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7 17:21
《永是有情人》是2014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琦君。
如果说,卡通和童话是我们童年共同的回忆,那么琦君的散文就是我们少年时代难忘的阅读经验。她的文字世界,隽永有情,使少年的我们不知不觉领受一份传统温柔敦厚的人情,学会了体恤与包容。琦君八十高龄仍写作不辍,她所累积的生活经验与智慧,正是读者宝贵的借镜。
2006年6月7日,琦君走完了幽兰芳香、淡雅玉洁的一生,留给世人40多本散文和小说。“三更有梦书当枕,梦痕犹存,橘红点点,桂花雨歇灯花落;千里怀人月在峰,七月哀伤,烟愁漫漫,母心天空琴心连。”这是灵堂两侧的挽联,巧妙嵌进了琦君最重要的多部作品名称,她朴素却温婉的文章,沁人心脾,感动过几代的中文读者。本书以赤子情写半个世纪前的家乡风土人物,栩栩如生,悲欣交集;用慈母心看众生万物,可亲可爱,有情有义。全书分“走在岁月里”、“一日一回新”、“喜新又恋旧”三辑,知感交融,并有难得一见的小小说,琳琅满目,篇篇隽永。
(代序)敬祝大妈妈您在天堂里生日快乐
第一辑走在岁月里
双亲
再哭一点点
团圆饼
第一次坐火车
万金油的故事
父亲的两位知己
桥头阿公
妈妈,我跌跤了!
我的朋友猪宝宝
妈妈炒的酸咸菜
你莫哭呀!
我的蚌壳棉鞋
第二辑一日一回新
保持好心情
天下一家
三个不同的快乐周末
永是有情人
潇洒话压力
忘掉了也好
尊重生命
玻璃珠项链
真与假
母亲的心情
老的领悟
盲女柯芬妮
永远的怅疚(外一章)
意在言外
第三辑喜新又恋旧
培养文学的生活情趣
中国诗歌与音乐
我看新诗
谈写作·念恩师
(又一章)祝福
附录
永恒的母亲
童心与温暖的活泉
《永是有情人》及其他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珍,浙江永嘉人,现代散文名家。她的一生,大陆三十年、台湾三十年、美国二十年,又回台湾度余生,除了在司法界、教育界待过之外,人生绝大部分都浸淫在文学的殿堂里,给中华文化留下不可磨灭的瑰宝。曾获中国文艺协会散文奖章、中山学术基金会文艺创作散文奖、台湾当局新闻局优良著作金鼎奖、“国家文艺奖”散文奖。“真实不造作”的亲切风格使琦君风靡文坛五十年而不衰,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著有《水是故乡甜》《橘子红了》《三更有梦书当枕》《青灯有味似儿时》《泪珠与珍珠》《万水千山师友情》等散文及小说、儿童文学等书四十多种,作品经常入选中学课本,并被译为美、韩、日文等,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
敬祝大妈妈您在天堂里生日快乐
近数月来因苦于双膝风湿,文思枯滞。对两年中所写的文章,也无心整理。怅憾中,适文甫兄来美东开会,得以在舍间畅叙半日。他极力劝我“不要放下笔,散文、小说都应该写。笔健身体就健”。他并告诉我素芳会为我整理好稿件,让我过目一下,不用我操心。文甫兄和素芳的诚意实在使我感动。我因而想起当年恩师所说“忘病是治病良方”的至理名言,精神立刻振作起来了。
不多日,就收到素芳为我整理好的稿件,整整齐齐一厚叠,依文章内容分为三辑,用大号字体打印,免伤我目力。并告以只须大体过目,略加斟酌,就可以了。她办事效率之高,令我感佩万分。
第一辑是怀旧篇章,重读时立刻使我回到童年,偎依在慈母和各位疼爱我的长辈身边,享受着无比的温馨欢乐。我才相信:年光虽然飞逝,而童心是永不会老去的。
第二辑是旅居生活点滴与领悟,多处文笔居然能亦庄亦谐,不由得自我陶醉起来。
第三辑是对文学写作的体认,与读友人作品的思与感,我也颇惊异于自己的心思细密,死脑筋对“新文学”居然尚能有所领会。但愿能与真正喜爱文学创作的读者朋友分享。
又譬如《我看新诗》一文,是读隐地新诗的感想,我这个只会背“平平仄仄”旧诗词的人,居然福至心灵,作起新诗来了。那首思念母亲的新诗,因为语语出自至诚,我还真喜欢呢!亲爱的诗人朋友们,不会笑我狂妄吧!
《谈写作·念恩师》一文是纪念我初、高中的几位国文老师,与大学时的夏瞿禅恩师,他们诲谕我的都是同一个字,就是“诚”,为人为文都要诚,是天地间不变的真理。相信爱好文学与写作的青年朋友们,一定也能深体此意吧!
又一章《祝福》,是我内心深深的感念,化为第三人称写的小小说。如今重读时,实在是感触万万千。此中况味,一言难尽。相信天下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但我一想起儿子的祝福,何以格外的心酸呢?
此文承新加坡一份文学月刊转载,并由一位未谋面的先生写了一篇评介,使我十分感激。现在将评文附在后面,却找不到原刊物,不知作者大名,特挂越洋电话到新加坡请好友尤今代为打听,她遍问诸位主编先生都不知道,内心深感歉疚。
小序将寄发时,看日历明天十二月三十一日,是农历的十二月初二,正是我母亲一百二十六岁的冥寿。我要虔诚地把这本文集献给她老人家,她一定会眯起近视眼说:“我哪里认得这么多字,你念给我听吧!”
妈妈,我天天都在心中把我的得意文章念给您听啊!
感念母亲一生辛劳与容忍的美德,她老人家的无言之教,越发使我深深体会为人、为学、写作,尤其是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乃以集中《永是有情人》一文为书名,以志纪念,并以自勉。
写至此,我忍不住要向亲爱的读者朋友吐露一件心事:数十年来,我笔下的母亲,其实是对我有天高地厚之爱的伯母。我一岁丧父,四岁丧母,生母于奄奄一息中把哥哥和我这两个苦命的孤儿托付给伯母,是伯母含辛茹苦抚育我们兄妹长大的。后来哥哥被伯父带到北京,竟不幸于十三岁时因肾病不治,兄妹一别,竟成永诀。我一直在伯母的爱抚下长大,而奇怪的是,我竟一直喊她大妈,没有喊她一声妈妈。记得有一次,我傻傻地问:“大妈,我为什么不喊你妈妈呢?”她定定地看着我,没有作声。边上的五叔婆说:“因为你不是大妈生的呀!”母亲紧紧搂我在怀中,低声地说:“不要多问了,有娘疼就好。”边上的小叔叹口气说:“你命好,有娘生,有娘疼;我却是有娘生,没娘疼啊!”母亲看着他说:“你是男孩子,想开点。只要心好就好。”小叔说:“大嫂,你这样的好心肠,一定上天堂的。”我想了半天说:“我现在知道了,您是比我妈妈还要大的妈妈,我就喊您大妈妈吧。”这个“大”在我心中是伟大的意思,只是我当时还不会说。
放下笔,我走到她老人家肖像前,深深膜拜,默默祈祷,喊一声:
亲爱的大妈妈,敬祝您在天堂里与大伯团圆,生日快乐。
琦君
1997年12月30日深夜
年轻人喜欢向前看,老年人喜欢向后看--沉湎在过去的回忆里。琦君的作品有情,情是人世间最感人至深的。琦君的作品,回忆自己的影子,不仅是老年人喜欢,唤起童心的喜悦,年轻人也爱读她的文章,由于文中有情。
——詹悟
琦君的散文和李后主、李清照的词属于同一传统,但她的成就、她的境界都比二李高。我真为中国当代文学感到骄傲。我想,琦君有好多篇散文,是应该传世的。 ——夏志清
年轻人喜欢向前看,老年人喜欢向后看--沉湎在过去的回忆里。琦君的作品有情,情是人世间最感人至深的。琦君的作品,回忆自己的影子,不仅是老年人喜欢,唤起童心的喜悦,年轻人也爱读她的文章,由于文中有情。 ——詹悟
琦君是文坛的长青树,她的作品陪伴我们成长,也启示我们欣然面对人生的每一阶段。我们相信,喜爱文学的人都和琦君一样,永是有情人。 ——洪淑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