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07 15:23
《民主人士》是2012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汪东林。
他们的所言所行,无论是对自身或现代历史的回顾,还是对国内外时事的述评,都不乏独到见解,颇有保存价值。所有这一切,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部分不可能见诸报端。作者依据自己保存的参加政协民主人士活动的原始记录,再现了他们在政协内部活动范围内,谈思想改造、帮助别人、检讨自己过程中吐露的心声和真实思想历程。
本书记述的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民主人士的群像。这些人物的人生道路坎坷,经历复杂,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作为政协人物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
汪东林,男,汉族,曾用郑直淑、郑言、汪洋波等笔名。中国作协会员,祖籍安徽省徽州。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62年至2004年4月在全国政协工作四十余年。历任全国政协机关干事、秘书、副局长、巡视员,并担任《人民政协报》副总编辑和高级记者。是第八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主要作品有:《李宗仁归来》(与他人合著)、《宋希濂今昔录》、《梁漱溟问答录》、《梁漱溟与毛泽东》、《名人传记集萃》、《十年风暴中的爱国民主人士》、《1949年后的梁漱溟》、《“反而教员”梁漱溟》、《江山儒商》等。约一百余万字。
我写民主人士的缘起(代序)
《李宗仁归来》一书起因/1
一瓢凉水浇不灭:作品在东北出版/2
作品涉嫌“泄密”受追查/4
在历史责任感的驱使下……/5
一篇“专访”惹出的百般是非/7
梁漱溟出书受牵连/9
一波三折,《梁漱溟与毛泽东》艰难面世/11
风雨过后犹可深思……/14
十世班禅大师
政协会议期间,十世班禅做了一件让人颇感意外的事/16
十世班禅:我在“文革”中没有死掉,主要是周恩来总理的恩德/19
十世班禅的《七万言书》/21
“文化大革命”中第一次被监护/22
长达九年零八个月的第二次监护/24
盛年圆寂/25
赵朴初居士
在赵朴初主持的全国政协宗教组的座谈会上,藏传佛教着名学者喜饶嘉措重重放了一“炮”/27
赵朴初与梁漱溟的特殊交往/30
面对追查天安门诗抄的重压,赵朴初公开讲:“关于周总理的诗词我是写得最多的一个”/34
政协报写诗的事,我先应承下来,以后交卷/37
口述“抗战一事”/40
晚年岁月/46
终生不卖墨宝/50
程思远的沉默和困惑
在批判梁漱溟时保持沉默的程思远最后说了最不够“火力”的话,梁漱溟听了居然点头示意/51
在点名批邓前夕,程思远提出三个问题震惊四座/52
“天安门事件”后,程思远在学习会上郑重其事地讲了一段政治故事/54
老资格的于树德先生
全国政协直属学习组云集众多风云人物/57
“老资格”于树德常有惊人之举,言别人所不敢言,行别人所不敢为/58
于树德:梁漱溟这个人什么场面没见过?什么风雨没经过?……我看算了……/60
于树德的两条意见,立刻使会场安静下来/61
于树德三百块大洋供周恩来留学日本,几十年后周恩来提出还账/62
于树德说,当我发现毛主席没有出席周恩来追悼会时,脑子里“轰”了一下/64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位大‘左’派是鼎鼎大名的张国焘,我还真同他面对面地吵了一架!”/65
因与李大钊同是朋友,于树德与梁漱溟也成了朋/66
友政协委员中的“右派”分子章乃器
三届政协常委会39次会议决定:撤销章乃器的全国政协委员资格/68
当年的“大右派”章乃器始终不承认自己是什么“资产阶级右派”/69
章乃器的“鸣放”言论摘要/71
周恩来约章乃器谈话。章乃器表示:撤我的职,倒没有什么,给我扣上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罪名,我宁死也不能承认/73
戴着“右派”帽子的章乃器仍然敢于在会上提出不同意见/74
这位知名人物又黑又胖,烟斗不离嘴,总是仰着脸,没有见他笑过/76
宋希濂的前世今生
1926年的一天,宋希濂在陈赓带领下进广州城见一位要人。推开房门,伏案写字的要人竟是周恩来/77
1936年,周恩来看着站在面前的宋希濂和陈赓说:你们一个是红军师长,一个是国军师长,官阶一样,派头不一样,一土一洋/79
1959年宋希濂被特赦之后,周恩来说:学生走错了路,老师多少也是有责任的啰!/80
为瞿秋白历史问题作证/81
作为蒋介石枪杀瞿秋白手令的执行人,宋希濂讲述了瞿秋白被捕、审问、关押、就义的细节/84
特赦后的宋希濂听到“同志”的称呼,感到新鲜和亲切/95
孤身生活的宋希濂没料到,他的黄埔一期老同学、原国民党起义将领侯镜如的夫人已悄悄为他牵红线了/96
给宋希濂介绍的对象,竟是失踪大“右派”储安平的夫人/97
“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都不愿意太细地去盘问对方/99
宋希濂和易吟先谈起了溥仪生活上闹的笑话/100
易吟先晚走早来,在宋希濂的住处做起小锅饭菜,文史专员每人赠送两张餐券/102
宋希濂、易吟先婚礼,老同学、老同事来了。没想到,他们重结良缘的一幕会这样激动心弦/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