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0 21:24
水,汉语一级字,读作shuǐ,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是河流,引申泛指一切水域;又由表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引申泛指某些液态物质;又由水静则平衍生出水准、用水测平的含义,即《说文解字》所谓的“准也”;还有游水、五行之一、生活在各类水体中的生物等含义。
水,象形字。
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水”字(图1、图2、图3)形态各异而基本形体像水蜿蜒流动之形;两侧的点像水滴,表示水流的曲笔或多曲折、或作复式、曲向或左或右,表示水滴之点数或多或寡,于义无别。发展到早期金文中的“水”字(图4、图A),“水”中的弯曲斜线表示河道主流,两旁四点表示水花水珠。此后,“水”字的发展分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由战国文字(图5、图6、图7)发展向小篆中的“水”字(把水花水珠变成线条化,图8、图B),再发展向隶书中的“水”字(把整个字从线条化变成笔画化,图9、图10、图11、图12、图C)和楷书中的“水”字(图D),成为独体字;另一条途径是发展为晚周金文中的“水”字的另一种形式(把“水”字的形体横放,图A1),发展到古隶(即秦隶)中的“水”字(图A2)则将水花水珠连成一横,并将字的形体缩窄;发展为汉隶中的“水”字(图A3)时则变成三点水旁(氵),成为在形声字里表意的形旁(氵)。
在字义上,“水”字的本义是河流,引申泛指一切水域(江、河、湖、海的通称);又以河流的象形字“水”表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引申泛指某些液态物质;又由水静则平衍生出水准、用水测平的含义;还有游水、五行之一、生活在各类水体中的生物(水生动植物)等含义。
(参考资料:)
【第十一】【水部】
水,准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凡水之属皆从水。式轨切。
【卷十一】【水部】
水,准也。
注:准,古音追上声。此以曡韵为训。如戸、护,尾、微之例。《释名》曰:“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故匠人建国必水地。
北方之行。
注:《月令》曰:“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
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
注:火,外阳内阴;水,外阴内阳。中画象其阳。云微阳者,阳在内也。微,犹隐也。水之文与卦略同。
式轨切。
注:十五部。
凡水之属皆从水。
(说明:“”是一个图形,如“《说文解字注》书影”所示。)
【巳集上】【水部】水
《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并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众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著,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
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
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
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
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
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又《前汉·律历志》:五声,羽为水。
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𣻎二水之中。并见《前汉·地理志》。
又黑水,国名,即鎟韐。
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
又姓。
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于阳侯,芙蓉出于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于崖水。
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裏。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 赣语:hwɛ3 fwi3 呷水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i3 [梅县腔] shui3 [沙头角腔] sui3 [客语拼音字汇] sui3 [陆丰腔] sui3 [东莞腔] sui3 [宝安腔] sui3 [客英字典] sui3 [海陆腔] sui3
◎ 粤语:seoi2
◎ 韩语:SWU 수
◎ 越南语:héo thu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