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4 22:14
气上冲心,又称奔豚,见于《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证脉治》。多由寒饮内停,肝气上逆所致,可用桂枝加桂汤、奔豚汤等方剂治疗。
病症名,又称气上冲胸。指气从少腹向上冲撞心胸的感觉,又称奔豚。
豚(tún屯),小猪也。本病一般以气“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为特征,表现在冲脉,其病多关乎肝、肾、心,故有肝气奔豚、肾气奔豚及欲作奔豚之谓。本病受示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及《难经·五十六难》“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等论,但有所不同。《灵枢》所言为邪中肾脏,下肢沉重厥冷,不便活动;《难经》所论系五积之一,病在血。而《金匮》所论重在气,多属情志疾病。但三者均关乎肾则一。
观奔豚气病的临床研究,其病因多为惊恐、忧思、焦虑、悲伤、暴怒、委屈、失望等情志因素,还有误治及气功偏差等;其临床表现除逆气上冲胸咽外,尚可伴见头晕、目眩、心悸、心烦、胸闷、气短、疲乏、喘气、呕吐、嗳气、嘈杂、肠鸣、脘痛、往来寒热、周身灼热、腰膝酸痛、脐下悸、冷汗、四肢不温甚至厥逆、抽搐、昏厥等症状。多数患者的逆气起自少腹,但也有起自足底、内踝、大腿内侧、前阴、会阴及小腹者。
原文: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二)
奔豚汤方:
甘草、芎藭、当归、半夏、黄芩、生葛、芍药、生姜、甘李根白皮
本条论述肝气奔豚的证治。气上冲胸,为奔豚气病之共性,从方剂的作用测知,系肝郁化火,乘克脾胃,气机失常而引发冲气;腹痛,往来寒热,则为本条之个性,属肝病及胆,热郁少阳,疏泄紊乱。以方测症,尚可伴有呕吐、心烦、口苦、咽干、二便异常及脉弦数、舌红、苔黄等。治以奔豚汤,以清泄肝胆,养血和胃。方中李根白皮性寒,归肝经以清肝热,降逆气。用其甘味,是本《素问·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论;黄芩清胆热;葛根升清降逆;芍药、当归、川芎养血调肝;半夏、生姜、甘草和胃降逆,体现肝病实脾之旨。
临床应用与研究:本方清肝泄热,降逆下气,对热性奔豚确有疗效。若奔豚反复发作,肝热伤阴,形体消瘦,舌红少苔少津者,方中生姜、川芎、半夏等辛温之品须慎用,可重用李根白皮。本方亦可治疗肝胃不和、气逆上攻之胁痛,胸膈胀闷,噫逆呕呃,或往来寒热,或口苦咽干,舌苔白微黄,脉弦者。若无李根白皮,可用川楝子代替,亦有用桑根白皮代者。若胁肋脘腹痛甚者,可加川楝子、元胡;呕吐较重者,加代赭石、竹茹;胸胁胀痛者,可加枳实、木香。
原文: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三)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本条论述肾气奔豚的证治。某病发汗后,复用烧针令其汗,由心阴受伤导致心阳受损,外寒乘虚从针孔而入,不仅针孔处核起而赤,而且由于心火不能下济肾水,导致肾的寒水之气内盛,引动冲气上逆至心。治疗当内外兼施,灸药结合。既灸其核上各一壮,以温经散寒;又内服桂枝加桂汤以调和阴阳,平冲降逆。
临床应用与研究:本方常用于神经官能症、膈肌痉挛、外感以及某些心脏病有奔豚气之症状者。亦有报道,用本方加减可治疗硬皮病、雷诺氏病、冻疮等。
原文: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贲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四)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甘草、大枣、桂枝
本条论述阳虚饮停欲作奔豚的证治。某病不当汗而汗之,或当汗而过汗之,像肾气奔豚之成一样,皆可由心阴虚导致心阳虚。上虚不能制下,心火无以下济肾水,水动于下,无有出路,不仅造成脐下悸,而且将引动冲气上逆。故治以苓桂草枣汤,通阳降逆,培土制水,以防奔豚之作。方中桂枝、茯苓通阳化水,以防冲逆;大枣、甘草培土制水。桂枝、茯苓尚能交通心肾,以瘳脐下悸。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所治“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证,见于西医学所说的神经官能症、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中。本方还可用于神经衰弱、慢性胃炎、胃酸过多等病。
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胃、肠)、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炎、胃肠痉挛、胃肠型感冒、冠心病、神经性心悸、腹主动脉异常搏动、哮喘、高脂血症等疾病,均可疑似、引发、并发奔豚气病,皆可按奔豚气病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