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6 13:52
永和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地处吕梁山脉南端,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临汾市西北边缘,东邻隰县,南连大宁县,北与石楼县接壤,西与陕西省延川县一河之隔。介于东经110°22′45″—110°56′45″,北纬36°31′15″—36°56′45″之间,总面积1212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末,永和县常住人口47705人。
上古
永和县历史悠久,早在数十万年之前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即有远古的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商、周
属晋之同姓诸侯国蒲(今石楼)。
春秋
仍属晋之蒲,置楼邑。
战国
属魏蒲阳(今隰县),仍属楼邑。
秦
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属河东郡北屈县(今吉县)。
西汉
置狐讘县,属司州平阳郡。
唐
武德二年(619年),置东和州,贞观初,东和州,改北楼县为楼山县,后改为永和县,属河东道隰州。
五代
永和县废,先后属梁、唐、晋、汉、周之隰州。
宋
复置永和县,属河东路隰州。
金
属河东南路隰州。
元
属山西行书省晋宁路隰州。
明
属山西省平阳府隰州。
清
属山西省隰州。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直属山西省。
民国二年(1913年),属河东道。
民国五年(1916年),复属省。
民国十五年(1926年)9月,属山西省第六行政区。
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属第四行政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9月,永和县解放。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元月,属晋绥边区吕梁分区第十专区,后改属第九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之后,属山西省临汾专区。
1954年9月,属晋南专区。
1958年9月25日,撤销永和县建制并入吕梁县。
1961年5月28日,恢复永和建制。
1970年,复归临汾地区。
2020年2月27日,经山西省政府研究同意,永和县退出贫困县。
2021年5月6日,撤销南庄乡、打石腰乡,设立望海寺乡。阁底乡更名乾坤湾乡,交口乡更名楼山乡。共下辖2个镇、5个乡。
截至2021年,永和县下辖2个镇、4个乡,共65个行政村、295个自然村。
截至2022年10月,永和县下辖2个镇、4个乡。永和县人民政府驻芝河镇。
永和县地处吕梁山脉南端,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临汾市西北边缘。县境东西宽41千米、南北长46千米,介于东经110°22′45″—110°56′45″,北纬36°31′15″—36°56′45″之间,东西宽41千米、南北长46千米,总面积1212平方千米。
永和县属晋西高原的组成部分,梁峁重叠,沟壑纵横,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境内山脉分为三支;县城西部一支以四十里山为最高,海拔1399米;县城东部一支地势高亢,海拔在1500米以上,茶布山海拔1524米,为县内最高峰;县境南部一支,海拔也在1500米左右;西部黄河岸畔,海拔在600米以下。
永和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5℃,极端高温35.8℃,极端低温—22.2℃,无霜期平均183天,最长199天,最短161天,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平均2541.7小时,年10℃以上积温,平均3674℃,年平均降水量554.3毫米,主导风向:西北风,平均风速2.4米/秒,主要灾害有旱、风、雹等。
永和县境内河流除黄河纵贯西境外,还有芝河、桑壁河。这些河流均属黄河水系。
2021年,永和县水资源总量3014万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367.4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03万立方米,工业用水8.1万立方米,建筑业用水2.7万立方米,农业用水220万立方米,第三产业用水24万立方米,生态用水9.6万立方米。
截至2021年末,永和县耕地保有量35.63万亩,基本农田27.21万亩。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5.49公顷,其中:工矿仓储用地1.67公顷,房地产用地3.01公顷,商业服务用地0.81公顷。
永和县植被以沙棘、黄蔷薇、虎榛子等灌草丛为主,此外,尚有刺槐、榆、油松、山楂等林木。
永和县矿藏资源贫乏,分布有少量煤炭、煤层气及石材等。
截至2021年末,永和县常住人口4770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639人,乡村常住人口25066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7.46%,比2020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72人,人口出生率为9.48‰;死亡人口449人,人口死亡率为9.02‰;自然增加人口23人。
永和县代县长:杨景宁
县政协主席:郭东舟
县政协副主席:马进、曹晓卉(女)
2021年,永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1%,两年平均增长2.9%。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992万元,同比增长7.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2091万元,同比下降5.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0605万元,同比增长6.4%。三次产业占比为18:48.5:3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2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846美元),比上年增长26.14%。2021年,永和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分别提升2%和1.9%。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永和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479万元,同比下降10.9%。从产业类型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138万元,同比增长107.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5583万元,同比下降26.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65758万元,同比增长9.8%,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5.7:53.3:41。从投资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139089万元,同比下降17.3%;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4688万元,同比下降16.2%;其他费用完成投资16702万元,同比增长163.9%。从投资类型看:民间投资完成42913万元,同比下降47.71%;国有投资完成117566万元,同比增长44.28%。
财税收支
2021年,永和县财政总收入38691万元,同比增长40.65%;公共预算收入20555万元,同比增长71.52%。分征收系统看,税务部门收入10556万元,同比9.75%。公共预算支出125195万元,同比下降25.73%。
人民生活
2021年,永和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6元,同比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47元,同比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99元,同比增长23.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3.88,比上年缩小0.55。
2021年,永和县共培育省、市、县三级示范社42个,省市级龙头企业4家,省、市、县三级示范家庭农场21个,认证36个。取得无公害产品认证24个,绿色产品认证13个,地理标志认证1个,“GAP”认证有机产品19个。
种植业
2021年,永和县粮食种植面积21458.8公顷,比上年增加71.6公顷。其中:玉米种植面积10828.8公顷,比上年增加减少888.1公顷;高粱种植面积5389.5公顷,比上年增加1095.3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16.3公顷,比上年减少133.6公顷。其中:葵花种植面积128.5公顷,比上年减少53.4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36.3公顷,比上年增加20.9公顷。
2021年,永和县粮食产量48043.97吨,比上年减少745.13吨,减产1.52%。其中:玉米产量18173.14吨,比上年下降37.78%;高粱产量16783.95吨,比上年增长26.68%。
2021年,永和县油料产量186.7吨,比上年减产56.32%,其中葵花产量112.8吨,比上年减产45.2%。蔬菜产量10444吨,比上年增加27.7%。
林业
截至2021年末,永和县森林面积27761.91公顷,森林覆盖率22.9%。2021年实施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设、黄河和黄河流域防护林屏障建设等造林工程,共完成造林2733公顷。全县林业用地面积87586.1784公顷,其中:有林地27761.91公顷,疏林地1938.4111公顷,灌木林地7524.8345公顷,未成林造林地27271.6784公顷,无立木林地9178.5969公顷,宜林地13908.6407公顷,林木绿化率29.11%。全年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内,达到国家和省要求的标准。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3‰,严格控制在省要求的3.5‰以下。
畜牧业
截至2021年末,永和县生猪存栏5874头,比上年增长45.7%;全年生猪出栏9621头,比上年增长20.8%;肉牛出栏912头,比上年增长27.37%;肉羊出栏36703只,比上年增长14.46%;家禽出栏416496只,比上年增长19.71%。
2021年,永和县猪牛羊禽肉总产量1946.54吨,比上年增长25.0%。其中:猪肉产量760.33吨,比上年增长19.2%;牛肉产量138.43吨,比上年增长53.4%;羊肉产量502.91吨,比上年增长41.9%;禽肉产量506.89吨,增比上年长14.2%。禽蛋产量1110.24吨,比上年下降19.6%。
生产条件
截至2021年末,永和县共有农机服务组织17个,从业人员263人;农机专业合作社13个,从业人员215人;农机户1510户,从业人员1849人;乡村农机从业人员1351人,其中持有拖拉机驾驶证人员135人。拥有农业大、中、小型拖拉机137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30台,中型拖拉机495台,小型拖拉机845台,拖拉机配套农具2696部。拥有微耕机1780台(套),播种机械316台,谷物联合收割机29台。农业机械总动力48952千瓦,比上年增长5.56%。机械耕地面积9053公顷,比上年增长1.6%;机械播种面积8310公顷,比上年增长5.8%;机械收获面积2010公顷,比上年增长17.9%。
工业
2021年,永和县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0.54亿元,同比增长11.8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96%;实现营业收入20.99亿元,同比增长3.1%;实现利润总额6.04亿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53477.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其中电力消费11231.8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
建筑业
2021年,永和县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926.8万元,同比下降30.1%;实现增加值434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27.3%;建筑业营业收入完成6926.8万元,同比下降30.1%。
服务业
2021年,永和县服务业增加值7060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303万元,同比增长1.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766万元,同比增长1.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158元,同比增长6.9%;金融业增加值5044万元,同比增长6.8%;房地产业增加值258元,同比增长4.1%。
国内贸易
2021年,永和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582万元,比上年增长18.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4766.2万元,增长16.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815.8万元,增长34.2%,比城镇消费品市场高17.9个百分点。全县建设完成6个乡镇级电商便民服务站、47个村级电商便民服务点,实现乡镇级电商服务站点100%覆盖,行政村72.3%覆盖。与韵达快递、申通快递、圆通快递、中通快递、邮政快递、极兔快递签订整合协议,建设快递网点数量53个,全年共收取快件1647376件,发件390051件。全年网络销售零售额2361.7万元,带动19356人增收。全年共开展电商培训175期,培训4363人次。
房地产业
2018年,永和县房地产业完成6690万元,增长3.4%。
邮电通信
2021年,永和县邮政快递完成业务总量830.84万元。邮政业全年完成快递业务量45.98万件,邮政函件37.43万件。截至2021年末,永和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48736户,比上年末增长7.3%。其中:固定电话878户,移动电话47474户。移动电话用户中,4G移动电话用户30547户,5G移动电话用户16927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99.52部/百人。全县宽带接入用户14622户,比上年增长6.39%。
旅游业
2021年,永和县接待旅游者27.3万人次,同比增长1%;旅游收入8100万元,同比增长15%。全年送戏下乡62场,举办文化活动32场。
金融业
截至2021年末,永和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13亿元,较年初增加3.25亿元,增长14.9%。其中:住户存款22.85亿元,较年初增加3.3亿元,增长16.9%。各项贷款余额15.13亿元,较年初增加1.46亿元,增长9.4%。其中:住户贷款7.3亿元,较年初增加1.43亿元,增长7.3%。民营经济贷款9.82亿元,较年初增加0.59亿元,增长5.5%。
保险业
截至2021年末,永和县共有保险公司3家,全年保费收入2371.16万元,比上年增长85.11%。其中,车险保费收入757.18万元;非车险保费收入550.57万元。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589.39万元,其中:车辆保险赔付587.91万元;人身伤害赔付755.35万元;红枣保险赔付594.09万元;玉米保险赔付1367.7万元;其它赔付284.34万元。
永和县自古就是秦晋交通要道,也是连接华北与西北地区物流的重要门户。境内G2211长延高速、328省道穿境而过,省级沿黄干线二级公路贯穿南北。
截至2021年末,永和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106.129千米。其中:国道92.274千米,省道46.575千米,县道216.907千米,乡、村道及专用道750.373千米,高速公路37.57千米。全县公路密度为91.26千米/百平方千米。
2021年,永和县公路客运量9.86万人,比上年下降3.8%;公路货运量214万吨,比上年减少10.8%。
截至2021年末,永和县有响水湾地震监测台站一个;四分量钻孔应变观台站1个。有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1个,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单位1个,乡镇气象观测站15个,全年防雹、增雨收益覆盖面积1219平方千米。
截至2021年末,永和县共有专任教师589人,在校生6862人。其中,高级中学1所,招生217人,在校生610人,毕业生178人;中职中学1所,招生58人,在校生207人,毕业生92人;中学2所,招生363人,在校生1079人,毕业生382人;普通小学11所,招生519人,在校生3421人,毕业生532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5人,毕业生2人;幼儿园11所(包括设立幼儿班小学6所),学前教育招生332人,在校生1540人,毕业生767人。
截至2021年末,永和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4A级旅游景区1个,文化馆1座,纪念馆一座,档案馆1座,公共图书馆1座,馆藏图书3.4万册。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其中国家级一处,省级三处。截至2021年末,永和县有线广播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6474户,广播人口覆盖率99.6%,电视人口覆盖率99.6%。
截至2021年末,永和县有公共体育场所1处,有篮球协会、足球协会、太极拳协会、田径协会、老年体协和旗袍协会各1个。
截至2021年末,永和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0个。其中,医院2座,卫生院7所,村级卫生室79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43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1人,注册护士153人。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05张,其中,医院床位250张,卫生院床位55张。
2021年,永和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8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890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9%。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1890人,其中省内转移536人,省外输出1354人。
截至2021年末,永和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7737人,比上年增加1544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37031人,比上年增加1858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54812人,比上年减少6人;参加失业保险3305人,比上年减少121人;参加工伤保险4670人,比上年增加465人。
截至2021年末,永和县共有敬老院1座,福利院1座,集中收养40人。832人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城市低保资金625.39万元;2856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590.19万元;324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发放求助供养393.3万元。
截至2021年末,永和县城区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0.55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8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26平方米。集中供热96.5149万平方米。县城天燃气用户2330户,全年用气量达1052361立方米,其中:家庭用气2297户,用气量813391立方米,非居民用气33户,用气量238970立方米。
2021年,永和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68,比去年同期下降1.1%;二级以上(含二级)天数为310天,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4.9%;芝河水质平均达到3类水体。全年中心县城污水处理率达90%;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2021年,永和县共发生道路交通运输事故25起,死亡13人,2021年,永和县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事故1起,死亡1人。
2021年,永和县先后打掉黑恶势力集团1个,黑恶势力团伙2个,刑事案件立案123起,破获51起,破案率41.4%。抓获网上逃犯13人,抓获吸毒人员10名,有效净化了社会环境。
永和县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3000多年前即有建制。西汉置狐讠聂 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始称永和县。境内芝河两岸存有旧石器遗址,罗仓、下退干等地存有新石器遗址,商周墓葬遗址,汉代城堡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有新石器时期的石斧、陶片,商周的青铜器、唐代的石佛头像、宋代的瓷枕等多件规格很高的文物被国家、省博物馆珍藏,楼山龙王庙、县城文庙大成殿为元代建筑,全国罕见。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途经永和,在赵家沟、前龙石腰、上退干等地居住和战斗了十三个日日夜夜,永和是红军东征时期建立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是毛泽东主席在临汾市境内唯一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在解放战争时期永和人民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先后四次组织支前运输队、担架队支援解放大西北。
永和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独具魅力。以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为重点的红色文化旅游、以黄河乾坤湾为重点的黄河风情旅游、以绿色产品采摘为主的绿色生态旅游的格局初步形成。乾坤湾景区位于全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晋陕大峡谷之中,是九曲黄河的核心景区,2011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乾坤湾被列为“十二五”期间全省11个重点建设景区和五条精品旅游线路之一。乾坤湾和东征纪念馆被列为全市十大特色旅游景点之一。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加入了全国毛泽东纪念馆联谊会,被确定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
据《元和郡县志》,县以县西永和关为名。“永和”典出“永履和乐”语。
2018年9月25日,永和县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