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盖猪笼草

更新时间:2023-02-11 09:15

毛盖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tentaculata)是一种分布于南亚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婆罗洲的热带食虫植物。其生长于海拔400米至2550米的地区。

形态特征

毛盖猪笼草为藤本植物。茎呈圆柱形至三棱柱形,可长达3米,直径可达5毫米。节间距可达10厘米。

毛盖猪笼草的叶片无柄,呈披针形至椭圆形,可长达15厘米,宽至3厘米。叶尖为圆至急尖,叶基心形,抱茎,包围茎部。中脉两侧的纵脉可多达4条。羽状脉为不规则的网状。笼蔓可长达15厘米。

毛盖猪笼草的捕虫笼都很小,高度很少超过15厘米。但一些较特殊的标本其捕虫笼可高达30厘米,宽至8厘米。毛盖猪笼草的下位笼下三分之一为卵形,上部为圆柱形,上位笼通体为圆柱形。下位笼腹面具一对笼翼,上位笼的笼翼常缩小为一对隆起。笼口一般为卵形,前部和基部呈急尖,非常的倾斜。唇为圆柱形,可宽达5毫米。具小型的唇肋和细小的唇齿。笼盖为卵形。通常情况下,笼盖上表面有许多丝状的附属物,多集中于笼盖的边缘。但某些变型完全缺失这个结构。

毛盖猪笼草的花序为总状花序。总花梗可长达15厘米,花序轴可长达10厘米。通常雌性花序要短于雄性花序。花梗少苞片,长达约为10毫米。萼片为椭圆形至披针形,可长达3毫米。一项对来自同一标本(Mjöberg 49,采集于婆罗洲海拔1700米处)的花粉大小研究显示,其210粒花粉的平均直径为29.8微米(标准误为0.4,变异系数为7.0%)。

毛盖猪笼草无毛被,植株所有部分都无毛。

分布范围

分布于苏拉威西和婆罗洲的热带食虫植物。

生长环境

其生长于海拔400米至2550米的地区。

植物学史

根据托马斯·洛布在1853年采集的标本[3],约瑟夫·道尔顿·胡克在他1873年的专著《猪笼草科》中正式描述了毛盖猪笼草。

在随后的几年,毛盖猪笼草出现于众多著名植物学家的著作中,如弗雷德里克·威廉·伯比奇(1882年)、奥多阿多·贝卡利(1886年)、恩斯特·温施曼(Ernst Wunschmann,1891年)、奥托·施塔普夫(1894年)、君特·贝克·冯·曼那哥塔-勒驰奈(1895年)、雅各布·海斯伯特·博尔拉吉(Jacob Gijsbert Boerlage,1900年)、埃尔默·德鲁·美林(1921年)和弗雷德里克·恩德特(1925年)。

约翰·缪尔黑德·麦克法兰1908年的专著中包含关于该物种的修订描述与插图。1914年,麦克法兰在《林奈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上写过关于毛盖猪笼草的文章。

1928年,B·H·丹瑟在他的开创性专著《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猪笼草科植物》中提供了毛盖猪笼草的植物学描述及拉丁描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