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05 08:53
在辽阔的微山湖上,一只只渔船,像撒落湖面的珍珠,在碧水和蓝天之间,楼船帆影,缥缥缈缈,宛如水晶般的世界,又似人间仙境;渔民的庄台,或四面环水,或三面环水,又像一颗颗硕大的宝石镶嵌在碧波荡漾的微山湖上,远远望去,由水托起来的小岛,屋舍俨然,仿佛是童话中神奇的世界,又像梦幻般的海市蜃楼。为美丽的微山湖增添了生机、光彩。
微山湖上的渔民,祖祖辈辈以船为家,利舟楫之便。连家船,是他们生产居住两用船,船就是家,家就是船。大的二三丈有余,宛如楼台;小的不足七尺,恰似新柳。船上载着网、罱、罾、箔行等渔具,载着柴、米、油、盐等生活用品,载了妻儿老小,载了鹅鸭狗猫。春夏秋冬,追赶着渔汛,在辽阔的湖面上拖一脉渔烟,驰南荡北,男人们成群结队驾舟捕鱼,妇女们则舱中飞棱织网,船驶哪里,家安哪里。黑夜降临,各连家船便按传统的组合方式——“帮”,相聚而泊。篷帆错落,鳞次栉比,渔烟袅袅,人声嘈嘈,形成了独特的水上渔村。
夜宿飘泊水上的渔村,湖上日出和日落的壮观景致,令人心旷神怡。清晨,太阳还没出来,东方的天空,那贴近湖面的地方,就泛起了绯红色的朝霞。辽阔的大湖,也被这霞光染成了暗红色。一会儿,天空的朝霞,越来越红,越浓,微山湖水也随着越来越亮,越来越鲜艳。黄昏,火红的太阳落进湖里,晚霞映红了水面。不久,西天桔红色的晚霞,将大湖染成了红色,极为壮丽。如遇清风徐来,排排波浪涌起,映照在浪尖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燃烧着的火焰。夜晚,万家渔火撒满湖面,水中的渔火和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极为动人。
自远古至隋唐,山东南部泰沂山脉的西麓,徐州、济宁间的微山湖原是肥土沃壤的山前冲积平原,古泗水从东北而来向南,经南阳、谷亭、沛城、留城、徐州至淮阴入淮河。泰沂余脉脚下数百个清泉汇成河溪从东向西注入泗水,水清、地肥、禾绿,适宜人类耕耘、居住、生息。自夏代到隋唐曾设置过5个诸侯国2个郡5个县。独山、昭阳两湖交界处还曾有鲁国的郎亭、郎城、郎台。
夏商周至隋唐三千年历史中,境内的国、郡、县邑战事频繁,古时的村镇人口难以查清。但从自然地理环境、兵家必争的历史来说,村镇、人口较为稠密。直至微山湖形成前夕及形成过程中仍有人迁来在此定居,当时有114个自然村,其中宋、元代的有刘桥、大卜湾等6个自然村,明初有卞集、王苏白、南羊庄等71个自然村从山西洪桐县等地迁来。明中、后期和清代有谭庄、建闸、湖西头等37个自然村,也是从外地迁来定居的。这些村庄一直在昭阳湖、南阳湖和独山湖北岸、东岸的浅水区域。
从微山岛和微山湖东岸的部分村庄的姓氏谱查,微山湖形成前其境内除留城,还有马家桥、大王庙、西柳庄、恩树庄、吕蒙、姚村、谢楼、白庙、华辛店、张家宅、陈家宅、伯冢桥、东仓、兰陵等村。
元代以后黄河泛滥淤塞泗水运道,运东河流入泗不畅,开始形成片片水域。1494年(明弘治七年)以后,黄河泛滥频仍,且多在曹、单、丰、沛县一带,严重淤塞运道,航运经常受阻,留城逐渐萧条。
明隆庆元年(1567年)漕运新渠开成时留城仍在,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李家口河、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泇河挖成通航后,废弃了留城之西的泗河运道,留城一带积水失去出路,面积迅速扩大,留城人口逐渐外迁。除迁至微山岛外,还有韩庄塘湖的西张阿、里张阿、张庄,昭阳街道的西楼。黄河泛滥继续淤积运道,赤山、微山、吕孟、张庄四个小湖迅速扩大并连为一体。明末,留城被淹没在微山湖中。
微山湖内的其它村庄,除北端与昭阳湖交界处地面较高的刘楼村,都于明朝后期隆庆年间分别迁到微山岛的沟北、沟南、墓前、谢楼、吕蒙、姚村、吕庄、万庄、小万庄,韩庄镇的前朱姬庄、后朱姬庄、石庄、华桥、前性义、后性义、刘敖、张庄、西张阿、里张阿,昭阳街道的蒋集、南坝、黄埠庄,夏镇的马楼、前村、西寨等村或湖东、湖西其他各地。
微山岛是留城及其附近村庄迁居的主要场所。墓前村姚氏谱载:“姚氏于明初自山西迁居留城附近之恩树庄,明后期因湖水上涨迁张良墓前定居”。吕蒙村殷氏谱载:“殷氏于明朝后期因湖水上涨由留城东北之吕蒙集迁来建村”。沟北村子孙庙碑载:“明朝后期湖水上涨,马家桥等地居民迁来定居”。万庄村北赵家祖碑记载:“因失留城迁居微山”。总之微山岛上现有的15个自然村都有湖水上涨村庄上迁的历史。好多村仍延用原村名。
明隆庆元年(1567年),自南阳经夏镇至留城的漕运新渠开成。原来面积较小的独山湖向昭阳湖泄水受阻,湖面迅速扩大,村庄外迁。其中,大辛庄、小辛庄、古井、山庄于隆庆二年从湖内迁居湖北岸。明朝后期昭阳、微山、独山三湖初具规模。清朝乾隆时期,南阳湖开始向北扩大逐渐至范围。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平水年正常湖面面积约220万亩。但南阳湖地面较高,湖水较浅,湖内仍有100多处村庄。
建国后,微山湖进行了防洪、除涝、蓄水灌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1958年至1960年修建了湖西堤、韩庄节制闸、二级坝节制闸等大型枢纽工程。南四湖蓄水后,湖面发生了新的变化。江苏省境内离开苏北大堤向湖内东移2~4公里修建湖西堤,湖面缩小了约45万亩。湖东无堤,蓄水后湖面向东扩大,淹没良田9.3万亩,无固定收益田25万亩。使独山湖北岸、东岸、昭阳湖东岸的44个农业自然村淹没在湖中。微山湖内自此共有自然村231个,其中,南阳湖80个(包括鱼台县1个,济宁郊区6个),独山湖28个(分布在北岸、东岸及与昭阳湖交界的运河沿岸),昭阳湖105个(上级湖76个,下级湖29个),微山湖18个(包括微山岛15个)。
微山湖形成后,栽植了苇草、莲藕,萌生了多种水产植物。种庄稼的农民变成了以水产植物为生的湖民。随着湖泊的形成和水位的上升,村基由低变高,加之人口增多,村台由小变大,村庄大小悬殊,小村有数十户,百余人;大村人口成千上万。运河岸上的马口村长2公里,8000余人。南阳镇沿运河建村,长3.5公里,居民12000余人。
建国前,纯渔民无村宅、无房舍、无地盘,祖祖辈辈以船为家。船上载着网、罱、箔、叉和柴、米、油、盐,随风漂泊,随水而居,他们成帮结对,形成水上渔民船村,被称为流动的村庄。
1957年,微山湖流域普降大雨,湖水位上涨到36.48米,湖内村庄全被淹没。政府紧急组织外迁,湖水下降后又返回湖内。只有31个村基低矮的村庄安排在湖外定居。其中,仇海村(包括前仇海、后仇海、闫海、徐庄)、刘香庄(包括徐谷堆、后谷堆)定居在湖西堤上,仍以湖产为生活来源。刘楼定居在湖西岸鹿口河堤上。马口一部分人在湖东留庄分三个点定居。在留庄北岗上村西和东北定居的改为留庄八村。在留庄东南2公里定居的改为留庄九村。滚庄及孟口、尤口、石口的一部分人在峦谷堆村东北2公里处建村定居,称新村,于1965年划归滕县。
1958年修建二级坝时,曲房、韩村、张白庄迁出分散安置在驩城镇各村。张白庄大部分居民返回湖内在二级坝东端南坡建房居住。曲房、韩村安置在下辛庄的部分人在二级坝北坡建房居住。1964年下级湖安口切滩(一、二闸引河)工程,前马楼、后马楼、西王口、东王口迁出分别安置在傅村镇农村中。
1965年、1971年两次安排上级湖37个行政村24226人迁到鱼台、微山、滕县、邹县、济宁郊区等县区农村。其中侯楼和南阳镇的部分村迁到本村湖外农田建房居住,仍从事湖上生产。1974年和1976年分别安排王口679人、耿庄1046人修庄台居住。
1971~1978年,开挖下级湖东股引河,将高庄等7个行政村(9个自然村)3983人迁至引河东岸修庄台居住。大卜湾村等4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也在迁置计划内,因生产生活习惯等原因仍住在引河以西湖内。
1965~1978年,国家有计划地移民共迁出46个行政村(92个自然村),29934人,其中13个行政村中只迁出部分自然村和部分人口。有37个自然村返回,仍在湖内居住生产。
微山湖区有纯渔民村56个,分布在9个乡镇:
微山县韩庄镇5个:马山村、微湖一、二、三、四村。
微山县昭阳街道7个:猛进村、运河村、大捐村、十字河村、薛河村、爱湖村、新建村。
微山县高楼乡10个:永胜南村、永胜北村、渭河村、微西村、沿河南村、沿河北村、翁楼村、昭阳村、利民村、盐店村。
微山县张楼乡2个:湖兴村、刘香庄村。
微山县驩城镇1个:城新村。
微山县留庄镇11个:马口一村、马口二村、马口运输队、南羊庄村、北羊庄村、湖西头村、耿庄村、北湖村、李庄村、曹楼村、东风村。
微山县两城乡1个:立新村。
微山县南阳镇12个:南阳村、北一村、北二村、顺河村、建民村、新建村、建闸村、仇海村、联兴村、和平村、王苏白村、后屯村。
微山县鲁桥镇7个:新河村、新民村、丁营村、小口门村、湖西村、黄河村、裕民村。
常居微山湖上的渔家,不仅生活习惯、人情风俗和陆上人家不同,而且他们的组织形式也和陆上差异很大。“船帮”是他们的主要组织形式,“船帮”又分为枪帮、罱帮、网帮、大船帮等。
罱帮以罱鱼为主。他们是渔民中最穷苦的。罱帮的渔家,一只小船,一副罱,一年四季在湖上飘泊。“一条小船八尺长,渔网片子当衣裳”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罱鱼是很苦的。罱鱼的最好时机,是冬天和早春。水冷,鱼儿不欢,蛰伏在水下,好罱。罱帮的人棹了小船,在刺骨的湖风中,一罱一罱,伸向冰冰湖中。水在罱杆上结了冰,手冻木了,极苦。只有在偶尔的比较暖的春阳里,罱鱼人才有一点好心境。罱鱼的船在湖面上排成队,排成雁一样的弯弯队,罱杆碰撞着船帮,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这时候,会从罱帮里传来渔歌声。
网帮是以网具捕鱼的渔家。网帮渔民,占微山湖渔民的多数。他们一般都有一只或好或坏的连家船,还有生产小船。他们用网捕鱼,下卡、下钩、扳罾、下漫篮、下丝网、下须笼……湖上各样捕鱼,各样劳作他们都会。在湖上,那一只只守候在箔塘子边的小船,下卡下钩的小船都是网帮的。
大船帮有比较大的渔船,一般是一丈二以上的。他们以拖网捕鱼,或是运输为主。因船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捕鱼的时候,两只大船拖了帆鼓饱了风,只要一只小船跟在拖网后“倒袋”就行了。枯水季节,他们的船又可以载货,直下江南。
微山湖上的各帮,主要是由于生产条件的不同而相互结成。各帮的帮头,一般是辈数较长的人,因为各帮大部分是同姓同宗。各帮长期生活在微山湖上,共同创造了微山湖的精神文明。各帮都建造起了大型运输船,航行在微山湖上,大运河里的长龙般的拖船队,便是昔日的船帮。还有一部分陆居了,生活在美丽的渔民新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