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08 12:30
水母山,是黄氏饮水之源,记载于《宜兴县志》。
原名南塍山,又名洋渚山,是我黄氏之母亲山。山之外貌,好似硕大无朋的天然“水母”,山顶宽广,恰如水母身体的巨型圆伞,其余脉向东伸向力山、东南伸向雷山(俗称自然山)、正西伸向洋渚、西南与夏林山相通,好似水母的四个巨大触角。“水母”又叫海蛰,是一种低等的腔肠动物,隶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在5.5亿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而水母山,在家乡沉睡有年代更胜地此。远古时代,家乡地貌与今不同,雨水多时,长荡湖水泄缓慢,水势较高。远远望去,水母山好似硕大无朋的天然“水母”漂浮在浩翰的湖水中,期待后人开发利用,养育一方乡土、一方人情。天然水母,虽然是低等的动物,却三代同堂,令人羡慕。水母生出小水母,小水母虽能独立生存,但亲子之间似乎感情深厚,不忍分离,因此小水母都依附在水母身体上。不久之后,小水母生出孙子辈的水母,依然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我上黄黄氏,自始祖卜居至今900余年,子孙繁衍,人材辈出,忆祖思源之情更切,也恰似水母亲子之间情深意厚。
是以我先祖当徙居之初,即于是乎相阴阳、观流泉,察知干部之西南隅脉厚、骨秀旺气,特钟一山之奥窍,为我上黄黄氏六世祖省元、初五公、六世祖初二公、九世祖提举谦一公、十三世祖崇五公、二十世祖赠承德郎遂昌公幽穴墓葬之地。
我祖在《黄氏宗谱》中记载:“水母山山石怪异,气势磅礴而雄厚磊磊,多巉石偃者,如牛伏轩者,若虎蹲磝,与岩兮矗叠万状,山作‘乎’字形横列,又似硕大无朋的天然‘水母’,时而绵亘、磐纡,时而宽广、骈罗、稠叠,时而高巍挺拔。而陟巅四宽,则众山皆成棋卫”,其形、其色实为众山之母。
笔者儿时,山石尚未大规模开采。当雷电云雨之前,常见山气蒸腾,大有触石成云,能为风雨之势。此山之名,一曰洮湖之水气在山顶蒸腾孕育,有触石成云化雨,造福一方;二曰我黄氏先祖徙居之初,家乡水利尚未开发改造,洮湖水势茫茫,群山宛如小舟悬于湖中,山中泉水当为我黄氏饮水之源。固“水母”山名为我先祖所题,可谓名副其实的黄氏母亲山。
水母山在地壳运动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沧桑变迁。山中优良之石灰石,乃是地球新生代之前,海生动物骨质钙化沉积物,数十米厚的石灰石,需要经过亿万年钙化积累。在洮湖周边地区,唯上黄山石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此为上帝的恩赐,更是我黄氏先祖的德荫,我黄氏子姓应该无比珍惜。笔者儿时在山中割草、玩耍,在虎踞龙盘之山石其底部,常能发现海贝残骸,这是家乡地貌沧桑变迁的又一证据。目前家乡建设日新月异,对山中石灰石开采过量,其貌今非昔比。若不是该山在1970年前后发现4500万年前中华曙猿、剑齿虎类等古脊椎动物化石,近几年又建立了省级中华曙猿化石遗迹保护区,否则高山早已化为平地,又要经历一次人工沧桑的变迁。
20世纪70年代,中科院、省地质博物馆的专家,在上黄人民的配合下,从水母山石灰岩裂隙底部发掘出熊、鳄鱼、乌龟、袋鼠等63种动物化石和距今4500万年的高级灵长类动物的祖先中华曙猿化石。中华曙猿化石的发现,其意义可与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现相媲美。目前,水母山已经成为上黄地区出行游览的胜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