2004.12)。
81.毛振伟、冯敏、张仕定、张居中、王昌燧,贾湖遗址出土绿松石的无损检测及矿物来源初探,《华夏考古》,2005年(1),55-61(2005.3.25)。
82.秦颍、魏国锋、刘文齐、毛振伟、王昌燧、董亚巍,青铜器溶铅实验及有关问题初探,《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7(2),16-18(2005.5)。
83.凌雪、毛振伟、冯敏、胡耀武、王昌燧、刘洪淼,巩窑唐代早期白瓷的EDXRF线扫描分析,《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5(7),1145-1150(2005.7)。
84.李乃胜、何努、毛振伟、冯敏、王昌燧,陶寺、尉迟寺白灰面的测试研究, 《分析测试学报》,24(5),9-13(2005.9)。
85.杨益民、冯敏、毛振伟、王昌燧、凌雪、龚明、孙新民、郭木森,汝瓷及其仿制品瓷釉的显微结构分析和“汝钧不分”难题的破解,《分析测试学报》,24(6),16-20(2005.11.25)。
86.李乃胜、王吉怀、毛振伟、冯敏、王昌燧,安徽蒙城县尉迟寺遗址红烧土排房建筑工艺的初步研究,《考古》,2005(10),76(总940)-82(总946)(2005.10)。
87.李清临、朱君孝、秦颍、毛振伟、王昌燧、陈建立,微量元素示踪法在古代青铜器铜矿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5(10),1700-1702(2005.10)。
88.施继龙、冯敏、汪斌、夏维玲、杨超、毛振伟、王昌燧,南宋关子钞版制造工艺初探,东至关子钞版暨两宋纸币,合肥:黄山书社,105-113(2005.10)。
89.毛振伟、施继龙、冯敏、汪斌、夏维玲、杨超、王昌燧,关子钞版样品X射线荧光和显微喇曼光谱分析,东至关子钞版暨两宋纸币,合肥:黄山书社,143-151(2005.10)。
90.金普军、毛振伟,中国西藏历史上两次货币改革的原因及意义,《西藏研究》,2005(4)总第98期,9-14(2005.11)。
91.朱铁权、王昌燧、王晓琪、龚明、毛振伟,古代陶衣的微区拉曼光谱与电子探针线扫描分析,《分析测试学报》,24(6),66-69(2005.11.25)。
92. 朱剑、毛振伟、王昌燧、梁宝鎏、Mike Li、樊昌生、周广明,能量色散X射线探针技术对原始瓷釉成分的无损分析,《文物研究》总第14辑,449-452(2005.12)。
93. 董俊卿、朱铁权、毛振伟、张爱冰、阚绪杭、张茂林、黄宇营、何伟,双墩遗址、侯家寨遗址彩陶与红衣陶制作工艺的初步研究,《东南文化》,2006(1)(总第189期),24-30(2006.1)。
94.孟海华、金普军、毛振伟,西藏铜币发展史简述,《东南文化》,2006(1)(总第189期),83-85(2006.1)。
95.李涛、毛振伟、金普军,西藏铜币的XRF分析及其来源初探,《西藏研究》,2006(1)总第99期,83-89(2006.2)。
96.李涛、毛振伟、金普军、王昌燧,西藏铜币的科技分析,《中国钱币》,2006(1)(总第92期),42-44(2006.2)。
97.朱铁权、王昌燧、毛振伟、刘洪淼、马宜洛、孙新民,我国北方唐宋时期白瓷化装土EDXRF成分分析,《中国陶瓷》,42(3),44-46,38(2006.3)。
98.朱铁权、王昌燧、李艳、毛振伟、陈江峰、后德俊、蔡路武、陈丽琼,不同窑口青白瓷瓷胎化学元素特征研究,《岩矿测试》,25(2),114-118(2006.6)。
99.栾天、毛振伟、王昌燧,邛崃窑彩绘瓷彩绘工艺的SRXRF研究,《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6(8),1560-1563(2006.8)。
100. 朱剑、毛振伟、张仕定、樊昌生、周广明、王昌燧,古陶瓷的XRF熔融玻璃片法测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36(10),1101-1105(2006.10)。
101.朱剑、毛振伟、张仕定,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在考古中应用现状和展望,《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6(12),2341-2345(2006.12)。
102.魏国锋、毛振伟、秦颍、王昌燧、龚明,金沙遗址出土铜片的加工工艺研究,《有色金属》,59(1),117-120(2007.2)。
103.吕利亚、毛振伟、朔知、王昌燧,从张四墩遗址看薛家岗文化的去向,《南方文物》,2007(1),087-091(2007.2)。
104.王荣、冯敏、金普军、毛振伟、王昌燧,古玉器的化学风化机理初探之二──块状模拟实验,《岩石矿物学杂志》,26(3),275-279(2007.5)。
105.王正东、毛振伟、陈国庆、张全超,上机房营子遗址出土陶器的XRF分析研究,《光谱实验室》,24(4),725-728(2007.7)。
106.董俊卿、杨益民、冯恩学、毛振伟、王昌燧,雷家坪遗址出土六朝玻璃珠的相关研究,《江汉考古》,2007(3),79-86(2007.9)。
107.朱铁权、王昌燧、王洪敏、毛振伟、龚明、吴晓松、洪刚,宋代绿釉陶表面“银面”的分析及其形成机理,《应用化学》,24(9),977-981(2007.9)。
108.吕利亚、毛振伟、朔知、王昌燧,薛家岗遗址出土古陶的产地分析,《中原文化》,2007(5),104-107(2007.10.20)。
109.朱铁权、王昌燧、毛振伟、袁传勋、徐靖、姚政权,不同窑口古瓷断面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线扫描分析,《岩矿测试》,26(5),381-384(2007.10)。
110.张茂林、王昌燧、朱铁权、毛振伟、黄宇营、何伟、后德俊、蔡路武,SRXRF无损鉴定古青白瓷的初步尝试,《江汉考古》,2007(4),72-75(2007.11)。
111.张茂林、贾兴和、毛振伟、朱铁权、王昌燧、黄宇营、何伟,斯里兰卡曼泰遗址出土青花瓷的化学成分分析及产地初探,《岩矿测试》,27(1),37-40(2008.2)。
112.H.Jin, Z.J.Chen, L.Z.Cao, G.E.Zhou, Z.W.mao, Growth of 1212 phasePb -Sr-Y-Ca-Cu-O single crystals,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148(1995)106 -109.
113.H.Jin, N.L.Wang, Y.Chong, M.Deng, L.Z.Cao, and Z.J.Chen; G.E.Zhou and Z.W.Mao, Single-crystal growth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b0.5Sr2.5Y1-xCaxCu2Oy system, J.Mater.Res., Vol.10, No.9,2211 - 2215(Sep.1995).
114.Z.Y.Chen, H.M.Luo, Y.Han, Y.T.Qian, Z.W.Mao, G.E.Zhou, The effect of excess strontium (x≥2) on the phase and electric properties of LnSrx Cu2.7M0.3Oz (M=Cr,Mo,W, Ln=rare earth element), Physics C 282-287 (1997) 795-796.
115.Song Yue, Mingliang Tian*, Zhenwei Mao, Lin Chen, Yuheng Zhang, Growth of single crystals of bismuth molybdenum oxides, 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222(2001)747-750.
116.Yimin Yang, Min Feng, Xue Ling, Zhenwei Mao, Changsui Wang, Xinmin Sun, Musen Guo, 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color-generating mechanism in Ru ware, modern copies and its differentiation with Jun ware,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32(2005) 301-310.
117.Jilong Shi, Tao Li, Min Feng, Zhenwei Mao ang Changsui Wang, Study of the corrosion from the printing plates of ‘Guan Zi’ by Raman spectroscopy, 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 2006;37:836-840(17 March 2006).
1.中国科学院大型仪器功能开发项目:用国产器件替代进口器件的研究及实施, 项目编号:9406F-039-18, 实施大型仪器:VF-320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经费来源:中国科学院条件局。时间是1995年。
2.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构分析开放研究实验室科研项目:
(1)高温超导体微结构与超导电性(高温超导体实际组分与物性的研究),经费来源: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构分析开放研究实验室;1995年。
(2)填充C60 纳米管的研究(97C03),经费来源: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构分析开放研究实验室;1997年。
(3)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科技考古若干前沿问题研究(KJCX-NO4),经费来源: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2000年~2005年。
(4)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现代核分析等技术在陶瓷考古中的应用和方法研究(10135050),经费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2004年。
3.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
⑴准二维电荷密度波导体的电子结构和物性研究(19874055),经费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9年~2001年。
⑵宝丰清凉寺汝官瓷微结构与成分及制作工艺的研究(50272064);,经费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年,本人是项目负责人。
1.参加编写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工程材料测试手册》(化学卷),本人编写第4篇第6章(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沈阳, 678-714,1996.9第1版, 1996.9第1次印刷)。
2.毛振伟译、周凯校, X射线光谱法, A.A.马尔科维奇、R.E.范格里肯著, 原载 《Anal.- Chen.》, 58(5), 279R- 294R(1986),《光谱实验室》, 5(2),39-63(1988), 2万7千汉字。
3.毛振伟译、张卓勇校, 克莱西(Claisse)-昆廷(Quintin)算法的影响系数的计算, K.R.韦德利著, 原载《X-Ray Spectrometry》, 16(1),41-44(1987),《光谱实验室》, 5(2), 33- 38(1988), 4千8百汉字。
4.毛振伟译、许伯藩校、孙建一复校, X射线光谱法, A.A.马尔科维奇、R.E.范格里肯著, 原载《Anal.-Chen.》,60(12),28R-42R(1988),《光谱实验室》,6(5), 266- 288、249(1989), 2万8千汉字。
5.毛振伟译、王玉林校、朱一钧复校, X射线光谱学, A.A.马尔科维奇、R.E.范格里肯著, 原载《Anal.-Chen.》,62(12),101R-113R(1990),《光谱能谱分析国际信息汇编》, 群言出版社, 北京, 61- 82(1992), 2万6千汉字。
6.毛振伟译, X射线光谱学(1992年动态述评), S.B.特勒克、R.E.范格里肯著,原载《Anal.- Chen.》, 64(12),180R- 196R(1992),《光谱能谱分析国际信息汇编》, 限国内发行, 北京, 45- 73、142(1994), 3万8千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