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7 18:14
水贝村,在深圳市主要有三处,一个是罗湖区翠竹街道水贝社区。另一个是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旧地名,即今上村和下村社区。 还有一处在大鹏新区大鹏街道,为袁庚故居所在地。 2016年10月23日,罗湖区水贝村因在旧改废墟上摆千人大盆宴一夜爆红。
水贝村为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旧地名,1951年分治,分为上村和下村两个村,即现上村社区与下村社区。现状如下:上村社区位于公明办事处北部,紧邻公明中心区,距松白公路一公里路程,交通十分方便,管辖面积7.93平方公里,下辖居民小组10个,总人口77571人,其中户籍人口1588人685户,外来人口75983人。社区内有工业区14个,工厂企业551家, 其中规模以上工厂企业9家。下村社区位于公明办事处北部,下辖居民小组8个,总人口45000人,其中户籍人口1176人500户,外来人口43824人。社区内有工业区6个,工厂企业121家, 其中规模以上工厂企业8家。
罗湖区水贝村,现为水贝社区,隶属于罗湖区翠竹街道,位于深圳洪湖公园对面。位于翠竹街道西部,距街道办事处约0.8千米。相邻自然村有水库新村,笋岗街道田贝村、田心村。该村始建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由张姓先祖开基立村。村落建在水塘背后,因“贝”与“背”同音,“贝”又象征钱币,寓意财富像江河之水源源不断,故名水贝村。另一说,因该村建在布吉河东岸,当地人称河岸为水陂,原名水陂村,后改成水贝村,沿用至今;曾用名隔塘村、水溪村。现村于1990年在原地重建。
水贝社区工作站管辖范围为东起贝丽花园接深华丽园旁、南至田贝四路、西至文锦北路、北至水贝二路,辖区面积0.106平方公里,辖区户数3252户。2015年末,户籍人口514人,其中男性285人,女性229人;80岁以上12人,最年长者95岁(女);实际在村人口514人。非户籍外来人口约1万人。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约30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20多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家。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瓜果、蔬菜,养鱼、鸡、鸭、猪等为主;简单的商业和家庭手工业等为辅。现以商业、房地产业、租赁业为主。2015年,水贝村是深圳的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区,也是全国黄金加工的重要地区,在110万平方米的区域里,集聚了2000家珠宝企业、1000多家珠宝经营个体工商户和20多个珠宝交易中心,每年创造着全国近70%的珠宝产品交易额。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村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等。
世居村民主要为张姓,唐朝从东都(洛阳)迁至福建福清县;宋朝从福清县迁入广东东莞大唐;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东莞迁至深圳大鹏;明永乐八年,由大鹏叠福村迁至此地。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已全部拆除。
思月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重建于1997年,三开间二进,面阔13.6米,进深16.2米;砖木石结构,尖山式硬山顶,博古正脊,垂脊下端亦为博古装饰。原是张氏宗祠,“思月”就是张姓十三世祖张思月。也是张姓子弟的学堂。1925年省港大罢工期间被设为省港大罢工工人接待站之一,接待往返广州、香港的罢工工人,是一处重要的革命旧址。1988年7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东门商业步行街区改造时将思月书院迁至现址。
私塾旧址雍睦堂,始建于清末。1911年,村民倡议在私塾雍睦堂基础上开办深圳小学,由张姓家族提供办学经费。建校百年以来培育了数万深圳学子。
该村有重阳祭祖习俗。重阳节当天,每户各自扫墓;重阳节后第一个星期日,在新界南涌拜祭十一世祖张玉轩;重阳节后第二个星期日,张玉轩子孙(湖贝、水贝、向西张姓)赴大鹏湾华侨墓园拜祭玉轩祖妣邓氏太婆。
发财大盆菜”(也称大盆菜)是水贝村的民俗。形成于明清时期,当时吃盆菜用木盆盛菜,一张八仙桌,四条长凳,八人一桌。主要用于岁时祭祀、大时大节乃至婚嫁庆典等。
特色传统食品有清明仔、手粉、界糕仔、茶果、艾粄、地瓜、菜果。特色农产品有龙眼、荔枝。
文锦北路、布心路、翠竹路、水贝一路、水贝二路、田贝四路、贝丽北路经过该村。1959年通电话,1968年通电,1985年通自来水,1988年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世纪90年代末通互联网。有水田小学,2015年在校学生约1300人,教职工70人。有老人活动中心、水贝侨联会馆、罗湖图书馆水贝社区分馆。
2012年,水贝村所属水贝实业股份公司与京基地产签订了水贝村更新改造项目合作协议书。
2016年1月6日,深圳市罗湖区城市更新局发布了《关于罗湖区翠竹街道水贝村城市更新单元规划(草案)的公示》,水贝村位列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