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9 12:44
1935年河南省汲县山彪镇战国墓地出土。共出土2器,形制、纹饰基本相同。一件高29.6厘米,口径54.6厘米,重20千克;另一件高30.1厘米,口径54.5厘米,重18.75 千克。盘口、束颈、有肩,腹部往下收缩,平底下有圈足,四兽耳衔环。在颈和腹部上下饰3层花纹,以2条凹形宽带界之,纹饰用红铜镶嵌,内容为水陆攻战,如两军对阵、徒卒战、仰攻战、投石战、舟师战等,都有具体的表现。武士短装佩剑,或有帻巾,射者张弓搭矢,持戟者前握后运,攻者迈步跃进,死者首级落地。全器286 个人物形态生动,一改过去单纯以动物图像为主的传统图案程式,趋向于表现人们自身的活动,这在艺术发展史上是一个飞跃,它为战国时代战争形式提供了可靠的形象资料。
水陆攻战纹鉴是中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的青铜器。1935年出土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汲县的战国时期墓葬。
鉴的造型为大口曲壁、平底圈足。器壁上对称铸有2个兽形耳,耳上有衔环。鉴外壁装饰有3层水陆攻战纹图案,图案人物共286人,均为侧影,类似剪影的形式,主要表现人物动作,无五官细部的刻画。所有图形都是预先铸成凹槽,再以紫色金属嵌镶制成。此器是战国时期青铜器中,具有反映社会生活性质的绘画性纹饰的代表作品。
水陆攻战图案主要表现战争和宴饮两类题材,其中以战争题材为主。战争题材表现的有两军步兵交战、攻城和水战三方面内容。画面人物均为平列,没有纵深表现,但人物主次关系分明。每组人物活动都有高潮,而且注意对环境的衬托,表明当时的绘画技巧虽然还处于比较幼稚的阶段,但在反映激烈斗争气氛和人物动态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