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09 03:35
水至清则无鱼(拼音:shuǐ zhì qīng zé wú yú)是一则来源于文学作品的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明帝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奉命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三十多年,联络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同汉朝和好,汉和帝即位后封他为定远侯。汉和帝十一年(公元99年),班超已经七十岁,他在西域写信给和帝,要求回国,他妹妹也写信给汉和帝,请求让班超回来。
汉和帝终于另派中郎将任尚接替他,班超得以回到洛阳。在交接时,任尚向班超询问西域的情况,并请教如何开展工作。
班超说:“我年老失智,你肯定能当大任,功业要超过我。你一定要我讲,我就说几句吧。西域人不懂中原文化,他们的风俗习惯跟我们的也不一样,有些人生性野蛮,很难教养。而边境的士兵也都因为犯了法才送到西域驻守。”
“依我看,你这个人性子比较急躁,待人过严。要知道,水太清澈了,鱼就无法生存;当领导的太精明了,底下的人就怨恨。你应当宽容别人的小错,不要在小是小非上去纠结。”
回到洛阳不久,班超去世。对于班超的这些劝告,任尚没有放在心上。他对左右说:“我本以为班超有什么高见,结果都是些平常事理。”他不听班超的劝告,采用欺诈办法,以致丧失人心,使自己与西域人以及手下的关系越来越坏。
这样一来,西域各国联合起来反对朝廷,任尚受到惩处。后因邓太后采纳了班超儿子班勇的意见,西域才与汉朝恢复了关系。
水太清了,什么也没有,鱼就自然的没了生存条件;水太清,一点遮拦也没有,鱼儿也就没有了藏身之处,当然是凶多吉少了。这引喻现实社会里,人太精明而过分苛察,就不能容人。人太精明就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有小小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小小差异。不说水至清则无鱼,如果水至浓也不会有鱼。万物有度,物极必反。没有完美,只有适合。同样,人和事也没有完美无缺。不要总是要求最好的环境,在合适的环境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不骄不躁,宽容一点,偶尔糊涂一点,这就是最满足的生活。
“水至清则无鱼”比喻过分苛求他人,就没人与之交往了;多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成语在句中一般作分句;含贬义。常与“人至察则无徒”连用。也说“水清无鱼” 。
西汉·东方朔《答客难》:“水至清则无鱼,至察则无徒,……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唐·房玄龄等《晋书‧郭璞传》:“故水至清则无鱼,政至察则众乖,此自然之势也。”
《太平御览》卷六八六引汉·班固《白虎通义》:“垂旒者承不视邪,纩塞耳(者)示不听谗。故水清无鱼,人察无徒。”
富营养化对自然水体实在是一种灾难,但水体如果过于清澈,也会因为缺少必要的营养元素而不能形成丰富的水生生态系统。诚如古人所说:“水至清则无鱼”,水太清澈了,就没有足够多的营养供水生微生物和藻类生长,而靠吞食细菌和藻类为生的水蚤、纤毛虫、轮虫等也都吃不饱,就更不会有小鱼小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