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塔

更新时间:2024-07-20 21:42

永丰塔,位于山东菏泽巨野县人民路东段北侧。永丰塔建于北宋嘉佑年间,取名“永丰”,既有安保一方百姓平安、五谷丰登之意,是巨野古老文明的象征之一,也是鲁西南地区时代较早、保存完好、具有代表性的佛塔建筑。

历史沿革

永丰塔的建造年代没有确切记载,据《巨野县志》记载:“永丰塔,世传唐人所立,未合尖而止,宋人续之。”

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修建塔尖(据塔尖木桩记载)。

北宋嘉裕年间(1056一1063年),建成永丰塔。

永丰塔四面环水,塔身有所倾斜,明、清曾多次修缮。

1961年,重修永丰塔内壁。

1990年,全县人民集资重修永丰塔。

建筑格局

结构

永丰塔系等边八棱四门楼阁式砖塔。据《巨野县志》记载:塔原为七级,元末明初黄河泛滥淤积,巨野县城沦湮,塔没二级。地面上现存五级,一至五级的高度分别为6.3米,6.5米,4.1米,3.9米,3米,塔刹6.5米(含宝顶)。此塔通高31米,下层周长44米,上层周长36米。第一层为砖叠挑檐,其他各层则华拱两挑组成上承托檐,交叉错落,坚实牢固。每层的东、南、西、北四面各设有券门,明暗有别,或为天井,或直通塔内回廊。塔外西侧有后修的石台阶数级,由此台阶可进人塔内。底层设有塔心室,室内璧上镶嵌七块佛教石造像碑。塔外西侧有后修的石台阶数级,由此台阶可进入塔内。底层设有塔心室,室内壁上镶嵌佛教石造像碑。

特点

永丰塔塔体结构严谨,各级高度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收分得体。

文物遗存

永丰塔造像排列以近门者为先:门口一排五尊佛像,像高28厘米,题记“韩奠村奠妻梁氏,王氏修佛尊合家供.....”二排上下十尊佛,各高18.5厘米。三排上下八尊佛像,各高17厘米。四排两尊佛像,各高16厘米。五排上、中、下三排六尊佛像,各高17厘米。六排上下四排八尊佛像,七排一尊佛像,高14厘米。

历史文化

因塔渊源于佛教盛行的古印度等国,古代人们又称它为佛塔或者梵塔。《巨野县志》中的“梵塔朝晖”一语,即由此而来,取名“永丰”,意谓“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之意。

据说,古代有一龙常在大野泽作乱,洪水肆虐,民不聊生。托塔李天王之子哪吒将此龙镇住,洪水即退,大野泽渐涸,一望无垠的大水,变为千亩良田。龙王一气之下,状告哪吒,哪吒被治罪。后来,托塔李天王将制服哪吒三太子的佛赐宝塔断之为三,掷下天门,塔底落于西邻之县郓城,塔身落在巨野,塔顶飘往东邻之县金乡。后人为纪念哪吒,盼望年年岁岁五谷丰登,将塔命名为永丰塔。

明嘉靖监察御史马文健诗云:

浮屠筑塔自何年,深锁烟霞势若穿。

光映扶桑连日出,影承埤傀压晴川。

剿鸾戴月鸣仙语,茂薛牵风接洞天。

谁信登高能作赋,挥毫长为彩云篇。

从马文健的五言诗可以看出,明以前,永丰塔的建造时代就没有定论。一直流传着各种说法。有的说,塔底两层毁坏严重,时代久远,应是唐初;有的说,建于唐末;新编《菏泽地名》一书记载:“建于五代”;新编《鲁西南史话》一书则说:“建于北宋”。《巨野县志》载:此塔“世传唐人所建,未含尖而止”;据建国前,塔尖木柱上:“大宋仁宗至和元年修建”的字样,又证明了此塔最早修建于北宋。

经过省、地、县考古工作者反复考查分析论证认为:各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从下两层和上三层新旧不同,构造各异的情况来看,似乎象是个跨时代的建筑物。初步结论:

(一)建于五代周。因年代很短,没有建成,北宋以后,继续修建,才使此塔臻于完整。

(二)唐代在此建塔,未及塔顶而停建,由五代北宋续建而成。

文物价值

永丰塔已逾千年,虽经常年风雨剥蚀和战争的创伤,仍巍然屹立,足见古代巨野先民在建筑材料、施工、设计等方面已有了较高的技术,显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对研究当时的建筑施工有重要参考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永丰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永丰塔位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人民路东段北侧。

交通指引

巨野县人民政府距离永丰塔3.8千米,可步行前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