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03 10:21
水晶晶体在岩石晶洞中生长,常呈六方柱状和六方双锥状或菱面体的聚形,而另一端不发育。生长在同一基底上形成晶体群称为晶簇,可作为矿物晶体类观赏石。水晶晶簇为几何型多面体,晶体生长形态多种,晶莹剔透,晶体完整度好,外形规整奇特、质坚,物理化学性质稳定。不需太多的加工,仍然保持天然状态,并具有装饰性,显得华丽高雅,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
2、解理:无。所谓解理是指矿物被打击时,沿一定方向有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根据解理的程度可以分为五类: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 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和无解理,水晶属于无解理。
3、断口:贝壳状。断口也叫破口。它是指矿物被打击后产生不规则的破裂, 破裂面凹凸不平称为断口。根据断口的形状可分为:贝壳状和锯齿状。
4、比重:水晶的比重为2.56-2.66克/立方厘米。同体积的水晶重量是同体积水的重量的2.56-2.66倍,块状变种水晶密度可能稍高些。
“国产小崖晶簇”,通常都是用类似火柴棍般长短或是小手指般粗细的大崖晶柱(已经断裂的残次品)用特殊的胶水混入碎岩沫或方解石(一种很廉价的乳白色矿物)沫等矿物质粘合而成。
用以上手法“制作”的假晶簇,背面通常摸上去是平滑、细腻的,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有打磨过的痕迹,通常为乳白、黄、灰、黑色。翻过来再仔细观察每一颗小晶柱,通常颜色不能完全统一或是通透度不一致,说白了就是有深有浅、有明有暗(最好在较强的灯光下观察)。但这种假货通常不是很多,因为造假工艺相对复杂而且又全部是手工完成的,这对于售假者来说显然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图1既是用以上方法制作的,也是目前市场上流量最大的一种。有些商家给她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莲花簇”。
所谓水热法合成水晶就是用一小块天然的水晶(称为母晶)放到特殊的容器里面(实际操作起来要复杂多了,技术含量还是比较高的,而且还要有专业的设备和技师)通过模仿水晶天然的生长环境让容器中的溶液(二氧化硅)不断的在母晶上结晶,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人造水晶就被“神奇”的“养出”来了 但说明的是,水热法合成水晶本不是专用来造假用的,大多数用在工业上,后期发展到用来仿造水晶球(下脚料来仿造手链)。仿造水晶簇、水晶雕件还是近年来的新发现。
图2为“假绿水晶簇”的代表作,众多合成水晶中的一种,市场上一般会把他包装为“罕见天然绿水晶”,样子十分逼真,可见造价者的“良苦用心。
说它好鉴别是因为养晶的晶簇通常只有两种颜色一是紫色。二是绿色。紫色的特点是,发紫红色或葡萄汁红,四面和顶部完全结晶(象个狼牙棒),看不到一点岩石。
那么至于绿色的晶簇,只要是绿色的水晶你不买就是了。绿水晶本身少之又少、早已在很多年前就绝迹了,如果是真有要也贵比钻石!假的绿水晶簇最大的特点是晶簇通体均为暗绿色,在每一颗晶柱上还布满了细小的砂状结晶(术语叫砂晶)远看发白,就像有一层盐的结晶一样。
刚从山上挖下来的水晶要用弱酸性水来洗一洗,去掉晶簇表面上的尘土和杂质这无可厚非。而一部分商贩却为了让水晶的卖象更好直接用强酸泼到水晶上或将其泡在强酸里,岩石就像海绵一样自身充满了无数细微的小孔或裂纹,由此可导致一部分晶簇遇到强酸后变成了诱人的绿色或黄色(实际上是通过岩石层颜色的变化所反射出的颜色),看上去的确漂亮、惹眼,但实际上晶簇的内部岩石结构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
刚开始的半年到两年中会出现反酸的现象(即颜色变浅或变没)日子久了光鲜亮丽的颜色不但一去不返,而且还会出现铁锈一般的颜色、整个晶体结构会变得非常松散、不堪一击。虽然不能说它完全是假货,但此种做法却严重破坏了水晶簇的品质(相当于翡翠中的B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