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正天

更新时间:2023-05-27 08:18

毛正天,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1996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任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应用写作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三峡文研究会副会长。

个人履历

毛正天(1955~ )

民族:土家族

学历:博士研究生

学位:文学博士

职称:教授

职务: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文艺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著有《中国诗学阐释》等学术专著6部,主编著作20部,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曾获政府“五个一工程”奖、“社会科学成果奖”、“湖北省文艺论文奖”及“国际龙文化金奖”、“世界华文艺术家大会金奖”等多种奖励,多次赴台、港、澳及国外讲学与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任客座教授。被评定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才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及恩施自治州十大杰出人才。

学术专著

《写作原理与技巧》、《中国古代诗学探索》(多卷本)、《中国诗学本体论阐释》等;主编教材10部,大型丛书4套,文学创作集2部。其中关于中国诗学的研究,独辟蹊径,新见迭出,多篇论被国内权威文摘、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及评奖,同时也引起台湾、澳门、香港和韩国的重视,转载论文、出版专著和译介理论观点,并邀请讲学和学术交流,在海内外产生较广泛的学术影响。其事迹在《文化报》、《创业者》等报刊及省市电台、电视台给予报道;《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当代中国中青年学者辞典》、《中国当代高级专家辞典》、《中国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中国写作教育家理论观点集萃》及韩国《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家》等辞书作传介绍。

社会评价

湖北民族学院(原鄂西大学)是“藏龙卧虎之地”。现为湖北民族学院文学院院长的毛正天教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和湖北省高层次人才工程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作为文学博士的毛正天教授以沉潜的睿智、严谨的态度、真诚的品格和宽容的胸襟从事人文学术事业,致力于文学与心理学的跨学科融合。几十年来,他从创作心理研究,到中国古代诗学心理学内涵研究,再到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心理学研究,孜孜不倦,上下求索,运用现代心理学的视角全面观照文学,将文艺与心理学紧紧联系起来,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研究之路。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毛正天就大胆抛弃长期以来写作与创作止于外部研究的陈旧思路,致力创作心理黑箱的开启。1988年,他和三位青年作者出版了《创作心理概论》。该书从创作者的心理结构、创作心理流程、创作心理规律等方面展示了文艺创作心理的蓝图。

可以说,毛正天对文艺心理学的思索与建构是以对中国古代诗学的独特思索为突破口和标志的。他对中国古代诗学倾注热情与心力,主张突破现有研究视角,重新阐释中国古代诗学的独有内涵,充分展示中国古代诗学美学韵味,全面把握其本质意义,从而构建中国古代诗学的现代审美心理学体系,因而取得了丰硕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学术影响。1991年以来,毛正天出版了《中国古代心理诗学探索》《中国诗学阐释》《中国诗学论》等学术专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多篇(部)论著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相关刊物和其他期刊杂志转载,并被译成葡萄牙文、英文、韩文在海外学界传播,《中国诗学阐释》等被台湾中华发展基金会资助出版,并作为台湾多所大学博士班参考教科书,获“国际龙文化金奖”、“世界华文艺术金奖”等各类学术奖励。

在运用现代心理学揭示中国古代诗学心理学内涵的同时,毛正天把视野进一步接通到现代,并悉心研讨中国文学与西方心理学的融合。因此,他凭借创作心理的研究与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研究的基础,将文艺心理研究对象推向现代,对创作进行细密分析。面对这一大课题,他选择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为突破口,全面研究精神分析学在中国的引进传播和对文学创作的具体影响。他从精神分析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联系出发,剖析精神分析学与情爱文学的内在关系,探讨精神分析学对中国现代情爱类文学的发生、演进过程的影响,揭示在精神分析学影响下中国情爱文学形成的独特品质。在长达50余万字的研究成果中,资料翔实,新论迭出,显示了他在文艺心理研究方面的新收获,也基本完成了从创作心理到古代文艺心理学再到现代心理文艺学的过渡与转换。在他看来,文学与心理学的联系千丝万缕,而最终要从具体的文学创作中得到实证,这样的理论研究才具有意义。正因毛正天的不倦的探索文艺与心理学微妙结合之谜,也使湖北民族学院的文艺学学科优势与特色鲜明,在1996年被评定为湖北省省级重点学科,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毛正天也就成为该学科的带头人与负责人。

毛正天的学术致思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采用新的现代审美心理学研究方法去审视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开拓了中国古代本体论诗学的内向视野。他运用现代心理学成果,思考中国古代诗人的存在和精神世界,对中国古代诗学“心物”“言意”等主要诗学本体论范畴进行了深刻探讨;二是拓开了创作研究的新径。毛正天运用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对作家诗人的心理结构、创作动力、非理性因素进行了研究,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阐释了作家诗人的人格结构和主体功能意义,将文学创作的基本功能由价值判断和评价转向了特殊心理现象的描述解释,他从挖掘丰富的中国古今文艺心理的事实材料出发,通过心理学的概念术语,把作家诗人创作活动中心理现象的形式及发展明确具体地描述出来;三是将心理学维度理论批评研究应用于中国20世纪文学。他认为,在20世纪中国文学多维度理论批评的研究中,与社会学维度的杰出成就和正宗地位相比,多维度批评尤其是心理学维度批评研究发育不充分,已成为新世纪亟需重视和加强的研究课题,从文学的多元性质看,只有多维度批评才能应对;从社会的复合性质看,多维度批评才能完整审视文学这种复杂体,使文学活动的系统性得以完善;从历史角度看,中国素有心理学批评的传统,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从心理学维度批评的研究现状和未来需要看,研究亟待深化。因而,产生了他的系列研究成果。

同时,毛正天立足本土,将以鄂西土家族和苗族为主体的湖北民族文学的研究,提升为巴文化和楚文化交融发展的新质素。他首次提出了“鄂西感觉”、“鄂西文学特质”等从文艺心理角度提炼的概念,在《民族论坛》《文艺评论》《当代文坛》等刊物上发表对民族作家的文学研究论文,总结并提出从心理深层开掘,是鄂西文学从民间文学提升为精品文学,从恩施走向全国的核心元素,这些根于文艺心理理论的深刻见解对于湖北民族文学走出低水平重复困境,通向未来的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文学创作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