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更新时间:2023-09-08 15:33

水利部综合事业局直属事业单位,是我国水土保持监测业务工作归口主管单位。主要负责组织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进行水土保持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并组织完成了全国第二次和第三次土地侵蚀遥感调查,实施了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现已建成了国家水土保持数据库,并每年发布年度《中国水土保持公报》,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心介绍

水土流失状况和生态环境情况的监测预报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是国家生态建设宏观决策和科学防治的依据。在我国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建设中,国家成立了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七大流域机构成立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省(自治区)成立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和重点监测分站。在全国形成一个庞大的水土流失监测网络。通过“3S”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全国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并定期发布全国及重点地区水土流失状况和生态环境情况信息。监测的对象包括区域监测、中小流域监测、开发建设项目监测。监测的方法包括地面观测、遥感监测、调查、试验等。

开展业务

1、针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遇到的重大问题,开展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技术标准体系等多项研究,实施了多项国际项目,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工作迈上新台阶。监理专家库,开展国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为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实施“三同时”制度,有效预防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做出了积极贡献。

3、加强了水土保持规范化管理。为全国水土保持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管理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4、开创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新局面。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并投入运行,在占国土面积44%,占水土流失总面积83%的西部地区形成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体系;组织完成了全国第二次和第三次土地侵蚀遥感调查,实施了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对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和开发项目集中地区实施了动态监测,开发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建成了国家水土保持数据库,发布了年度《中国水土保持公报》,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机构组成

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是经中编办(中编办字[1997]73号)批准,由水利部水人教[1998]2号文《关于成立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的通知》,宣布成立的水利部直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机构改革中,水利部于2000年7月以人教劳[2000]39号文批复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为水利部综合事业局直属事业单位,内设监测处、技术处、咨询评估处和综合处,核定事业编制25名。水保监测中心下设北京水保生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人员结构

中心人员:中心领导3人,综合处5人,监测处7人,技术处5人,咨询评估处5人;其中,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5人;教授级高工6人,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3人。所学专业涵盖水土保持水文水资源农田水利、水工建筑、农业林业经济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平均年龄41.3岁,是一支专业结构合理、学历水平高、技术力量强的专业队伍。

机构领导

副主任:张续军

发展现状

经过十年的发展壮大,中心已逐渐成为国家水土保持监测业务工作归口主管单位,国家水土保持行政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持部门,国家水土保持相关技术服务及管理机构。打造形成了三大品牌业务,即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品牌、水土保持咨询评估品牌和水土保持技术标准品牌。建设形成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网络中心、水土保持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水保大厦)。

主要业务成果

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

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作为项目主持单位,组织完成了全国第二次、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调查采用20世纪90年代末陆地卫星TM遥感影像,结合野外典型调查、洋房测量,完成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并建立全国土壤侵蚀数据库。

经过调查,摸清了全国土壤侵蚀分布现状及动态变化情况,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的制定,长江上游、黄河中游、珠江上游、东北黑土区等重点治理地区的确定及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了可靠、权威的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

2002年7月,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以《关于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计农经[2002]1176号),批准立项实施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分期实施。2004年3月,水利部以水总[2004]83号批复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07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农经[2007]1792号批复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承担建设。一期工程于2007年1月通过竣工验收。二期工程自2009年10月开始实施,进展顺利。

经过一、二期工程建设,建成了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七大流域机构监测中心站,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监测总站,以及与这些监测总站对应的175个监测分站和738个监测点,初步建成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管理的公用平台,形成了全国水土保持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发布系统,为各行各业、社会各界提供了信息服务,促进了数据共享,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一期工程,获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昆仑管理二等奖;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获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银奖。

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

为了全面、科学、持续地了解和掌握全国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评价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财政部和水利部批准立项实施“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项目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承担,相关流域机构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和分站、有关高等院校和研究所为协作单位。从2007年开始,逐年连续开展。

项目包括调查42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202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状况,对30条典型小流域和50个监测点开展连续定位观测,维护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更新和维护全国水土流失数据库,培训各级检测技术人员,编制全国水土保持公报等五方面的工作内容。

2010年底,已完成17个重点区近70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状况监测,取得大量小流域和监测点的观测数据,连年发布中国水土保持公报,培训各级检测技术人员450人,成效显著。

2012年水利部审查通过了《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预算规划(2013-2017年)》,2013年该项目列入国家财政预算,由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和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太湖等七大流域机构监测中心站承担完成(即“1+7”方式),项目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分别列预算、分别实施”的组织实施方式。2013年1月12-14日,召开了“1+7”动态监测工作会议,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在听取了各流域机构2013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实施方案汇报的基础上,对本年度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

十年俩,中心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产业政策,严把技术关,总组织开展1900余项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2005年达426个,项目类型涵盖水利、水电、公路、铁路、煤炭、电力等行业;每年评审的水土保持方案约占水利部批复方案的80%,为水利部行政审批和国家项目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对提高生产建设单位水土保持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自觉履行法律义务、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为推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

2005年7月,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组织开展了“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其目的是为了“摸清现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对策”。我中心作为组织单位之一,全面彩娱乐科学考察工作,并陈丹了开发建设项目组和基础数据组的考察和分析任务,参与了总报告的撰写工作。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考察组(第8专题组)先后组织了由国务院法制局、全国人大法工委、环资委、农委、部分高校和科学院(所)的院士、专家及学者数百人次参加的科学考察活动,对四川和陕西等省开展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重点考察。在考察活动和报告编写期间,先后邀请了铁道部、交通部公路科学院、煤炭工业环保办公室、中国水利科学院、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水电水利规划总院、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召开了十余次专家咨询研讨会。完成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科学考察报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问题讨论》和《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 水土流失数据卷》等专题研究报告。

水土保持资质管理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单位水平评价已移交中国水土保持学会

为保证水土保持监测、监理资质的规范化管理,从2004年开始,水土保持相关资质的日常管理作为经常性项目,由中心负责实施。几年来,先后完成了三批共91家甲级、177家乙级监测持证单位的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加强检测资质人员上岗管理;对全国184家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进行审核、换证,协助中国水利工程协会完成水土保持监理资质考试大纲、复习材料的编写及考试命题工作。制订了《水土保持检测资格证书管理办法》,出版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理论与实务》。

技术标准规范

中心自成立以来,先后完成了15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的编制和修编。

(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GB/T16453.1-6-2008)

(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GB/T15772-2008)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验收规范》(GB/T15773-2008)

(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GB/T22490-2008)

(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防治标准》(GB/50434-2008)

(8)《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9)《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

(10)《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335-2006)

(11)《水土保持信息管理规程》(SL341-2006)

(12)《水土保持监测设施设备通用技术条件》(SL342-2006)

(13)《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

(14)《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L419-2007)

(15)《水土保持监测站点代码》(SL452-2009)

规划编制

作为国家水土保持行业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中心承担了大量全国、区域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包括:

(1)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

(2)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

(3)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中国部分)

(4)革命老区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规划

(5)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

(6)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规划

(7)全国水土保持监测规划

(8)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9)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放置区规划

(10)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

(11)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

(12)“十一五:水土保持管理与改革专项规划

(13)全国水土保持科技规划发展纲要

课题研究

中国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究,国家级为项目,共五万字,作为25个专题之一,研究成果国家计委以《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出版

水土保持宏观战略研究

退耕还林政策研究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机制研究

水土流失预报模型研究及推广

西北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

水土保持防治技术应用研究

黄土丘陵区山坡生产型植物路综合防护体系,国家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项目

水土保持科技推广与科研规划战略研究

崩岗快速治理技术推广

开发建设项目边坡植被快速恢复技术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效益评价研究

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研究,提出了135个模式,出版了《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模式》一书

坡面水系工程技术应用研究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重大问题研究

水土流失中和治理措施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研究,科技部项目

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研究,科技部国家基础条件平台重大研究项目

新时期中国水土保持战略地位与作用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战略研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和南方严重地区生态园经建设对策研究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出版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一书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研究,出版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研究》

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研究,出版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招标体系》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其中,“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项目荣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岩质坡面喷混植生技术”、“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研究”、“水土保持监测指标体系”项目荣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补偿机制研究”、“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与生态安全考察—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科学考察”项目荣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调查研究

多年来中心配合民盟中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和水利部等终验有关部门开展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调研》、《水土保持退耕还林政策调研》、《水土保持机制体制研究》、《水土保持宏观战略研究》、《水土保持重要政策调研》、《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调研》等宏观政策专题调查研究工作。其中《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调研报告》经部领导批示,淤地坝工程被列为水利部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三大亮点工程之一。此外、中心还参与了陕西省生态建设、首都水资源、青海省茫崖地区生态用水、全国生态修复和山西人畜饮水等专题调研,其中有些调研报告得到了部领导的充分肯定,为国家水土保持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心非常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把其看作学习先进经验,扩大中国水土保持影响的重要平台,同时积极参与与水土保持相关的国际项目与组织。自中心成立以来,先后完成了世界银行赠款研究项目《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功能补偿机制研究》、亚行技术援助《中国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研究》、TA-4404等项目的研究工作。这些项目的合作完成,成功吧中国的水土保持成效介绍给国际友人,也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引进了中国。

此外,积极组织各级监测人员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南非、巴西等国考察水土保持防治技术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派员赴日本参加水土保持监测新技术培训学习等活动。通过上述交流,加强了中心与其他各国的沟通与联系,搭建了开展水土保持技术国际合作的平台。

2002年,中心以国家协调员的身份,加入了世界水土保持方法与技术协作网(WOCAT),其后参加里2003、2005、2006、2007年度的年会,并主办了2004年度的年会,就中国水土保持技术、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与世界各国进行长期交流。

业务培训

作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要技术职称单位,中心还承担着专业培训、技术交流的重要工作。成立至今,组织举办了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上岗人员培训班及再培训和水土保持技术经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等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共开展培训班次80余期,培训人员达16000多人。

发展思路

当年和今后的一段时间,是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要在更高的起点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根本目标,坚持中央治水方针和部党组止水新思路,统筹推进业务和经济发展,强化水土保持监测、咨询评估、技术推广、基础工作“四大”体系,完善数据库、人才库“两库”建设,力争把中心打造成拥有现代化信息设备、运用高科技手段、高效运转、适应市场经济的全国水土保持事业发展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单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