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06 21:32
水蜈蚣,是鞘翅目龙虱科龙虱等昆虫的幼虫,又名“水夹子”。体形长圆柱形,头部略圆,两侧各有黑色单眼六个,触角四节,躯干十一节,前三节两侧有毛,末端具有尾叉两条,幼虫最初呈灰白色,之后蜕皮体色转淡,成长的幼体约三厘米长。因其具一对钳形大颚,似蜈蚣的毒螯,故名。
水蜈蚣是龙虱科幼虫的统称。体形为长圆柱形,有一对钳子似的大颚,头略扁,两侧各具黑色单眼6个。触角4节,躯干11节,前3节各具足1对。最后2节有毛,末端具尾毛2条。体色最初为灰白色,以后蜕皮长大,体色更淡。体长约3厘米,常倒悬,使尾部露出水面进行呼吸。龙虱成虫体形椭圆,长4厘米,宽2厘米,体色边缘黄褐,中央黑褐,有复眼1对,触角2根,足3对。白天潜伏池塘、水田边缘,夜间常飞行,以小鱼等水生小动物为食。
成虫产卵于水草上,尤其是杏菜(俗称水荷叶)叶背面。常倒悬于水中,将尾部翘出水面,其实这是在呼吸空气。生活在长江流域一带的水体中,更喜欢生活在鱼塘里。每年的五六月间,是产卵繁殖后代的季节。貌恶、性凶而又贪嘴,惯用头部的一对大钳来夹食鱼苗或其它小动物。当夹住食物后,便从食道中吐出毒液,使之麻痹。然后陆续吐出消化液逐渐将它消化,再吸入体内。人们将这种消化方式叫做“体外消化”。在一昼夜的时间里,会夹死10多尾小鱼苗。由于捕食鱼苗,危害渔业生产,人们便想方设法来对付:放鱼苗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杀死;池塘注水时用麻布过滤阻拦;当人们发现悄悄溜进鱼池后,就往池中泼洒0.5-1ppm的晶体敌百虫,使在一两天内中毒身亡。有的人利用趋光性,黑夜里将点燃的油灯放在浮于水面的木框上;木框内还倒了点煤油。一见到光亮,便聚集拢来……
说到蜈蚣,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位列“五毒”的蜈蚣。盛产于南方的水蜈蚣,又名水夹子,是龙虱的幼虫,也是一种会吐毒液的厉害角色。不过在神奇的西双版纳,再厉害的虫子,同样还是可以变成餐桌上较为稀罕的美味。
水蜈蚣虫体似圆柱形,有一对钳形大颚,因为貌似蜈蚣毒螯而得名。不过这样貌似凶恶的虫子,在西双版纳傣家人的餐桌上,你不必担心其毒液,大胆把它吃进嘴后绝对是“体内消化”。在勐腊县勐仑镇罗梭江上,经常在江上捕鱼的村民,热衷于到河流浅滩处,将滩上的石头一一搬开,拾捡石头下面藏着的水蜈蚣。往往一次可以收获一大盆,收集在一起清洗后,下锅或用辣椒、辣酱,加上食盐炒熟黄焖,或是甩干水分下油锅煎炸,抬上桌来宴客绝对会为主人赢得一片赞誉。
据说经过高温烹调后,水蜈蚣可怕的毒液就不在了。黄焖的吃起来香辣中不失鲜味。油炸的水蜈蚣撒上椒盐后,则“蜈蚣未到,香气早已扑鼻”,一筷子夹起一只勇敢地送进口中,用牙轻轻一咬,立刻“咔吱”一声脆响,那份香味,在口中久久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