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8:57
水利经济是指以水为载体,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节约、管理和治理水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属于部门经济,类似于林业经济、能源经济等。包括: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关系;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水利发展状况评价;水利产业的所有制形式;水利资产产权界定和流转;水权的分配和流转;水利产业管理体制;水利生产和经营;水利建设投融资;水利工程兴利除害经济效果;水利项目建设管理体制等。此外,还包括水利项目技术方案的优选和经济效果评价方法;水利工程的施工和水利工程经营管理的经济问题;流域、地区水利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的优化规划等。
要了解水利经济的性质,首先要明确水利事业的性质。水利在国民经济中属于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最根本的一项基础设施。
水利包括了两类不同性质的事业:
一类属于纯社会公益和半公益事业,纯公益如防洪、除涝等,半公益如灌溉、生活供水、航运等。
另一类属于经营性事业,如发电、工业供水等。
由于前一类是非盈利性质的事业,后一类是带有盈利性质的事业,所以,水利部门既是一个物质生产部门,又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部门,而是属于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在计算和评价水利经济效益时,不能无差别地引用一般高业经济效益的方法和标准。
水利经济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适应、利用、开发和保护的过程中,求取最佳的综合效益。作为一门学科。它是经济学科体系中部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经济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性学科,也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紧密关联的一门多学科性的学科。主要可以总结如下:
①加强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调查研究,定量说明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采用科学方法。准确分析计算水利各功能的效益和综合效益。
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加强水利工程财务分析,根据不同类型(功能)水利工程,提出其实现良性循环或良性运行的措施。
④改革和完善水利经济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⑤注重水利经济基本资料的调查和积累,逐步建立完善的水利经济信息资料库。
根据水利经济的性质和任务,水利经济研究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主义经济基本原理及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在水利经济中的具体应用。
(2)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战略,以及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3)区域规划经济,包括流域、地区和跨流域调水等水利规划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4)专业水利经济,如防洪、灌溉、排水、发电、航运、供水等各类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计算和评价。
(5)发展水利的经济政策。
(6)提高水利事业整体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措施。
由于水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水利包括防洪、治涝、灌溉、城乡供水、水力发电、航运等多种对经济社会影响不同的功能,因此,水利经济具有很强的特点:
①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涉及农业、工业、交通、能源、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生活等各类产业和领域。
②水利效益主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本部门的财务效益很小,因此,水利投入中国家财政投入的比重大。
③水利各功能的效益特点不同,例如防洪和治涝主要是减少损失,城乡供水和水力发电主要是提供水量和电能,航运和水产主要是提供水域,因此水利行业的经济产出与其他行业的产出不同,既有有形产品,也有无形产品,所形成的经济系统比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经济系统复杂。
④各地区水资源条件不同,水利经济活动的内容和重点差别很大,如有的地区主要是围绕农业灌溉和城乡供水,有的地区则以防洪、治涝为重点,有的地区把开发水能和水土保持摆在重要的位置。
水利经济效益指标,常见的有以下三类。
(1)水利效能指标,指水利工程除害兴利能力的指标,如:可能削减的洪峰流量和拦蓄的洪水量,提高防洪和排水的标准,增加的灌溉面积,增加的发电能力,改善的航道里程等。
(2)实物效益指标,指水利工程给社会增加提供的实物量,如:粮食和经济作物等农产品发电量,客货运量等,都以实物来表示效益。
(3)货币效益指标,用货币形式来表示上述各项效益的指标,如:减少洪涝灾害经济损火的货币数值,灌溉增产的货币数值,发电量的货币价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