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氧化物中毒

更新时间:2023-09-09 08:52

氮氧化物中毒(nitrogen oxide poisoning)是指吸入氮氧化物气体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急性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病变现象。急性中毒,中毒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和上呼吸道症状,脱离中毒现场后,症状很快消失而常不被注意。经过4~6h或更长的潜伏期后,出现肺水肿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氮氧化物的慢性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慢性上呼吸道或支气管炎症。个别病例可导致肺部纤维化。

理化性质

氮氧化物 (nitrogen oxides)包括多种化合物,如氧化亚氮(N2O)、一氧化氮 (N0)、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 (N203)、四氧化二氮(N204)和五氧化二氮(N205)等。除二氧化氮以外,其他氮氧化物均极不稳定,遇光、湿或热变成二氧化氮及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又变为二氧化氮。因此,职业环境中接触的是几种气体混合物常称为硝烟 (气),主要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并以二氧化氮为主。

一氧化氮 (N0)为无色气体,分子量30.01,熔点-163.6℃,沸点-151.5℃,蒸气压101.3lkPa(-151.7℃)。溶于乙醇、二硫化碳,微溶于水和硫酸,水中溶解度4.7% (20℃)。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易氧化成二氧化氮 (2N0+02→2N02)。

二氧化氮 (NO2)在21.1℃温度时为红棕色刺鼻气体;在21.1℃以下时呈暗褐色液体。在-ll℃以下温度时为无色固体,加压液体为四氧化二氮。分子量46.01,熔点-11.2℃,沸点 21.2℃,蒸气压101.3lkPa(2l℃),溶于碱、二硫化碳和氯仿,微溶于水。性质较稳定。

职业接触

各种不同生产过程所形成的硝烟,其组成不同。

临床表现

急性氮氧化物中毒主要损害靶器官为呼吸系统。根据临床表现分为:

⒈急性轻度中毒 一般在吸入氮氧化物几小时至72h潜伏期后,出现胸闷、咳嗽、咳痰等,伴有轻度头痛、头晕、无力、心悸、恶心、发热等症状;眼结膜及鼻咽部轻度充血及肺部有散在的干啰音。胸部X线片可见肺纹理增强,或肺纹理边缘模糊。血气分析:呼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可低于预计值1.33~2.66kPa(l0~2OmmHg)。

⒉急性中度中毒 有呼吸困难,胸部紧迫感,咳嗽加剧,咳痰或咳血丝痰,常伴有头晕、头痛、无力、心悸、恶心等症状,并有轻度紫绀。两肺有干啰音或散在湿啰音。血白细胞总数增高。胸部X线片可见肺野透亮度减低,肺纹理增多、紊乱、模糊呈网状阴影;或有局部或散在的点片状阴影,或相互融合成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血气分析:在吸低浓度氧(小于50%)时,才能维持动脉血氧分压大于8kPa(6OmmHg)。

⒊急性重度中毒 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为重度中毒。

⑴肺水肿:呼吸窘迫,咳嗽加剧,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明显紫绀。两肺可闻干湿啰音。胸部X片可见两肺满布密度较低、边缘模糊的斑片状阴影或呈大小不等的云絮状阴影,有的相互融合成大片状阴影。可伴有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血气分析:在吸入高浓度氧 (大于50%)的情况下,动脉血氧分压小于8kPa(60mmHg)。

⑵昏迷或窒息。

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⒋迟发性阻塞性毛细支气管炎 在吸入氮氧化物气体,无明显急性中毒症状或在肺水肿恢复阶段后2周左右,突然发生咳嗽、胸闷,进行性呼吸困难,明显紫绀。两肺可闻干湿啰音或细湿啰音。胸部X片可见两肺满布粟粒状阴影。

长期接触低浓度 (超过最高容许浓度)的氮氧化物,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诊断及鉴别诊断

⒈有吸入氮氧化物的职业史 (或病史)。

⒉接触毒物后经过几小时至72h的潜伏期,发生以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等为特征的临床表现。

⒊胸部X线片符合刺激性肺部炎症或肺水肿的表现特点。

⒋血气分析结果,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应特别注意氮氧化物所致迟发性阻塞性毛细支气管炎与粟粒型肺结核、矽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

⒈患者应迅速脱离中毒现场,保温、静卧休息。有呼吸困难者吸氧并给予必要的紧急处理。

⒉对密切接触氮氧化物者需观察24~72h,注意病情变化,给予适当的对症治疗。

⒊积极防治肺水肿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可给予1%二甲基硅油消泡气雾剂。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正压给氧;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及利尿剂,限制液体输入量和输液速度等。

⒋如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给予亚甲蓝、维生素C、葡萄糖液等治疗。

⒌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代谢性酸中毒时可给予三轻甲基氨基甲烷(THAM),应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⒍对迟发性阻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应尽早使用大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预防

⒈改革工艺过程,尽量密闭化生产,加强通风排毒设备,便车间空气中氮氧化物浓度在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以下。

⒉定期检修设备,减少跑、冒、滴、漏现象发生,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⒊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如根据需要戴好送风式防毒面具等。

⒋患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支气管扩张、肺心病及明显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等,不宜从事本作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