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茛

更新时间:2024-04-04 22:24

毛茛(学名: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是毛茛科、毛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毛茛根茎短;茎中空,下部及叶柄被开展糙毛;基生叶数枚,心状五角形,中裂片楔状菱形或菱形,具不等牙齿,侧裂片斜扇形,茎生叶渐小;花序顶生,卵形;瘦果扁,斜宽倒卵圆形,具窄边;花期4-8月。因茛乃草乌头之苗,此草形状及毒皆似之,故名毛茛。

植物学史

因茛乃草乌头之苗,此草形状及毒皆似之,故名毛茛。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须根多数簇生。茎直立,高30-70厘米,中空,有槽,具分枝,生开展或贴伏的柔毛。

基生叶数枚;叶片圆心形或五角形,长及宽为3-10厘米,基部心形或截形,通常3深裂不达基部,中裂片倒卵状楔形或宽卵圆形或菱形,3浅裂,边缘有粗齿或缺刻,侧裂片不等地2裂,两面贴生柔毛,下面或幼时的毛较密;叶柄长达15厘米,生开展柔毛。下部叶与基生叶相似,渐向上叶柄变短,叶片较小,3深裂,裂片披针形,有尖齿牙或再分裂;最上部叶线形,全缘,无柄。

聚伞花序有多数花,疏散;花直径1.5-2.2厘米;花梗长达8厘米,贴生柔毛;萼片椭圆形,长4-6毫米,生白柔毛;花瓣5,倒卵状圆形,长6-11毫米,宽4-8毫米,基部有长约0.5毫米的爪,蜜槽鳞片长1-2毫米;花药长约1.5毫米;花托短小,无毛。

聚合果近球形,直径6-8毫米;瘦果扁平,长2-2.5毫米,上部最宽处与长近相等,约为厚的5倍以上,边缘有宽约0.2毫米的棱,无毛,喙短直或外弯,长约0.5毫米。花期4-8月。

产地生境

毛茛广布于温带和寒温带地区,多数分布于亚洲和欧洲。除西藏外,中国各省区广布。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分布。生于田野、溪边或林边阴湿处、田沟旁和林缘路边的湿草地上,海拔200-2500米。

生长习性

毛茛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喜光亦耐阴、耐水湿。日温在25℃生长最好。喜生于田野、湿地、河岸、沟边及阴湿的草丛中。 生长期间需要适当的光照,忌土壤干旱,不宜在重粘性土中栽培。

繁殖方法

毛茛主要以播种、分株的方式繁殖。

种子繁殖:7-10月果实成熟,用育苗移栽或直播法。9月上旬进行育苗,播后覆盖少许草皮灰及薄层稻草,浇透床土,一般1-2星期后出苗,揭去稻草。待苗高6-8厘米时,进行移植。按行株距20厘米×15厘米定植。

栽培技术

生长期管理进入生长期,需追肥1次,每亩施尿素12。追肥后浇1次透水,待水下渗后23天进行中耕松土,保持土壤疏松。生长期适当增加中耕次数,有利于改善毛茛根系生长环境,促根深扎。一般生长期要进行3次中耕,特别是干旱时和下雨过后,进行中耕十分有效。生长期田间杂草会与毛莨争夺养分、水分和空间等,会影响毛茛生长。要见草及时拔除。同时夏季洪涝多发,应注意防洪排涝。

病虫防治

病害有病毒病。在高温高湿季节偶尔少数植株发生病毒,使受害叶片黄萎,发病时可立即拔除病株。

虫害有地老虎咬断幼苗,可用毒饵诱杀。生长期间,有红蜘蛛为害,可用乐果乳剂2000倍液喷杀。

主要价值

药用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肝;胆;心;胃经

【功能主治】退黄;定喘;截疟;镇痛;消翳。主主治黄疸;哮喘;疟疾;偏头痛;牙痛;鹤膝风;风湿关节痛;目生翳膜;瘰疬;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患处或穴位,使局部发赤起泡时取去;或煎水洗。

【注意】本品有毒,一般不作内服。皮肤有破损及过敏者禁用,孕妇慎用。

【侗药】骂登鸦 Mal dinl kgal,骂邓架(Mal dinl kgal),刹强盗(Sat gongc daol):全草主治喂疟(疟疾)《侗医学》。

【怒药】莫射(音译):全草外搽治跌打损伤,疟疾,疮癣《怒江药》。

【水药】猫爪草:全草治牙痛,疟疾《水族药》。老虎脚迹,五虎草:全株、根用于黄疸,偏头痛,胃痛,风湿关节炎,鹤膝风,痈肿恶疮,牙痛《滇省志》。

【土家药】小野棉花,起泡草,痒子药:治疗瘰疬,鹤膝风。

【朝药】毛茛:全草治乳腺炎,急性肾炎,黄疸《图朝药》。

【彝药】毛茛,叶补裸果,金毛莲,红毛莲:全草主治感冒头痛,咳嗽,风湿关节痛,慢性血吸虫病,风湿性关节痛,关节扭伤,胃病《彝植药续》。

毛茛味辛、性温,有毒;有利湿、退黄、消肿、止痛、截疟、杀虫的功能;主治黄疸、肝炎、哮喘、风湿关节痛、恶疮、牙痛。药理研究表明,毛茛具有舒张平滑肌、抗病原体和抗肿瘤等作用。

近种区别

该种是中国分布广、数量多的一种毛茛,形态变异较大,曾被分成不同的种和变种。但其主要点为基生叶和下部叶的叶片3深裂不达基部,聚伞花序疏散,花直径约1.5厘米,花托无毛,瘦果扁平,长约2.5毫米。

主要变种

1、兴安毛茛(东北植物检索表):与毛茛区别:叶片宽大,圆心形,深裂几达基部,裂片倒卵状菱形,表面贴生糙毛,背面密生白绢毛,叶柄粗长,生淡褐色糙毛,老后撕裂成纤维状密集于茎基。在中国产黑龙江。生于林缘及草原湿地。俄罗斯西伯利亚也有。

2、白山毛茛(变种):与毛茛的区别:植株较纤细矮小,叶裂片较窄,茎生叶少数,裂片呈线状披针形,贴生粗毛;花部也较小。产吉林长白山。生海拔2400米左右的高山潮湿草原。

药理作用

毛茛含有强烈挥发性刺激成分,与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及水泡,内服可引起剧烈胃肠炎和中毒症状,但很少引起死亡,因其辛辣味十分强烈,一般不致吃得很多。发生刺激作用的成分是原白头翁素,聚合后可变成无刺激作用的白头翁素。原白头翁素在豚鼠离体器官(支气管、回肠)及整体试验中,均有抗组织胺作用。浸剂或煎剂在1:100以上浓度时在试管内有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⑴抗菌:原白头翁素对革兰阳性及阴性菌和霉菌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如对链球菌(1:60000),大肠杆菌(1:83000-33000)、白色念珠菌(1:100000)都有抑制作用。

⑵抗组胺作用:喷雾呼入1%原白头翁素,可降低豚鼠因吸入组胺而致的支气管痉挛窒息的死亡率;并可使静脉注射最小致死量组胺的小鼠免于死亡。豚鼠离体支乞管灌流实验证明;1%原白头翁素能对抗0.01%组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先用1%白头翁素后,在1-2小时内可全防止致痉量的组胺对支气管的痉挛作用。1%原白头翁素可拮抗组胺对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的收缩作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