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飞蓟

更新时间:2024-10-11 21:03

水飞蓟(学名:Silybum marianum (L.) Gaertn.),又名水飞雉、奶蓟、老鼠筋、乳蓟子,是菊科水飞蓟属的一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2m。茎直立有棱,多分枝,光滑或被蛛丝状毛。叶互生,莲座状基生叶常平铺地面,长椭圆状披针形,羽状浅裂或边缘浅波状圆齿裂,绿色,有乳白色斑纹。头状花序,管状花红紫色,少有白色。瘦果长椭圆形,暗褐色或黑色。花果期5-10月。

植物学史

水飞蓟原产于南欧至北非。1952年,北京植物园从英国引进作观赏植物栽培,1972年,由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天津土产分公司从德国引种作为药用植物栽培。水飞蓟的silybum来源于希腊语silybon,意为某种类似蓟的植物。

形态特征

水飞蓟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2米。

茎直立,分枝,有条棱,极少不分枝,全部茎枝有白色粉质复被物,被稀疏的蛛丝毛或脱毛。

莲座状基生叶与下部茎叶有叶柄,全形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达50厘米,宽达30厘米,羽状浅裂至全裂;中部与上部茎叶渐小,长卵形或披针形,羽状浅裂或边缘浅波状圆齿裂,基部尾状渐尖,基部心形,半抱茎,最上部茎叶更小,不分裂,披针形,基部心形抱茎。全部叶两面同色,绿色,具大型白色花斑,无毛,质地薄,边缘或裂片边缘及顶端有坚硬的黄色的针刺,针刺长达5毫米。

头状花序较大,生枝端,植株含多数头状花序,但不形成明显的花序式排列。总苞球形或卵球形,直径3-5厘米。总苞片6层,中外层宽匙形,椭圆形、长菱形至披针形,包括顶端针刺长1-3厘米,包括边缘针刺宽达 1.2厘米,基部或下部或大部紧贴,边缘无针刺,上部扩大成圆形、三角形、近菱形或三角形的坚硬的叶质附属物,附属物边缘或基部有坚硬的针刺,每侧针刺4-12个,长1-2毫米,附属物顶端有长达5毫米的针刺;内层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2.7厘米,宽4厘米,边缘无针刺,上部无叶质附属物,顶端渐尖。全部苞片无毛,中外层苞片质地坚硬,革质。小花红紫色,少有白色,长3厘米,细管部长2.1厘米,檐部5裂,裂片长6毫米。花丝短而宽,上部分离,下部由于被粘质柔毛而粘合。冠毛多层,刚毛状,白色,向中层或内层渐长,长达1.5厘米;冠毛刚毛锯齿状,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最内层冠毛极短,柔毛状,边缘全缘,排列在冠毛环上。

果实

瘦果压扁,长椭圆形或长倒卵形,长7毫米,宽约3毫米,褐色,有线状长椭形的深褐色色斑,顶端有果缘,果缘边缘全缘,无锯齿。

分布范围

水飞蓟原产于南欧至北非。现在分布于欧洲、地中海地区、北非及亚洲中部。在中国国内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江西省、广东省、湖北省、云南省、北京市、四川省、甘肃省、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浙江省、江苏省、黑龙江省均有分布。中国各地公园、植物园或园庭都有栽培。

生长环境

水飞蓟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分布广、适应性强,对土壤、光照要求都不十分严格,可以在黑土、沙壤、盐碱地等各种土壤上生存。其本身也较耐寒、耐旱,温度过低不会使其产生冻害现象,但会使生育时间延长,温度过高则不利于其生长发育。一般生长在荒地,自然条件下多分布于靠海且干燥的岩地。

生长习性

水飞蓟种子的子叶出土萌发;幼苗及成株营养器官结构为典型的草本双子叶植物结构;生育期约125~140天,分为苗期、莲座叶丛期、抽茎孕蕾期、花期、花果期和枯萎期。其中苗期15~20天,莲座叶丛期约45~60天,抽茎孕蕾期约30天,花期及花果期5到10月;异花传粉。花后果实经30~37天发育成熟。

水飞蓟苗期比较耐低温、遇霜冻色变暗;当气温回升后又恢复正常,无冻害现象,最低可以抗-4℃低温。各生育期适宜温度在15~25℃,温度过低会造成生育期延长,但温度过高也不利于它的生长发育。短日照作物,对光照要求不十分严格。水飞蓟是一种较耐干旱的品种,在整个生育期中,对水分要求适中,但过于干旱时,会造成其茎干发育不良;当土壤水分含量过高时,易得腐根病。

繁殖方式

水飞蓟仅通过种子传播。其种子具冠毛且母株高,但因为种子过重,一般以风媒方式传播距离较近。其种子也可以在水中传播。水飞蓟也会通过如蚂蚁等虫媒方式播种。非自然条件下,部分水飞蓟种子也可随农产品、车辆或机械、泥土等媒介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栽培技术

栽培方式

一般选取籽粒饱满、褐色且无虫害的新鲜种子,在早春直播,采用宽窄行穴播,每穴2~3粒种子,播种后覆土,土壤干旱时少量浇水。播后10天出苗,如遇气温过低可采取育苗移栽。苗出齐后在幼苗和基生叶生长期中耕锄草2~3次,植株封行后停止中耕锄草。定量施放氮、磷、钾肥,且需注意浇水和排水。一般6~7月开花,30天左右果实陆续成熟,应注意及时采收。采收时最常采取人工用剪刀剪取果序方法,收得的果序存放于干燥通风处,勿使淋雨。选无风晴天曝晒,当总苞完全张开时,脱粒、风选、晾晒,置于通风干燥处保存。

病虫防治

水飞蓟的病害主要有软腐病、叶斑病、白绢病,可选无积水地块适时早播,使抽薹现蕾期提前。挑选无病害种子、提前处理种子或者使用药液喷淋均可防治。其虫害主要有菜青虫、蚜虫、金龟子、苜蓿夜蛾。主要采取人工捕捉方法,也可用农药防治。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水飞蓟全株含延胡索酸和黄酮类化合物,种子富含水飞蓟素(水飞蓟宾A、B、水飞蓟宁、水飞蓟亭等的总称)。水飞蓟素具清热解毒,疏肝利胆效果,常用于肝胆湿热,胁痛,黄痘;此外,水飞蓟还有抗炎、抗癌、心血管活性保护等效果。

农业价值

水飞蓟植株生长快,养分含量高,全株都可用于粉碎后做绿肥或饲料。花期长,是优质稳定的蜂蜜来源,产出蜂蜜质量好。种子含油量高达30~36%,富含亚油酸等成分,适宜榨油,且籽粕也可作为优质饲料。另外,水飞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也被应用于水产饲养中。

其他价值

水飞蓟花序体积大,颜色艳丽,茎叶具乳白色花纹,整株都具有观赏价值,在中国各地园林、公园等地均有种植。其叶上多刺,可做屏障植物阻碍动物接近。水飞蓟幼叶口感尚可,味道可口,可做蔬菜使用;水飞蓟籽也因富含蛋白质而可作为蛋白粉的优质来源。

物种危害

入侵物种

水飞蓟作为入侵物种,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在农业和畜牧业都有一定危害。农业方面,水飞蓟一般被视为杂草,除了与作物争夺养分外,其提取物被认为会显著降低豆科植物的发芽率、平均发芽时间、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对黑麦、油菜的生长也有一定负面影响。在畜牧业方面,水飞蓟会与优质牧草争夺草场,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其体内会大量堆积硝酸盐,使其具有一定动物毒性。

防治措施

针对水飞蓟的防治方式主要有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方面,适当的多年生牧草可以利用高含氮量土壤形成足够密集的草丛,限制水飞蓟种子的发芽;山羊以水飞蓟花为食,可以阻断其繁殖;一些昆虫(如象鼻虫)也被用于其泛滥地区以大面积消灭水飞蓟。化学防治方面,常见合成除草剂如2,4-D等对水飞蓟幼苗都有不错杀伤效果,但水飞蓟对除草剂抗性随发育阶段增长递增,应注意施放除草剂时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