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5 06:21
武山水帘洞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25公里的钟楼山峡谷内,谷中“群峰叠嶂觅无路,乱石开径别有天。谷涧溪水潺潺,景色幽静宜人。”水帘洞是高约50米、深20多米的天然岩洞,洞内常年细流不断,雨天洞檐飞流直下如水帘,因而得名。
水帘洞石窟位于甘肃省武山县城东北25公里鲁班沟,现包括拉捎寺、千佛洞、显圣池、水帘洞,是仅次于天水麦积山石窟的石窟群,同为渭河上游古“丝绸之路”南道的佛教艺术胜地。现存历代造像90余尊,壁画1000平方米,浮雕和半圆雕佛塔8座,古建筑18座。窟群创建于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水帘洞系高约50米、深20多米的天然岩洞,洞内常年细流不断,雨天洞檐飞流直下如水帘,因而得名。
水帘洞石窟群始建於北周,经五代、宋.元增建重修。石窟群共有七寺(显圣寺、拉梢寺、粉团寺、砖瓦寺、硬山寺、观台寺、千佛寺)五台(莲花台、清静台、说法台、钟楼台、鸣鼓台)十二处人文古迹,分五组散布於方圆数公里以内,与「雄奇险秀幽旷」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成为陇右古文化明珠和风景胜地。其中拉梢寺、水帘洞、千佛洞三处古迹保存较好,而水帘洞位於窟群中心,地形独特,气势雄伟,民间影响最大,故以其名统称整个石窟群。
水帘洞
水帘洞在形似斧劈的试斧山东侧之峭壁上,是一个约50米长,30米高,20米深的拱形自然洞穴。每当雨季,洞顶、洞壁泉水、雨水一齐涌出,洞檐流水如注,恰似珠帘掩门,故得名水帘洞。洞内有四圣宫、观音寺、南殿、菩萨殿等多座建筑,各殿、台、亭、阁依自然岩洞有开有合,错落有致,工艺精巧。其中尤以菩萨殿最为高大华丽。该殿上下两层,下层石壁洞中有一汪清池,清澈见底;上层横匾大书“西山暮雨”四字,内塑当地民间传说中的麻线娘娘;水帘洞的崖面上保存着北魏、隋、唐、元各代的佛教巨幅壁画。整个洞内楼台、泉石、雕塑、画像相辉相映,大有天然布景之趣。
水帘洞与拉梢寺遥遥相望,南北呼应。窟寺处地形为一高约三十馀米,凹深约二十馀米,长约五十余馀的天然洞穴。
窟寺为佛道合一圣地。石窟佛像在洞内摩崖浅龛和崖体表面,以悬塑、浮雕和壁画相结合的佛教故事作品为主。原洞壁内满绘壁画,现仅存西壁长十七米,高约八米的壁画一方,按内容以二十四组画面映衬布局。高大的释迦牟尼佛端坐在正中,位置显赫,引人注目。大佛两手平行托举於胸前,手心向外,作讲经说法相。两个胁侍菩萨站立两旁,神态安定自然。周围以飞天篷车簇拥,它们大都袒胸露臂,或空飞舞,或奏乐高歌,或布散花雨,其身姿之轻盈,动作之优美,神态之高雅,与敦煌莫高窟飞天有同工异曲之妙,堪称艺术佳作。 牛拉车是西壁画中又一精彩生动的画面。它表现一牛车长途跋涉稳健前行的形象。牛体健美强壮,昂首挺胸,双目前视,四肢用力,显出负重的样子。车轮大而圆,十三根宽形辐条呈放射状将轮轴与宽厚的轮边相连,给人以强烈的木质感。
壁画前方即水帘洞寺院,建释道两教数十座亭台楼阁殿宇庙堂及精美神像。水帘洞在隋代中叶就有诸多建筑,以後各代均有扩建修补。现存建筑群,系近代实物,依地势布局,或架悬崖,或嵌入岩际,构思巧妙,工艺好,古色古香,妙趣横生。
创建于北周,又叫大佛崖,与水帘洞隔山相对,寺内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艺术作品。拉梢寺气势雄伟、古朴壮观,因有我国和亚洲之最的高40多米的摩崖高浮雕大佛造像而闻名于世,又称大佛崖。据传,建寺时自崖脚积木至巅,功毕逐次拆木而下,故名拉梢寺。
陡峭的崖壁上有浮雕3尊,中间的大佛高达40余米,两旁是手持莲花躬身肃立的胁侍菩萨。佛坐莲台上,莲瓣间层刻有狮、鹿、象,或站或卧,排列对称,雕琢古朴,形象生动,造型艺术水平较高。周围诸多佛龛伫立着宋代小佛像。崖面上部向前突出,又加筑风檐以蔽风雨,檐端雕刻飞云走兽,悬挂铜铃,微风过处,叮铛作响。其造型留有小乘佛教的痕迹,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实属罕见。
拉梢寺是水帘洞石窟群中的重要窟寺,位於峡谷两侧红砂岩峭壁上,崖面长、高各六十馀米,为正方形体。正中有一巨型浮雕佛像,显赫醒目,故人称大佛崖。大佛为北周秦州刺史、陇右大都督尉迟回於明帝三年(西元五五九年)所建。其时社会动乱,生死无常。因而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纷纷塑造佛像,以乞求佛祖庇佑赐福。尉迟回身为朝廷命官,为求佛「永保天下和平,四海安乐」,塑造大佛。相传当年动工时,工匠四至,各呈其艺。 大佛像为释迦牟尼,身高约三十六米,占整个崖面的二分之一以上,比麦积山东崖大佛还要高出一倍有馀,气势夺人,雄伟壮观。大佛两侧侍立两眉清目秀菩萨,为石胎泥塑,头戴花髻冠,身披羊肠裙,璎珞垂珠,香环结宝,手持莲花,赤足恭立於莲花台上。大佛莲座的雕琢也很精致奇巧。莲瓣间镌刻有三排小兽像,上层六狮、中层八鹿、下层九象。在佛教故事中,它们都是与佛有密切关系的灵性动物,或为佛的化身,或为佛的象徵。将它们与佛刻在一起,表示佛的威仪、智慧、仁慈和法力无边,而将它们置於佛的足下,又衬托出佛的伟大。这些兽像或立或卧,或侧或正,或翘首远望,或低头凝视,活灵活现,十分生动逼真,富有异国情趣。这幅由大佛、胁侍菩萨、莲座浑然为一体的艺术图景,是中国石窟雕塑艺术中的珍品。
千佛洞
从拉稍寺沿沟进1华里处便是千佛洞,千佛洞因壁塑千佛而得名,壁绘崖面500多平方米。洞内壁画多为吴带当风盛行时期的中唐及五代作品,亦有典型的北周双飞天壁画,因避光作画,色泽鲜艳,线条流畅,给人以满壁风动之感。洞内原有7窟,现残存砂崖面雕像和壁画,造像丰满,神态各异。特别是菩萨像丰盈秀美,颇具北周特点,部分造像含有西魏遗风,是研究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重要资料。
水帘洞西北进沟半公里,深山丛中拔起一峰,上悬下削。中间有一巨大天然洞穴,长二十五米,高二十五米,深八米,因存上千尊造像和於佛壁画,故称千佛洞。又因洞内有七尊崖悬塑佛,俗称「七佛沟」。
千佛洞内现存窟龛三十多个,大小佛像近千尊,壁画数百平方米,皆分布於岩洞一侧崖面上,以木桩栈道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佛龛较少,造像紧贴崖面,表现形式多高塑和影塑。佛皆著通肩大衣,背负圆光,两侧各有二胁侍菩萨,造型庄严肃穆,古朴自然,现存几百身,因尊位和身份不同而造型不同,如释迦佛庄严慈祥,菩萨温柔恬静,阿难朴实天真,天王威武强悍,供养人和善虔诚,地神拘谨怯懦,真可谓千姿百态,各具风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下部崖面保存有北周百馀造像,分浮雕和龛内泥塑两种类型。龛多为圆拱形,现存二十多个。雕塑风格和技法已与上部迥然不同。结树布局上井然有序,突出主体。造像一般身材修长,衣纹舒畅,丰盈清秀,形神兼备。下部崖面保存的数百平方壁画,尤以南壁一处中唐作品为最佳。这是一幅以大佛、菩萨、飞天、供养人等群像组成的精美图案。大佛主体部分已脱落,其馀部分画面明晰,完好无损。
显圣池
显圣池位于水帘洞东南侧,为一天然崖窟,洞中有池常年滴水叮咚,有“滴珠鸣琴”之称。其中佛像多系唐时所造,仅留残迹。现存北周壁画25平方米,窟壁及四周还有打子洞、圣贤壁、马鞍石和仙人张果老毛驴吃草处等民俗景点。
武山水帘洞石窟群东临麦积山,西望炳灵寺,造像风格一脉相承,但又独具特色,它把浮雕、窟龛、悬塑、壁画相结合,融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佛教文化于一体,在全国仅此一例。加上周围的丹霞地貌风光,一线天、试斧山、莲花山、象鼻山、笔尖峰、单乳峰、圣贤壁等鬼斧神工般的奇山怪石,以及漫山遍野的奇花异草,构成了独特壮丽的人文自然景观,每年吸引数万名海内外游客流连忘返。
附近景点:
1、麦积山石窟
2、仙人崖
3、伏羲庙
4、南郭寺
5、玉泉观
7、大地湾遗址等
景区在恢复运营后,对全国所有医护人员实行免费开放,直至2020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