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抄董宦

更新时间:2024-04-22 17:41

民抄董宦,是指明代万历年间乱民焚毁董其昌宅第的行为,发生在华亭(今上海市松江)。

事件缘由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华亭(今上海市松江)董其昌的儿子及仆人,因殴辱前往董家为儿子讨说法的生员范昶母亲、老婆等妇女,后来由于董其昌的仇家煽风点火,松江、上海、青浦等地的一些中下层知识分子和乱民焚毁董其昌和陈明房屋,张贴揭纸。并在儿童妇女中造谣传唱“若要柴米强(吴语价廉之意),先杀董其昌”的歌谣。董其昌逃往归安避难数月。愤怒的群众还砸碎董其昌书写的匾额以泄恨,是为“民抄董宦”。围绕这个事件是“民抄”还是“士抄”的争论历来悬而未决,学者倾向于董其昌是为名所累。

迄今令董其昌饱受非议的恶评多来源于两个来自民间的匿名传说写本《民抄董宦事实》和《黑白传》,传本的作者最大的可能是来源于董其昌的仇家,这两个坊间传说对董其昌的生平留下了太多的微词,而且又在新中国成立后“斗地主”的过程中得到发酵,但其究与史实相差殊远,历来为史家和学者所质疑。明末政界言官寻衅、党派相攻无所不用其极,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若如传本之甚,董其昌是难于立足于斯世之宦界的。这个传说在清初官修《明史·董其昌传》时经过考证基本是进行了平反的。

董其昌拥有多房妻妾。按照传说《黑白传》的说法,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秋天,六十岁出头的董其昌看中了诸生陆绍芳佃户的女儿绿英,他的二个儿子董祖常带人强抢绿英给老子做小妾。随后便有人编出故事《黑白传》,这个名字和董其昌的号“思白”有关。故事中的另一个主角人物是陆绍芳。不久,董其昌因为在担任考官时不徇私情得罪的势家便收买说书艺人钱二到处说唱这个编出来的故事。董其昌知道后追究到范昶(董其昌次子董祖常的连襟)身上,但范昶并不承认,而且还跑到城隍庙里起誓,为自己辩白。十天后范昶死亡,范母认为这是董家所逼造成的,于是带着儿媳龚氏、孙媳董氏等穿着孝服到董家门上哭闹。董家进行回击,将她们推到隔壁坐化庵中,关起门来将几个妇女摁倒,剥掉裤子。范家用一纸“剥褌捣阴”的讼状将董家告到官府。

事件发展

一场群众由董其昌的冤家鼓动的抄家运动对董其昌的宅地进行了洗劫,后来被称为《民抄董宦事实》。并以榜文鼓动道:“……人心谁无公愤。凡我同类,勿作旁观,当念悲狐,毋嫌投鼠,奉行天讨,以快人心。当问其字非颠米,画非痴黄,文章非司马宗门,翰非欧阳班辈,何得侥小人之幸,以滥门名。……若再容留,决非世界。公移一到,众鼓齐鸣,期于十日之中,定举四凶之讨。谨檄。”显然,这份榜揭的夸大成分具有很强的煽动性,历史证明董其昌在翰苑的成就绝非此传言的所谓“翰非欧阳班辈”,而是一代书画之宗。

从初十、十一到十二日,这些人飞章投揭布满街衢。到了十五日行香之期,百姓拥挤街道两旁,骂声如沸,把爪牙陈明的数十间精华厅堂尽行拆毁。十六日“酉时,两童子登屋,便捷如猿,以两卷油芦席点火,著其门面房。是夜西北风微微,火尚漫缓,约烧至茶厅,火稍烈,而风比前加大,延及大厅,火趁风威,回环缭绕,无不炽焰。”可怜董家一时“四宅焚如,家资若扫”(《民抄董宦事实》),数百间画栋雕梁、朱栏曲槛的园亭台榭尽被付之一焰,大火彻夜不止。

十九日,乱民将董其昌建在白龙潭的书园楼居焚毁,还把董其昌手书“抱珠阁”三字的匾额沉在河里,名曰:“董其昌直沉水底矣。”坐化庵正殿上有一块横书“大雄宝殿”的大匾,落款“董其昌书”,纷纷用砖砸去,慌得和尚们自己爬上去拆下来。董其昌惶惶然避难于苏州、镇江、丹阳、吴兴等地,直到半年后事件才平息下来。

当时的官员将此事向朝廷作了汇报:“ 因《传奇小说》与生员范启宋父子争怨,各抱不平,遂开衅端。二姓越数百里赴职投状,而事外之人,辄从中鼓煽,构此奇变,狂生发难,恶少横起,董氏主仆之住房,一夕成烬。”(《民抄董宦事实》)。苏常镇三府会审的最终结果是:“诸生一时过信启宋之词,以耳伺耳,以目伺目,忿激成仇,扬袂而起,五学若狂,秽词加遗,骋一时之意气,忘当机之隐祸,宜其有今日耳。”(明 无名氏《民抄董宦事实》)

当时主政地方的最高级官员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王(省部级)的查处结果也是很中肯的:“今本院巡历兹土,遍访乡绅孝廉及诸父老,颇得其概。大都修隙本宦者,果有其人。而开风切齿者,遂拥至千万。虽云奇祸,实出无知,姑与维新,免其查究,合行晓谕。”(《民抄董宦事实》)

官府捉拿了少数参与此事的暴徒进行定罪。董其昌也主张“宽求于民”(明 无名氏《民抄董宦事实》)。整个事件的发生是背后有士人唆使,怂恿当地秀才们造谣中伤,丑化自己的名声,并鼓动、组织无知小民抄抢自家宅府。于是围绕是“民抄”还是“士抄”的争论悬而未决,又拖了大半年时间。最后的审定结果是在苏州、常州、镇江三府会审下作出的。除将直接参加烧抢董家的一干流氓定为死罪论斩外,松江府华亭县儒学生员,有五人受到杖惩并革去功名,另有五人受杖惩并降级,三人单受杖惩。而董其昌的家人陈明尽管被乱民“先烧陈明房屋”,官府仍然对其“随行拘责监候”。而今人却往往抓住官府对董其昌“奴辈不法,董宦未知也”的处理结果不放,一味无端又没有根据地认为是官府庇护了董家,以至于非要刻意将董其昌作为一个横行乡里的大恶霸来树立而后快。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