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03 20:30
水下曲棍球,英文名称Underwater Hockey,是一种新兴的类似曲棍球和冰球的在水下进行的球类运动,1954年被一群英国潜水爱好者发明(应该是一群可爱的女潜水员)。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及其联邦和南非先流行起来,随后流传到世界各国。
水下曲棍球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其出现时间并不久远,却十分盛行。
水下曲棍球比赛是在一个长25米,宽12米、水深2—4米的游泳池池底进行。在宽12米池底两端端线中间各有一个长3米,宽300毫米,高180毫米的木制球门;
运动员身着泳裤,戴泳帽、面罩、呼吸管、手套,穿橡胶脚蹼,手持一个短的木制的能够在水中水平摆动的球棍,全队统一为黑色或白色。
全场比赛为33分钟,分上下两个半场,各15分钟,中间休息3分钟。
运动员全队由10人组成,包括在水下6人,陆上2名替换队员 、2名后备队员。
比赛用球是一个直径为80mm,厚30mm,重1.3kg,内置铅块外包橡胶的扁圆型球(与冰球相似)。运动员在水下用球棍可以运球,传球,射门,将球打入对方球门获得1分,最后总积分多者为胜利队。运动员可以出水呼吸换气。禁止在比赛中拉人,抱人,用球棍伤人。赛场裁判员为4人,1人在游泳池岸边,在水下总共3人。
在所有队伍中,新加坡队有着奇特的地位。新加坡水下曲棍球队于2004年8月由三个爱好者自发成立的非盈利性质俱乐部。2008年主要运动基地是女皇镇水上运动中心(Queenstownswimming poolcomplex)。新加坡水下曲棍球俱乐部最大的特色,正如新加坡这个移民国家一般,队员来自世界各地多个国家。
在中国,成都2009年2月28日开始,上海2011年,北京2014年开始。接着2015年举行了第一届中国杯。接着其他城市也开始了水曲活动。
水下曲棍球是一项在中国还未被商业化的运动项目,虽然水上运动没陆地球类运动观赏性高,但是后期可以通过水下直播结合媒体与互联网进行赛事直播报道,目前世界水下运动组织CMAS正努力申请使其进入奥运会大家庭,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作为受邀运动进行表演赛,水下曲棍球运动在中国作为一项受人青睐的新型运动,未来的发展将无可限量。对于参与者来说,水下曲棍球队员有着赏心悦目的身姿,娴熟的技艺,激烈的对抗,这足以令人兴奋。一般来说,这种非奥运项目的每个球队的队员都非专业人士,而是来自?各种工作岗位,有着各种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不同阶层种族乃至国家的人由于这样一个项目彼此熟悉,这至少在新加坡也成为整个社会和谐共处的一份润滑剂。
水下曲棍球对于中国,尤其像成都这样的内陆城市有着特殊的意义。潜水运动已经悄悄的蔓延到了中国每一个有消费能力的城市。但平常工作日,没有良好海域甚至是内陆城市的潜水员,也希望能找到一个方法培养或者满足自己亲水的特性,这就需要靠就近的水中运动。世界现有的水中运动绝大多数是非对抗运动,例如游泳、蹼泳、跳水、花样游泳等,奥运会选用的均为非对抗运动。但正如有的人喜欢跑步田径而更多的人喜欢篮球足球一样,有对抗的运动总能吸引到更多人参与。
水中的对抗运动主要有水球,水下曲棍球,水下橄榄球等。其中水球实质上是一种水面运动。水下橄榄球有着过多的身体接触,首先在安全上形成一些问题,其次在单薄的泳衣泳裤下容易引起亚洲文化圈的不适应。(事实上亚洲人就不喜欢橄榄球)水下曲棍球虽然是在水下完成,但规则
上不允许过于激烈的身体对抗。在水的阻力和设备的保护下,运动员即便被踢或者打到也不易真正受伤,是一种更文明的水下对抗运动。
水下曲棍球的出现源自蹼泳运动的开展,最开始在欧美流行,源于欧美人亲水的特性。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东南亚地区水下曲棍球首先来到了菲律宾,进而扩展到整个东南亚。如今东南亚地区近来已经出现水下曲棍球的热潮。
20世纪40年代,当潜水爱好者把潜水运动引进游泳池,并转化创新为竞技潜水蹼泳运动,并于1967年和1976年先后举办了首届欧洲蹼泳锦标赛和世界蹼泳锦标赛后,由开始的3个竞赛项目,发展成现在的30项。蹼泳已成为年轻人感兴趣的体育竞赛项目,特别是对“水下屏气潜泳”更感兴趣。但它在30项竞赛中,只有2项,蹼泳人深感不足,于是进一步联想:若把球类竞赛活动引到水下进行,当会对蹼泳人和潜水人产生更大的兴趣。 两个新的水下项目就这样出现了。水下曲棍球于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及其联邦和南非先流行起来。而水下橄榄球则是在60年代起源于联邦德国(西德)。1959年世界水下活动联合会成立后,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其少数会员国也开始尝试着开展这两项活动。
这两项运动的发展较为缓慢,初期的交流也只是在少数几个国家之间进行,而且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活动方式和装备要求,如在水下曲棍球比赛中,有的国家规定运动员必须采用双手
握持一个“长的球棍”;而有的国家则规定,单手握持一个“短的球拍”。在水下橄榄球比赛中,有的国家规定是“8个运动员在水下”,而有的国家则只要求在水下有“4个人参加”。这种各行其是也影响了两项运动的迅速开展。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1974年荷兰人威利·派珀斯和西德人卡尔·海茵斯·科尔向世界水下活动联合会建议:将它们纳入运动委员会的体育竞赛项目内。
世界水下活动联合会研究了上述建议,同意在运动委员会中建立一个协会,具体领导这两项水下球类竞赛活动,统一规则和要求,开展国际间的竞赛活动。于是,1977年“水下曲棍球和水下橄榄球协会”成立,英国人艾伦巴·克斯为第一任主席。
协会成立后,首要工作是制订出2项球类活动的国际竞赛规则,设计了统一的竞
赛场地设备、运动员的器材装备、参加竞赛队员的人数和要求,各国按统一的规定参加竞赛。同时,制订了初期的竞赛活动规划,并于1978年举行“第一届欧洲水下橄榄球锦标赛”(在瑞典玛尔默),1980年举行“水下曲棍球国际邀请赛”(在加拿大温哥华),1982年举行“第一届水下曲棍球世界锦标赛”(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成都兴起水下曲棍球海归白领一族水下激战
2015年7月14日晚,成都城南一家游泳馆,泳池中几位年轻人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下曲棍球比赛。对大多数人都很陌生的水下曲棍球是一种新兴的球类运动,玩法类似曲棍球和冰球,但主要在水下进行,在东南亚尤为盛行
2009年,曾在新加坡留学的张哲发起成立了“成都水下曲棍球队”,这也是全国第一支水下曲棍球的爱好者团队。6年时间,“成都水曲队”已从最初的2人扩展成为50多人的队伍,成员多为都市白领海归。
陈军就是“成都水曲队”的元老。她说,这个还未被商业化且具有娱乐性的项目给她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体验”——她开始接触水曲时,甚至还不会游泳,但现在,她的水下动作已经颇为娴熟。而且,对抗性十足却又低伤害的水曲,还让她练就了好身姿。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项运动,“成都水曲队”建立了微信群、QQ群,并通过降低参与成本等方式吸引招募爱好者,推广水下曲棍球,并且成立了成都首个水下曲棍球俱乐部水精灵水下曲棍球俱乐部。
水下曲棍球在中国已生根发芽。继成都之后,北京、上海、杭州、南宁、广州、大连、邯郸、苏州、香港、深圳、佛山等地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队伍。2015年5月,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杯”水下曲棍球交流赛。“我们参加比赛全是自掏腰包,不为名次,只为快乐!”陈军笑嘻嘻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