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8 11:39
利用非油成分对油和水的亲和力差异及油水比重不同将非油成分和油分离。
酶解提取工艺分4类:水相酶解法、水相酶解有机溶剂、低水分酶解、低水分酶解溶剂浸出提取工艺。
水相酶解法
在油料破碎后加水,以水作为分解相,酶在此相中进行水解,使油脂从油料固体粒子中渗出。该工艺适用可可、菜籽、花生等含油料高的油料提取。酶的用作防止蛋白膜形成乳状液货亲脂性固体吸附造成部分油脂难于提取。
水相酶解有机溶剂
在水相酶解提取工艺上,加入于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作为油的分散相,以增加提油效果。
低水分酶解
在传统油料种子提油基础上改进而得到,酶解作用是在较低水分含量下进行,在提油前,油料需要进一步干燥降低水分,由于工艺减少了有水分离工序,没有废水生产。
低水分酶解溶剂浸出
溶剂在酶解后加入与酶解前加入相比,有的出油率要高一些,但由于水分低也带来了一些困难,酶的作用效果会降低,但该工艺缩短了提油时间,从而提高设备处理能力。
冷榨
利用物理压榨法在60℃环境下低温压榨油料,完整的保留油料中的营养元素。减少热榨工艺中的破碎、软化、轧胚、蒸炒环节。压榨出来的食用油可到国家三级食用油标准。
热榨
利用物理压榨法在120-130℃环境下高温压榨物料,出油率高,油料需要破碎、软化、轧胚、蒸炒环节。压榨出来的食用油需要精炼,设备配置复杂,设备价格相对冷榨有相对高些。
浸出
浸出通常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浸泡原料,吸出原料中的油分。然后将混合油加热到240-260度,让轻汽油首先蒸发,剩下毛食用油,再进行“六脱”(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精炼制成食用油。国家规定一、二级食用油里的残存不得超过10毫克/公斤,三、四级食用油的残留不得超过50毫克/公斤。
水酶法
水酶法主要利用机械破碎的基础上,采用酶(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维生素酶等)降低植物细胞壁使油料得以释放。利用非油成分对油和水的亲和力差异及油水比重不同将非油成分和油分离。可去除原始提取技术中的黄曲霉菌和3、4苯并芘等有害物质,不添加化学抗氧化剂,达到原生态。
冷榨工艺制得的油茶籽毛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成分含量最高为(87.92±0.06)%,其次是水酶法工艺为(87.83±0.05)%;精炼工序对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冷榨工艺得到的油茶籽毛油中VE总含量高达(213.70±1.30)mg/kg,水酶法得到的毛油VE达到(204.45±1.24)mg/kg,均显著高于其他工艺(P0.05)。冷榨工艺毛油中角鲨烯含量高达(113.71±1.20)mg/kg,水酶法毛油角鲨烯含量为(114.37±1.16)mg/kg,均略高于热榨工艺(P0.05),显著高于其他工艺(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