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6 02:59
明代时期,属清虏卫。
清代时期,属皋兰县。
1949年10月,设立水川乡,隶属皋兰县石洞区;同年12月,改为水川区公署(十区),直属皋兰县。
1958年5月,水川区公署撤销,金口镇及强家湾、蒋家湾、麦地沟合称水川乡,直属新成立的白银市。
1959年1月,改水川公社。
1961年5月,划出聂家窑、麦地沟、白崖子大队归强湾公社。
1961年11月,属白银市市郊区。
1963年8月,属兰州市白银区。
1964年7月,属定西专区皋兰县。
1970年4月,属兰州市皋兰县。
1983年4月,复为水川乡。
1985年8月,划归白银市白银区。
2000年6月,撤乡建镇。
2011年末,水川镇下辖13个行政村:金锋、张庄、白茨滩、大川渡、顾家善、莺鸽湾、关家沟、西峡口、桦皮川、均安、顺安、熙春、五柳;下设67个村民小组。
2020年6月,水川镇下辖13个行政村:五柳村、熙春村、均安村、顺安村、桦皮川村、莺鸽湾村、关家沟村、西峡口村、金锋村、张庄村、白茨滩村、大川渡村、顾家善村。
水川镇地处白银区南部,东邻四龙镇,南与榆中县青城镇隔河相望,西接皋兰县什川镇,北与白银市相通,行政区域总面积139.94平方千米。
水川镇地处黄河西岸河谷台地,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境内最高点海拔1788米,最低点海拔1444米。
水川镇属温带大陆半干旱气候。年降雨量255毫米,日最大降水量40毫米,年日照时间2756.5小时,无霜期165天,年绝对最低温度-17.1℃,最高温度33.2℃,年平均气温9℃,年积温3100℃,最大冻土深度为1米,全年多风,春天尤多,最大风速达25米/秒,风向以北风及东北风为主。
水川镇有黄河自西向东从大峡入境,由东北穿境后,从乌金峡出境,流程28.5千米,最大流量为1800米/秒,流域面积约140平方千米。
水川镇主要自然灾害为干旱、霜冻、冰雹等。
2011年末,水川镇总人口24564人。总人口中,男性12719人,占51.8%;女性11845人,占48.2%;14岁以下2735人,占11.1%;15—64岁,17717人,占72.1%;65岁以上4112人,占16.8%。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4.14‰,人口死亡率3.85‰,人口自然增长率0.2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9.9人。
截至2018年末,水川镇户籍人口为24616人。
2018年,水川镇有工业企业26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2021年4月28日,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1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2011年,水川镇农业总产值达2.1亿元。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00吨,人均206.5千克。主要经济作物以林果、反季节林果、日光温室大棚蔬菜为主。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6700亩。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8万头,牛饲养量1000头以上,家禽年饲养量11万羽。
2011年末,水川镇有商业网点160多个,职工480多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6000多万元。2011年末,水川镇农家乐经营数达到15户,共计接待游客2万人次,创旅游收入75.6万元。
2011年末,水川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亿元,比上年增长20%;各项贷款余额1757万元,比上年增长20%。
2011年末,水川镇有学前班14个,在园学生227人,专任教师28人;初级中学1所,小学10所,学前教学点10个,在校生3480人,教学班76个,教职工231人。其中本科学历110人,大专学历106人,中师学历9人,高中阶段学历6人;市、区级骨干教师12人,教师合格率及学历合格率均达100%。主要学校白银市四中为初级中等学校,教学班9个;教学班3个;共有教职工66人。其中,本科学历44人,专科学历22人;中学高级教师9人,中学一级教师57人。
2011年末,水川镇有综合文化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3个,各类图书室13个,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藏书1.2万余册。2011年末,水川镇有学校篮球场10个,村级篮球场13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0%以上。
2011年末,水川镇有卫生院1个,村卫生所13个;卫生院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设有床位25张,专业卫生人员4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主管护士1人,其他人员36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7.26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3736人,参合率98%。
2011年,水川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62户,人数2436人,支出209万元,比上年增长11.1%。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支出15.06万元;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1.3万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103.2万元。
水川镇境内有324县道经过。
水川镇因处黄河之滨的Ⅰ、Ⅱ级阶地,水丰川平而得名。
2022年11月,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