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30 14:02
民间青花艺人大多出自一般的平民百姓,山民村姑。他(她)们出身低下,没受过高深的文化教育,既没有绘画的精深理论,也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他们的手艺只是世代相传或直接从实践中获得。然而,他们生活于社会民众中的方方面面,植根于民间,朴实无华,他们有的是丰富的创作源泉。这些陶瓷民间艺人在自己丰厚生活感受的基础上,自觉与不自觉地寄托着自己和人民大众的情思,其作品散发着浓郁的泥土的芳香,这就是民间青花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表现内容
民间青花所描绘和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花鸟、人物、走兽等无所不融。人民的日常生活,精神的寄托都可以进行表现。如婴戏图、垂钓图、高士图、牧牛图;小桥、流水、人家,只要是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青花均有反映和表现。牡丹、龙凤、鸳鸯、鱼藻、莲花、八吉祥、福、禄、寿、喜等等都是民间青花艺人经常表现的题材,反映了人民大众美好的愿望与民俗风情。此外,还有民间流传的故事和神话传奇,也是景德镇民间青花常见的题材,例如:《萧何月下追韩信》、《孤雁汉官秋》青花人物坛;《八仙朝圣图》青花罐等等。
民间青花艺术的成就
民间青花艺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其笔韵和料韵方面。过去的民间艺人从自己真淳、质朴的心理出发,用饱蘸料水的笔随意洒脱的运用于陶瓷坯体上,有如写意国画的纸墨相发,产生特有的肌理韵味,潇洒放逸,超然远致。其轻重虚实,曲直刚柔均根据画意大胆勾塌,在快速随意的用笔中自然展现,线条活泼流畅,出神入化,毫无矫揉造作。因为这些民间青花艺人不可能,也不会去进行刻意雕琢,他们从内容到形式处处反映出民族化、大众化的特色。在用笔方面,以少胜多,以简胜繁,是民间青花高度提炼的结果。比如民间艺人们在日用瓷上表现青花山水小景时,将坯一转,随之塌上上一两笔就是地面,再画上几笔青山,点上孤帆、宝塔,画上一群飞鸟便告完成。有的画面只是寥寥几笔,就有大有小,有粗有细,有放有紧,所表现的内容便跃然于坯体之上。这种艺术风格呈现给人们的是简炼中见丰富,奔放中有精微,通俗中蕴高雅,朴拙中显灵巧,天真中含哲理,真可谓是合情合理,耐人寻味,有较高的艺术品位。这种千锤百炼的民间艺术在平凡中表现出了生动奇妙的艺术意境,有一种“野逸”之情趣。又如民间青花中表现较多的《婴戏图》,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比较真实,人物脸庞、五官清晰,有一定的结构比例关系。而大多是特别精练,寥寥几笔,抓住小孩嬉戏时的动态,一挥而就也特有趣味。
笔韵、墨韵及青花的料韵
在笔韵、墨韵及青花的料韵方面,民间青花艺人也很注重从国画艺术中吸取养料,特别是在笔墨技法等方面。从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历史看,我们不难领悟到写意国画与民间青花是相互借鉴,相互启迪,共同提高的。写意青花使用毛笔,坯体与写意国画使用的毛笔、生宣纸性能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可以象国画一样一笔下去有浓有淡,也能够表现出浓淡散晕的自然变化的色调。再加上青花常用的“青白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后,光润的瓷面透出沉着典雅的青色,青白相映,幽靓苍翠,确实富有情一般的意境,诗一般的魅力。青花的“料韵”也可采用分水的浓淡来展现,它犹如水墨画中的焦、浓、重、淡、清的墨阶。民间青花在分水处理上,它不一定追求料色的层次多,也不追求分水的严格法度,而是大处着眼,不拘小节,以简活取胜。
民间青花纹样,构图布局简洁生动,意趣无穷。这方面的艺术处理集中表现在青白关系的处理方面,这是青花艺术形式美的又一重要特征。中央工艺美院胡美生先生曾把青花的青白关系,归纳总结为“白多于青,青白相映,平、全、匀、满,形象清爽,层次分明。“而白多于青”则是民间青花的重要形式特征,它既省时省工,又能充分体现陶瓷的材质美,以少胜多,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如民间青花艺人们往往“画鱼不画水,画鸟不画天,画草不画土,画竹不画根”,让人们在欣赏时,自然产生联想引发出无尽的意趣,取得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可谓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题材内容
民间青花在表现一定物象的同时,往往寄托着陶瓷艺人的某种情思。这种物象实际上是艺人们的一种“意象”,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处理手法。这种抽象的艺术手法可说是民间青花的重要特征。很多民间青花作品都是在具象造型的外壳中包含了许多抽象造型的词汇,使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是画什么,但又不十分真实。还有更为大胆泼辣的作品,抽象的成分就更多。如有的《婴戏图》画面,只是用随意的几根线和几个点,抓住小孩嬉戏时的主要动态,一挥而就,是记忆与想象的产物,自然流露出一种有节奏的韵律美感,很象中国的书法,也是以笔墨,线条直接表现心灵的艺术。
“以书入画”在中国写意画中是经常追求的,然而做得最干脆,最大胆的还是民间青瓷。如在民间青花中经常看到一些无名小鸟,看不出是什么品种,只感到可爱活泼。他们是以爱鸟之情,根据生活中对鸟的观察而概括抽象出来的,在似与不似之间给观赏者以广阔驰骋的巨大思绪空间,展现出抽象艺术的无穷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民间青花重外形、取大势、舍繁缛、删枝节、避琐碎的过程,是一种抽象的创作过程,是民间青花写意特点的体现,也是区别于官窑瓷的重要标志。
装饰手法
民间青花的装饰自由活泼,不拘程式,其形式多种多样。从装饰形式的格局上看,有开光式、团花式、散点式、折枝式、穿枝式、画意式等等,可谓丰富多变,式样繁多。各种式样又多姿多态,与其它陶瓷装饰显著不同的特点是大量使用写意式的图案。如明初的莲花小碗,虽是二方连续纹样,但不求工整完全以写意画的笔法画成,自由自在,随笔寄兴,抒情达意,洒脱自然。其工艺性相对减少,绘画性明显加强,这也是民间青花千姿百态装饰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
新中国成立后,民窑的概念己不复存在,民间青花也己演变为现代写意青花。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工艺、新技法的不断出现,为现代写意青花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高温颜色釉的装饰成果已逐步熔入到现代写意青花的装饰中。如在写意青花花鸟创作中,大面积的花、叶、石等用青花料画,而少数点缀处用紫金釉画鸟,再用青花料勾一下鸟身上的嘴、眼、脚等关键部位,色彩不仅有了变化,而且还极为协调,给人们以新鲜感。同时,花釉也更多地运用到现代写意青花的装饰中。例如在画写意青花山水中,用花釉画山石,然后再用青花料进行勾勒,经烧成后产生自然肌理效果,极为生动。还有些写意青花在画人物衣服及一些形体结构要求不是很严格的部位也使用花釉,效果极佳。既增加了现代写意青花的表现力,又丰富扩大了写意青花的展示机会。其它釉下色彩也都在不断溶入现代写意青花艺术中,使写意青花的品种越来越多,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多品味,多层次的精神需求。
工艺的不断拓展和进步,现代写意青花将会以更加丰富的面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陶瓷艺术家们也一定会充分利用这些科技成果,把现代写意青花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使青花这枝传统艺术奇葩开得更加灿烂。
首先是青色美。我们中华民族对青色有着偏爱和敏锐,蓝色是大自然赋于人类最多而且又美好的色彩,在人们的视觉中有一种幽雅、沉静、明快、高尚的感情。体现宇宙的气质和民族的审美心理。民间青花所用的原材料具有就地取材、就地加工、生产过程和环节较为简便的特点,但是也在这种局限中体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特色。譬如:元代青花总的来讲,青色浓艳、发色比较青翠、青色中微带紫味,并带有黑色的细点,产生一种浓而不俗,艳而不浮的青色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青花色彩浓艳清新,明丽幽雅,凝聚不散,而正统天顺年间的色调又转暗,变的深沉了,象湖水清。成化年间色调具有清淡明快,优雅秀美的特点。嘉靖万历时期又转为浓艳深重,青中泛紫,明代晚期渐渐变得灰暗清淡,清代的民间青花色调又具有青翠幽靓,明朗幽雅之感。
成化年间的青花色彩,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所用的钴料都是用“平等青”,色调具有清丽明快、淡雅秀美的特点,而民窑的釉色还显得清润肥厚,这件《仙人对弈图》青花瓷碗片,色调清淡沉静,有的地方因烧成温度偏高而淋漓鲜艳,反映出当时对青料进行的了选矿、锻炼、精研的工艺水平。
为了便于大批量生产和工艺制作,有利于降低成本,民间青华以白多于青取胜,白地青花占主导地位,很少有青地白花,这种青白关系,有人归纳为五句话:“白多于青,青白相映,平、全、匀、满,形象清爽,层次分明。”在大面积的白地上画少而精的青色形象,手法上重外形、取大势、舍繁缛、删枝节、避琐碎,形象安排上突出一个“疏”字。充分发挥了以白衬青的作用,在布白、透白、留白、衬白的作用,显得形象更加紧凑、集中和分明。
以虚求实,疏淡空灵,简而有意是民间青花中的一种表现意境的空间美;而以实求虚,青中求白,密中求疏,又是另一种“黑墨团中天地宽”的艺术意境的空间美。
这些明初时期碗壁上的旋涡纹,圆形的纹样呈散点式的排列,青色的圆圈内的空间不与外界连通而独立存在,形成了封闭空间.加上圆圈的外形特别粗,青色特别浓,尽管圈内有细线,却因此粗浓、细淡的色感产生空间的虚实对比,形成了一种封闭与流通的二度空间美韵。
景德镇民间青花的用笔主要是线的表现,是以骨力的线条去概括物象的形神关系。通过线的粗细、强弱、曲直、长短的变化,来表现事物形象的量感和质感。线条的刚与柔、动与静的运用会产生淋漓奔放、气势磅礴或深沉蕴籍、宁静优雅的美感。而且用笔自然潇洒、毫不拘束,象书法一样,通过快慢轻重和顿挫转折而进行变化,绝不雕琢之气,譬如青花婴戏图的画面上,玩耍的儿童,天空的飞云,树木草地等等,都是舍其细节,大处着眼,信手拈来,挥笔而就。民间艺人快速绘制过程中,熟练生巧,往往一笔呵成,既省时省工,又有奇妙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靠栏槛临台榭,向金鼎焚龙麝,殷勤参拜遥天月,心事悠悠凭谁说。”这块瓷盘上的少女双手合一似祈祷,似祝愿,描绘形象则是运用中锋转笔,使粗细浓淡的线条具有含蓄流畅、力量内含之感。特别是表现香炉的几根线条,用笔简练、笔力遒劲,形象高度概括如同写字一样,提按分明,气韵神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青花瓷的功能效用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现代青花就是在保持历史上民间青花质朴、率真、自然、洒脱的艺术风格前提下,通过材质、工艺的变革和艺术的更新,把装饰在日用瓷上以满足人们实用为主的“大路货”,发展成装饰在高档艺术陈设瓷上的现代民间青花艺术,满足人们收藏、鉴赏的需要,使它适应现代人更新更高的物质和精神功能的需求。比如在材质上来说,就有个改粗料为精料,上档次的问题,在表现形式上也有一个面对现代人审美情趣和观念,如何通过继承、借鉴、创新、变革的过程。在发展现代民间青花艺术上不少有志之士是有过成功的尝试。不少优秀作品也确实得到中外艺术界人们的认同和赞赏。
以现代的个性化的审美创造,以达到现实与传统的对话,达到东方与西方的心念沟通,这是现代青花的特性。这件作品采用了国画大写意的笔触,分三层构图布局,巧妙地利用青花以白计黑,以形赋神,以俯视写景的技法,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秋天“芦苇深处”的沉静与喧闹,风掠芦苇,沙沙有声,秋雁低飞,嘎然有情,这青与白相同,动与静相衬,近于远相连,声与情相融。心随笔运,情动于中。
Z 如此看来,现代青花不仅有民间青花的底蕴,也颇具现代艺术的美学内涵,饱含着“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隽永——瓷韵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吐分明;
可参造物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