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1 21:50
水中毒,也称为水肿,是由于身体过度摄入水分或由于身体药理反应引起的水分在细胞内积聚的现象。其常见原因包括过量抗利尿激素分泌、肾功能不良、过度摄入水分等。此类疾病通常可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在较多疾病中,水中毒的临床病例相较较少。
肾排泄水功能正常,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渗透阈降低,以导致液体积聚引起水中毒。
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易出现原发性多饮,静脉输液过多、使用垂体后叶素等医源性因素会引起细胞外液量明显增加、血清钠浓度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过多的液体进入细胞内出现水中毒。
水中毒根据发病急缓可分为慢性水中毒和急性水中毒,慢性水中毒一般症状不明显,轻度仅可见体重增加,急性水中毒起病较急,神经精神症状比较表现,出现不适后要及时入院治疗。
症状一般不明显,轻度仅有体重增加,当血浆渗透压低于260mOsm/L(血钠125mmol/L)时,会出现疲倦、恶心、食欲减退、表情淡漠、皮下组织肿胀等表现;当血浆渗透压降到240~250mOsm/L(血钠115~120mmol/L)时,可以出现头痛、嗜睡、神智错乱等神经精神症状;当血浆渗透压降到230mOsm/L(血钠110mmol/L)时,可以出现抽搐或昏迷;血钠在48小时内急剧下降低于108mmol/L时可以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或死亡。
发病急,多见于脑水肿,常出现如头痛、精神失常、共济失调、嗜睡与躁动交替出现以及昏迷等神经精神典型表现,也可由于细胞外液量增多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神经水肿、血压增高。
细胞内水过多导致血钠、血钾降低。
轻度水中毒症状不明显,仅出现体重增加,若发现自己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明显的体重增加,应及时入院检查,若出现基础病变相关症状,应尽早入院检查。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
急诊科
一般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再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可明确判断为水中毒,重点是通过体重变化、出入水量、血钠浓度等结果判断水中毒的病因和程度,以及基础病变对心、肺、肾的影响,明确病因后针对病因对症治疗。
实验室检查
血浆渗透压降低是水中毒最重要的化验指标,血浆渗透压下降值及不同的临床表现可明确慢性水中毒的不同程度。
血钠浓度常与血浆渗透压变化一致,二者的降低速度比下降的数值更为重要。血钠浓度低于135mmol/L表明患者有低钠血症,血钠在48小时内急剧下降至108mmol/L以下时可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或死亡。
可通过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体积等结果进行判断,水中毒时细胞外液和血液中水分过多,会导致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均降低。当过多水分积聚到细胞内时,平均红细胞体积会增大。
尿钠增多有助于水中毒的诊断。
水中毒应注意与缺钠性低钠血症鉴别,常通过尿液检查进行鉴别,水中毒时尿钠一般大于20mmol/L,而缺钠性低钠血症的尿钠可见明显减少或消失。
水中毒患者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患者需要立即停止水分摄入,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缓急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加重病情或引起严重并发症。
明确患者为急性水中毒后,应立即停止水分摄入或静脉输液,病情严重者需补充氯化钠纠正低钠血症,迅速提高细胞外液渗透压,使细胞内液体移向细胞外,减轻急性水中毒症状。
水中毒患者一经诊断,应控制水的摄入量、药物的输入量,预防病情加重,同时需做好24小时出入量记录,以便于观察病情恢复情况,有助于原发病的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轻症水中毒患者,控制水量摄入或通过利尿药物排出体内过多水分即可自行缓解,危重症水中毒若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导致神经永久性损伤,甚至造成死亡。
并发症
是水中毒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过多的水在细胞内积聚,导致细胞肿胀,出现肺水肿。
严重性水中毒会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精神错乱,甚至昏迷等脑部受损症状,如治疗不及时,可进一步发展为脑疝,甚至出现神经永久性损伤,乃至死亡。
细胞内水过多导致血钠、血钾降低。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