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2 14:51
亳州,古称亳,别称谯城,亳字拆分,由高字头和宅字底组成,所以又称“高宅之地。安徽省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为皖、豫两省交界,地貌呈东南、西北向斜长形,南北长约150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西北与河南省接壤,西南与阜阳市毗连,东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与淮南市为邻。辖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和谯城区。行政区域面积8374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末,亳州市常住人口为490.1万人。
亳州,古称亳,别称谯城,亳字拆分,由高字头和宅字底组成,所以又称“高宅之地”。
远在七八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炎黄时代,帝喾代颛顼为帝,都于亳(今亳州市)。夏朝,境西北为有虞氏,东南为涂山氏。商成汤灭夏,建立商朝,都于亳190年,在亳境内建嵇方国。
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谯被封为“陪都”,与许昌、长安、洛阳、邺并称为“五都”。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改南兖州为亳州,亳州之名,始见于此。唐开元年间,亳州为天下十望州府之一。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起兵反元,拥韩林儿在亳州称帝,建“宋”政权,以亳州为国都,至此亳州成为三朝古都之地。
民国元年(1912年)亳州改为亳县。
民国37年(1948年)8月成立亳州市。
1949年2月市、县合并,恢复亳县建制,隶阜阳专员公署。
1950年10月,更名为亳县人民政府。
1956年6月,改称亳县人民委员会。
1964年,国务院决定从阜阳、涡阳、蒙城、凤台各划出一部成立利辛县。
1986年3月11日,国务院撤销亳县建制,建立亳州市(县级),以原亳县行政区域为亳州市行政区域。
2000年5月11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县级亳州市,设立地级亳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谯城区。
2000年5月11日,将阜阳市管辖范围的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划归新设立的地级亳州市管辖。亳州市辖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和新设立的谯城区。
截至2022年11月,亳州市辖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和谯城区3县1区,其中谯城区为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全市共有乡镇、街道88个,其中乡镇79个,街道9个。市政府驻谯城区希夷大道588号。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华北平原南端,皖豫两省交界,距省城合肥330千米,位于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北依河南省商丘市,西与周口市鹿邑县接壤,西南部与阜阳市毗连,东部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部与淮南市为邻,全市行政区域面积8374平方公里。
亳州市全境呈东南西北向斜长形,整个亳州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南北长约150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以1/9000地面自然坡降向东南微倾。西北部谯城区詹楼地势最高,海拔42.5米;东南以利辛县展沟南部最低,海拔22米,相对落差20.5米。由于受河流蜿蜒切割变迁和黄河历次南泛的影响,形成平原中岗、坡、碟形洼地相间分布,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
亳州市辖境与黄河决口扇形地相连,属平原地带,地势平坦,仅东部有龙山、石弓山、齐山、狼山、双锁山等10余处石灰岩残丘分布,除蒙城和涡阳零星分布的剥蚀残丘以外总体为典型的黄淮堆积型地貌,为近代黄河泛滥沉积区域,微地貌分为河漫滩、泛滥微高地、泛滥坡平地、决口扇形地、河间洼地、河间平地、低丘7种类型。
亳州市土壤类型主要有砂礓黑土、潮土、棕壤土和石灰土。其中砂礓黑土(又叫青黑土)是一种具有腐泥状黑土层和浅育性砂礓层的暗色土壤,是古老的农业区耕作土壤之一,分布面积最大,约占全区总面积的71.6%;潮土系黄泛沉积物发育而成,约占总面积的23.2%;棕壤土系老的黄土性冲击母质所形成,分布于河流中游沿岸,呈带状分布,占土地总面积的1.5%。石灰土系以石灰岩为主的风化积物发育而成,均集中在小山丘周围,约占土地面积的3.7%。
亳州气候环境优渥,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降水量867.2毫米,年平均日照2040.9小时,无霜期约219天。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为亳州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适宜冬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烟叶等粮油经济作物和白芍、牡丹、菊花等中药材生长,对发展多种经营极为有利。
亳州市辖区内河流属淮河水系。主要干流河道有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北淝河、芡河等。涡河自谯城区安溜镇入境,东南流经涡阳县至蒙城县移村集出境入怀远县,境内长173千米,流域面积4039平方千米;西淝河自谯城区淝河镇入境,东南流经涡阳县,至利辛县展沟镇出境入凤台、颍上县界,境内长123.4千米,流域面积1871平方千米;茨淮新河自利辛县大李集镇入境,向东流经利辛县境南部,至蒙城县立仓镇出境入怀远县,境内长66千米,流域面积1401平方千米。
亳州市全市土地总面积852258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707929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24790公顷,未利用地面积19539公顷。
亳州市资源丰富,物阜民丰,药材、酿酒、矿藏等多层次复合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中药材交易额、中药饮片生产、养生花茶加工等均居全国首位,古井贡等白酒知名品牌享誉全国,地下煤炭、石油资源非常丰富,累计查明资源储量57亿吨,其中煤炭储量达50.2亿吨。
亳州市活立木总蓄积量1227.5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8.26%,林木绿化率22.14%。亳州市中药材种植40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52.28千公顷,在中国《药典》上冠以“亳”字的就有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
截至2023年末,亳州市常住人口为490.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5.95%,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来源
2023年,亳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1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6.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72.2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1157.2亿元,增长6.3%。工业增加值560.5亿元,增长6.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7:34.3:52.0调整为12.9:34.9:52.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941元,比上年增加2984元。
参考资料来源
2023年,亳州市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0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税收收入98.2亿元、增长9.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2.9亿元,增长4.0%。重点支出项目中,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增长217.7%,交通运输支出增长34.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8.4%,教育支出增长8.1%,住房保障支出增长6.5%。
2023年,亳州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7.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8%。工业投资增长18.6%,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0.7%。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3.4%。民间投资增长8.4%。
亳州市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经济作物以玉米、棉花、烟叶、蔬菜为主;畜禽养殖业发达,涡阳、蒙城、利辛曾被誉为“黄牛金三角”。
2023年,亳州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313.9万亩,比上年增加0.7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8.8万亩,增加3.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23.6万亩,增加3.6万亩;中草药材种植面积92.1万亩,增加1.8万亩。全年粮食产量518.2万吨,比上年增长0.3%。其中,夏粮323.4万吨,增长0.2%;秋粮194.8万吨,增长0.5%。油料产量6.2万吨,增长17.4%。蔬菜产量344.8万吨,增长6.0%。瓜果产量61.4万吨,增长3.5%。
截至2023年末,亳州市生猪存栏188.4万头,比上年末下降2.8%;全年生猪出栏381.1万头,增长6.2%。猪牛羊肉产量35.9万吨,增长5.9%。禽蛋产量10.2万吨,增长15.2%。牛奶产量1.3万吨,增长5.8%。水产品产量5.9万吨,增长3.6%。
截至2023年末,亳州市农业机械总动力851.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8%。全市共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98个,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2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4.4%,为全国首批整建制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自育小麦品种“谷神麦19”入选2023年全国优质专用小麦专家鉴评第一名。畜禽规模养殖比重86%,建有国家级蔬菜标准园16个,累计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27家,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62个。共建成高标准农田780.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8.2%。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强县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强园2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强企6个。年末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50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84家。
亳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七大领域,分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
截至2023年末,亳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2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下降1.3%,集体企业增长34.4%,股份合作企业增长13.0%,股份制企业增长8.9%。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0%,制造业增长10.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7%。全市29个工业行业中,2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0%,食品制造业增长50.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7.2%,医药制造业增长10.0%,金属制品业增长37.1%,电力、热力行业下降4.6%,五大主导行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48.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9%。
2023年,亳州市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汽车增长20.9%、服装增长19.1%、冷冻蔬菜增长12.1%、自来水生产量增长47.1%、中成药增长45.1%、家具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3.4%,营业利税总额增长16.8%,利润总额116.3亿元、增长18.1%。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茶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8个行业利润均超亿元。
2023年,亳州市建筑业增加值2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52.5万平方米,下降15.6%;房屋竣工面积310.2万平方米,下降25.7%。
国内贸易
2023年,亳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1.6亿元,比上年增长9.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85.6亿元,增长9.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16.0亿元,增长10.1%。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174.7亿元,增长8.7%;餐饮收入126.9亿元,增长18.4%。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吃、穿、用、行类商品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0.8%、11.3%、18.3%、7.6%。其中,粮油类下降13.8%,肉禽蛋类增长15.6%,服装类增长5.5%,化妆品类增长24.9%,日用品类下降10.2%,中西药品类增长53.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2.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2.3%,汽车类下降5.9%,金银珠宝类增长45.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4.6%。
2023年,亳州市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9.8%。与网购密切相关的邮政快递业增长较好,全市快递业务量增长39.6%,快递业务收入增长20.7%。
对外经济
2023年,亳州市进出口总额5.8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出口5.01亿美元,增长7.8%;进口0.85亿美元,下降32.0%。从出口经营主体看,生产型企业出口下降10.6%,贸易型企业出口增长417.3%。从出口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出口下降5.3%,民营企业出口增长12.0%。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5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691万美元,增长67.1%。
房地产业
2023年,亳州市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28.7亿元,比上年下降4.1%。商品房销售面积381.0万平方米,下降10.2%;商品房销售额231.6亿元,下降27.6%。
旅游业
2023年,亳州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55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3.5%。国内旅游收入292.7亿元,增长82.5%。年末全市共有旅行社43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9处,星级饭店14家。亳州北关历史街区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华祖庵获批4A级景区创建单位。
金融保险业
截至2023年末,亳州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20.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08.6亿元,增长12.7%。其中,单位存款余额935.6亿元,增长8.5%;住户存款余额2651.6亿元,增长14.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541.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23.3亿元,增长13.6%。其中,短期贷款1347.9亿元,增长11.6%;中长期贷款2069.0亿元、增长13.5%,其中个人消费贷款935.2亿元、增长3.3%。
2023年,亳州市共有9家证券公司营业部,开户股民(含基金)总数17.3万个,比上年增长7.8%。全市共有保险公司38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8家,人寿保险公司20家。全年保险业保费总收入79.8亿元,下降0.9%。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41.8亿元,增长4.5%;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37.9亿元,下降6.3%。赔款和给付40.4亿元,增长13.3%。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31.0亿元,增长10.4%;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9.4亿元,增长24.1%。
邮电通信业
2023年,亳州市全年邮电业务总量94.0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3.8亿元,邮政业务总量50.2亿元。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0.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63.9万户。年末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计算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22.4万户。累计建成5G基站7775个,实现行政村及以上区域、重点自然村5G网络全覆盖。
截至2023年末,亳州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7万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411家,较上年增加53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46家、增长91.8%。全年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527项。
2023年,亳州市拥有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超120家,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5家;全市新备案省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到19家;全市新认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企业研发中心8家。认定吸纳技术合同1560项,成交额171.9亿元、较上年增长134.1%;输出技术合同629项,成交额79.3亿元、增长74.0%。
2023年,亳州市有效商标总量111440件,比上年增长13.6%。授权专利2944件,其中发明专利387件。全市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5个,“亳白芍”“亳菊”“亳丹皮”“亳天花粉”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亳天花粉”获批区域公用品牌,亳州兴禾“亳菊”获得安徽首个道地药材认证。
2023年,亳州市拥有普通高校2所,在校学生2.3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含技工学校)13所,在校生4.7万人。普通高中34所,在校生11.7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3%。普通初中282所,在校生26.3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833所,在校生47.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毕业生0.8万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35所,新增学位4.2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1.2%。
截至2023年末,亳州市共有体育场地18283个,其中体育场35个,体育馆13座。全年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亳州市运动健儿获70枚金牌、94枚银牌和94枚铜牌,获得2个全国冠军。
截至2023年末,亳州市拥有文化馆5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7个,农家书屋1296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4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项,省级名录54项,市级名录213项。广播电视台4座,调频转播发射台4座,电视转播发射台4座。有线电视用户21.2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截止2023年末,亳州市共有卫生机构2678个,其中医院84个,卫生院9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3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个。卫生技术人员3474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322人,注册护士16902人。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数31566张。全年诊疗2536.1万人次。村卫生室1339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567人。
2023年,亳州市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41元,比上年增长6.8%。人均消费性支出17958元,增长5.4%。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26元,比上年增长6.0%。人均消费性支出21369元,增长4.7%。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6%,下降0.3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4.3平方米。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91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882元,增长6.2%。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2%,与上年持平。年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7.6平方米。
2023年,亳州市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1.5万人,比上年增长10.5%;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3.6万人,增长6.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26.4万人,下降3.1%;参加城镇职工生育保险26.5万人,增长0.3%;失业保险24.5万人,增长9.3%;全市参加工伤保险39.9万人,增长23.5%;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357.0万人,下降0.1%。全年发放低保金12.2亿元,城镇低保年末保障0.8万人,农村低保年末保障22.2万人。
截止2023年末,亳州市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9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0438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779个,乡镇、街道及县(市、区)级社区服务中心93个,综合性社区服务站140个,改扩建乡镇敬老院20所。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6亿元,筹集公益金4137万元。
2023年,亳州市全年公路旅客运输量625.5万人,比上年增长28.8%;公路和水运货物运输量31742.7万吨,增长6.9%。公路旅客运输周转量7.7亿人公里,增长39.6%;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551.5亿吨公里,增长2.7%;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206.1亿吨公里,增长11.0%。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65.9万吨,增长98.2%。实施交通重点项目50个、完成投资72.4亿元,阜蒙淮城际铁路亳州段加快建设,亳州机场获批命名、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涡河航道一体化项目进展顺利,亳蒙高速一期具备通车条件,亳蒙高速二期、徐淮阜高速亳州段加快推进。
截止2023年,亳州市民用汽车拥有量83.9万辆、比上年增长3.6%,其中私人汽车74.7万辆、增长4.6%。轿车拥有量39.9万辆、增长6.7%,其中私人轿车39.0万辆、增长7.2%。全市城区年末公交营运车辆1008辆,出租车营运车辆3005辆。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8450.165千米,公路密度达到216.48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辖区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19.785千米,占公路总里程的1.73%;二级及以上干线公路1053.692千米,占公路总里程的5.71%。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681.269千米、省道980.56千米、县道2400.96千米、乡道3281.137千米,专用公路0千米、村道11106.239千米。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319.785千米,一级公路211.344千米,二级公路522.563千米,三级公路2019.133千米,四级公路15377.34千米,等外公路0千米。
亳州市已经形成四条“井”字型高速公路网,分别是:宁洛高速(G36)、盐洛高速(G1516)、济广高速(G35)、德上高速(G0321)。两横:G1516盐洛高速、G36宁洛高速;两纵:G35济广高速、G0321德上高速。
十三五期间,普通国省道规划调整后,亳州市内有G105、G311、G344、G237、G329共计5条国道,S309、S415、S306、S312、S308、S307、S102、S245、S250、S252、S238、S239、S247、S412、S413、S411、S310、S416,共18条省道纵横交织。
亳州市域共有二级以上公路客运站5处。一级以上客运站2处,亳州汽车南站、亳州汽车北站。二级客运站3处,分别为蒙城客运中心、利辛客运中心站、涡阳长途汽车中心站。亳州客运西站的线路迁至亳州汽车北站,西站的公交基地仍保留。截至2020年末,亳州市综合货运物流场站主要有中国物流亳州综合物流园、蒙城广运现代物流园、中国供销·涡阳农产品电商物流园、利辛县电商物流园等。
亳州市境内既有铁路3条,其中普速铁路2条,分别为京九铁路、青阜(淮北市濉溪县青龙山站至阜阳站)铁路,高速铁路一条,为商合杭高铁,铁路通车总里程约216千米。
京九铁路纵贯亳州市南北,北至商丘与陇海铁路相接,南经阜阳至江西九江通达香港九龙,另外经淮南可到达合肥。在亳州市境内全长70千米,途经谯城区和中心城区,从谯城区芦庙镇北部入境,由古城镇南部出境,自北向南设王楼、亳州、油河集、古城集等站。
青阜铁路为客货运输铁路,向东北至徐州连接京沪铁路和陇海铁路,西南经阜阳至汉蓉铁路,亳州境内全长79千米。从涡阳县青町镇东北部入境,由利辛县永兴镇出境。自北向南设青町、天齐庙、涡阳、西潘楼等站。2019年完成电气化改造工程。
京九铁路、青阜铁路沟通了亳州与北京、郑州、武汉、合肥、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商合杭高铁亳州境内长约67千米,设计时速350千米/小时,与京九铁路并行,自北向南设芦庙、亳州南、古城东站3个车站,亳州南站站房1.5万平方米,车站预留亳州至蚌埠城际铁路引入的接轨条件,采用商合杭场、亳蚌场横列布置方案,按商合杭场设3台7线、亳蚌场2台3线规划设计。商合杭高铁合肥以北段2019年12月1日开通运营、合肥以南段2020年6月28日开通运营。
亳州市境内高速铁路客运站3座,分别为芦庙、亳州南、古城东站。普速铁路客运站2座,分别为京九铁路亳州站、青阜铁路涡阳站。铁路货运站5座,分别为京九铁路亳州站,青阜铁路青町站、天齐庙站、涡阳站、西潘楼站。京九铁路在亳州市境内有王楼站(四等站)、刘营站(四等站)、亳州站(二等站)、赵桥站(四等站)、油河集站(四等站)、古城集站(四等站)6个车站,其中刘营站、赵桥站已关停,亳州站是亳州铁路交通中心站,辐射地区包括亳州市谯城区、涡阳县与河南省鹿邑县、永城市、太康县等,客流主要流向北京、长三角等地区。青阜铁路在亳州市境内有有青町站、天齐庙站、涡阳站、江集站、西潘楼站、东城集站、永兴集站等7个车站,其中江集站、东城集站、永兴集站已关停。商合杭高铁在亳州市境内有芦庙站、亳州南站、古城东站等3个车站。
2020年4月5日,根据中国民航局审查意见,为完善安徽省民用机场布局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同意新建亳州民用机场。亳州机场为国内支线机场,机场选址在谯城区和涡阳县交界处的标里镇刘竹村附近,距离亳州市中心直线距离33.5千米、公路距离38千米,近期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C。亳州机场航站区按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50吨的目标设计,新建航站楼11600平方米、站坪机位8个。2023年6月26日,亳州机场航站楼顺利实现封顶。预计航站区2024年1月份基本完工,飞行区进入道路铺面阶段,整个工程将在2024年2月份基本完工,后续进行较飞、试飞阶段,计划2024年底具备通航条件,开始运营。
亳州市共有内河航道6条,分别为涡河、茨淮新河、西淝河、阜蒙新河、利阚新河、惠济河。截至2020年底,亳州市内河航道总里程277.35千米,其中IV级航道50.41千米,VI级航道152.11千米,VII级航道16.28千米,等外航道58.55千米。通航航道里程206.28千米,其中IV级航道50.41千米,VI级航道139.59千米,VII级航道16.28千米。涡河航道安徽段戴桥至怀远入淮口226.68千米规划为四级航道,是亳州乃至皖北最为重要的南北向水运动脉之一。
亳州港是安徽省重要港口,是皖北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亳州港共划分为4个港区,分别为谯城港区、涡阳港区、蒙城港区、利辛港区。其中,谯城港区下辖1个作业区(大寺作业区)、涡阳港区下辖2个作业区(城关作业区、西阳作业区);蒙城港区下辖2个作业区(双涧作业区、常兴作业区);利辛港区下辖1个作业区(阚疃作业区)。截至2020年底,亳州市共有生产性码头泊位29个(货运泊位21个,客运泊位8个),泊位总延长1467米,设计年通过能力793万吨、4万人次,其中500吨级泊位11个,300吨级泊位8个,100吨级泊位10个(含8个客运泊位)。
截至2020年底,亳州市中心城区公交主体为常规公交,暂无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和中运量交通BRT、有轨电车等)。亳州市域现有公交车1746辆、出租车1151辆(以市出租办提供的数据为准)。亳州市本级公交经营企业1家,其中市本级公交车714辆(661.8标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为18.73标台。其中,电动车辆508辆(405.4标台),比例达到71.1%。市区公交线路总长度523.43千米,投入使用16个公交场站。营运线路38条(含3条夜班线路),营运线路总里程523.43千米,年营运里程2248.58万千米,年客运总量1285.93万人次。
截至2022年7月,亳州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戏楼、亳州古地道、曹氏家族墓群-董园二号石墓、曹氏家族墓群-薛家孤堆、曹氏家族墓群-曹四孤堆、曹氏家族墓群-张园汉墓、曹氏家族墓群-观音山孤堆、南京巷钱庄、“古井贡酒”古井及窑池、薛阁塔、尉迟寺遗址、蒙城万佛塔
安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祖庵、汤王墓、明王台遗址、钓鱼台遗址、傅庄遗址、江宁会馆、清凤岭遗址、道德中宫、姜桂题公馆、古淝公所、谯城区何家巷、城父遗址(含望花台)、张虚谷宅、城里清真古寺、四女汉墓群、涡北基督教堂(含一中白楼)、金不换酿酒古窖池、程井遗址、十九里关帝庙、八角台、唐庄遗址、章华台遗址、一女孤堆、蒙城文庙(含明伦堂)、马玉昆府第(含涡阳马玉坤公馆)、陆建章宅、檀公城遗址、蒙城城隍庙、红城遗址、“伍奢冢”遗址、禅阳寺遗址、阚疃天主教堂、红门寺遗址、阴阳城遗址、新四军四师司令部旧址(含彭雪枫德政碑)、张乐行故居、捻军会盟旧址、天静宫遗址(含东岳庙)、峨眉山古墓葬(范蠡孤堆)、义门清真寺、北平城遗址、高炉家酒酿造遗址、袁大化故居(含袁氏宗祠)
截至2022年7月,亳州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88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8项。
亳州市近现代工业源于传统手工业。在春秋战国时期,当地已能制造陶等器皿。三国时期的酿酒,唐代的绢织,宋代的绉纱以及明清时期的减酒、酱胡芹、万寿绸、毛毡等亳产手工产品,在全国享有盛誉。清宣统元年(1909年),同茂顺蛋厂建立,成为亳州现代工业的发端。
2021年,亳州市共有3A级以上旅游景区44处,其中4A级旅游景区9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及以上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5个、省研学旅行基地3个、省旅游商品特色街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4个、省级特色旅游名村6个、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12个、AAA级旅游村庄13个。北关历史街区成功获评安徽省旅游休闲街区,汤王温泉度假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神农谷中医药研学旅游基地、康美华佗国际中药城研学旅游基地、火星时代研学旅游基地、古井酒文化研学旅游基地获评安徽省研学旅游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