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色门户

更新时间:2022-11-15 20:26

气色指五脏之色反应于面部的色泽,门户指五脏在面部分属的部位。中医望诊中,可以根据面部整体颜色及脏腑相应部位颜色的变化,参考其他四诊信息,综合判断疾病的性质及转归,做到见其外而知其内。

解读

面部望诊为中医诊断学重要内容,望色,又称“色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皮肤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色即皮肤的颜色,包括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变化;泽即皮肤的光泽,指荣润或是枯槁的光泽变化。临床一般以望面部色泽变化为主。

望色诊病历史悠久,早在《内经》中就有详细记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五脏生成》中则描述了五脏常色、病色、死色的具体表现。此后历代医家的著作中关于色诊的记载更为丰富,为望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素问·刺热》认为颜面不同区域分属不同脏腑,额部候心,鼻部候脾,左颊候肝,右颊候肺,颏部候肾,因此,从面部不同部位色泽的变化,也可推断相应脏腑的病变。临床应用时,应以观察患者面部整体色泽变化为主,以分部色诊为辅。

中医应用

五色主病

病色可分为赤、白、黄、青、黑五种,分别见于不同脏腑和不同性质的疾病。《灵枢·五色》认为:以五色分属于五脏,其对应关系是“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以五色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则“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这种根据患者面部五色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即五色主病,或称“五色诊”。

1、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面色红,多由邪热亢盛,或虚火上炎,或虚阳浮上,面部脉络扩张所致。

满面通红者,属实热证。多因外感邪热与脏腑阳热亢盛,血行加速,面部脉络扩张,气血上涌所致。

两颧潮红者,属阴虚证。多因阴虚阳亢,虚火上炎所致。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游移不定者,属戴阳证。多因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阴盛格阳,虚阳浮上所致,属病重。

2、白色,主虚证(包括血虚、气虚、阳虚)、寒证。

面色发白,多由气虚血少,或阳虚寒盛,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部所致。

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者,多属血虚。多因血不上荣所致。

面色㿠白者,多属阳虚。多因阳虚无力行血行水所致。

面色苍白者,多属亡阳、气血暴脱或阴寒内盛。因阳气暴脱,脱血夺气,面部脉络血少,血行迟滞兼血郁所致;若阴寒内盛,血行凝滞,亦可见面色苍白。

3、黄色,主脾虚、湿证。

面色发黄,多由脾虚机体失养,或湿邪内蕴,脾失运化所致。

面色萎黄者,多属脾胃气虚,气血不足。因脾失健运,气血化生无源,机体失养所致。

面黄虚浮者,属脾虚湿蕴。因脾运不健,机体失养,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所致。

面目一身俱黄者,为黄疸。其中面目黄而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乃湿热为患;面目黄而晦暗如烟熏色者,属阴黄,乃寒湿为患。

4、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面见青色,多由寒凝气滞,或瘀血内阻,或疼痛剧烈,或筋脉拘急,使面部脉络血行不畅所致。

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属寒盛、痛剧。多因阴寒内盛,经脉挛急收引,不通而痛,以致面部脉络拘急,气血凝滞。

久病面色与口唇青紫者,多属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或肺气闭塞,呼吸不利。

突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者,多为心阳暴脱、心血瘀阻之象,可见于真心痛。

面色青黄者,可见于肝郁脾虚,肝脉瘀阻。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者,多属惊风。多因热闭心神,筋脉拘急,血行瘀阻所致。

5、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面色发黑者,多因肾阳虚衰,寒水内盛,血失温养,脉络拘急,血行不通所致。

面黑而暗淡者,多属肾阳虚。因阳虚火衰,水寒不化,浊阴上泛所致。

面黑干焦者,多属肾阴虚。因肾精久耗,阴虚火旺,虚火灼阴,机体失养所致。

眼眶周围发黑者,多属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多由血瘀日久所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