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亏虚证

更新时间:2024-05-20 23:06

气血亏虚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素体气血不足或思虑、饮食损伤脾胃,生化不足,气血亏虚;或产后大出血、久病大病,或虫积噬血,耗伤气血所表现出来的头晕眼花,面色无华,心悸气短,神疲,舌淡,脉沉缓一类病证。本病证见于虚劳、眩晕、痛经、经闭、经行发热等症。

病因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久病体虚,脾胃虚弱,或失血之后,耗伤气血,或饮食不节,忧思劳倦,均可导致气血两虚。

病机

气血亏虚,冲任不充,血海亏虚,无血可下而月经停闭;气血不足,冲任亦虚,经行之后,血海亏虚,子宫,冲任失于濡养,故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气血亏虚,卫外之阳气失固,故发热形寒自汗;气血亏虚,乳汁化源不足,无乳可下,故乳汁少或全无;面色无华,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为气血亏虚之象。

辨证要点

头晕眼花,面色无华,心悸气短,神疲,舌淡,脉细弱。

临床表现

头晕眼花,面色无华,心悸气短,神疲,或月经停闭,经期或经后小腹疼痛,或经行发热自汗,或乳汁少或全无,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

益气补血。

常用方剂

八珍汤。

常用中药

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熟地黄、当归、白芍、炙甘草。

常用腧穴

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气海等。

预防调护

1.消除及避免引起气血亏虚的病因是预防气血亏虚证的根本措施。

2.避风寒,适寒温。感受外邪,耗伤正气,通常是病情恶化的重要原因;而气血亏虚的病人由于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又容易招致外邪入侵。故应注意冷暖,避风寒,适寒温,尽量减少伤风感冒。

3.调饮食,戒烟洒。人休气血全赖水谷以资生,故调理饮食对气血亏虚证至关重要,一般以富于营养,易于消化,不伤脾胃为原则。对辛辣厚味,过分滋腻,生冷不洁之物,则应少食甚至禁食。吸烟嗜酒有损正气,应该戒除。

4.慎起居,适劳逸。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做到动静结合,劳逸适度。根据自己体力的情况,可适当参加户外散步,气功锻炼,打太极拳等活动。病情轻者,可适当安排工作和学习。适当节制房事。

5.舒情志,少烦忧。过分的情志刺激,易使气阴伤耗,是促使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保持情绪稳定,舒畅乐观,则有利于气血亏虚证的康复。

转归预后

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气虚者,日久也渐衰;血虚者,日久阴也不足;阳损日久,累及于阴;阴虚日久,累及于阳,以致病势日渐发展,而病情趋于复杂。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