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智能型农业

更新时间:2022-09-16 19:18

气候智能型农业能够持续地提高生产能力、收入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乃至消除温室气体排放,进而促进国家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农业。”

背景介绍

1.气候变化。使粮食安全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众所周知,世界平均温度正在升高,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人类所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气候变化能改变降水、蒸发、水土资源等基本环节和要素,进而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据测算,如果温度升高1~3℃,粮食生产能力会增加,然而,升温超过这一幅度,粮食生产能力则会降低。不同纬度地区受到影响存在差异,在中高纬度地区,当温度升高1~3℃时,粮食生产能力会略有提高;而在低纬度地区,特别是季节性干旱和热带地区,即使小幅升温1~2℃,也会导致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生产能力下降。在气候变化导致粮食生产能力下降的同时,世界人口却在不断增加。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突破90亿。所以说,气候变化间接使世界粮食安全面临威胁。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为例,根据世界银行报告《降低热度:极端气候、区域性影响与增强韧性的理由》的分析,到2030年,干旱和酷热将使目前玉米种植面积的40%不能继续种植玉米,同时,气温上升可能导致大片的热带稀树草原消失,进而威胁牧民的生计,为此,到2050年,营养不良人口所占比重预计会增加25%~90%[3]而根据南非农林渔业部长蒂娜·乔马特·彼得森的估计,到2050年,气候变化将使非洲农业产量下降10%~20%,粮食价格将会持续上升,很多贫困人口会陷入饥饿困境。

2.农业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任重道远农业不仅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公布的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约占世界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3.5%,且这一比例还在持续上升。另外,据FAO2006年的估计,仅从种植和养殖环节来看,种植业中耕地释放的温室气体已超过世界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养殖业所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总排放的比重则达到18%。因此,要想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农业重任而道远。

3.气候智能型农业谋求“三赢”。不难发现,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妥善处理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为此,2010年FAO发表题为《气候智能型农业———与食品安全、适应和缓解相关的政策、措施及融资》的报告,正式提出了致力于实现粮食安全、气候适应和减少排放“三赢”的气候智能型农业,对其制度、政策选择以及投资和融资模式做了介绍,并围绕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渔业和都市农业等方面总结了一些典型案例。

主要内容

一是通过能实现协同作用和互利共赢的一体化政策选择,解决由粮食安全、社会发展和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综合挑战,而且,所做出的政策选择是由特定国家的国情、国力以及所推广应用地区的具体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决定的。

二是评估不同部门及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选取重点领域,权衡相关利益,致力于实现多重目标。再次,依靠政策、战略、行动和激励等要素的支撑,克服政策选择在应用过程中的阻碍,并通过更大范围的政策实施、金融投资和制度安排,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在此条件下,向农户提供知识、资源金融市场等服务,以不断改善农村民生。

三是鉴于气候变化与农业和农村发展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要提高农业应对冲击的能力,特别是应对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冲击的能力,并努力减缓气候变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