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2-18 12:48
永源镇,隶属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位于道外区东部,东隔蜚克图河与宾县永和乡相望,南与阿城区蜚克图街道交界,西与民主镇、香坊区向阳镇相连,北与巨源镇接壤。区域面积为160.13平方千米(2018年)。
永源镇原名榻龙沟。据说,清代道光元年(1821年),道光皇帝把黄河两岸居民移来垦荒立屯,因是奉“圣旨”迁来,群众称“随龙”而来,故定名“榻龙沟”。
清代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属吉林省宾州府,设宾臻区(宾州府第十二区)。
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有阎、邱两大富户在此开设烧锅,起名“永增源”,遂以商号名称为村镇名称。
民国五年(1916年),属滨江省阿城县天理村。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永增源保,下辖21甲。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设永源村,下辖5屯。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改为永源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与巨源乡合并为双源区。
1950年5月,改设第七区。
1956年,分为永源乡、永和乡,后永和乡并入永源乡。
1958年9月,改为永源公社。
1960年,划归哈尔滨市太平区,改为太平公社永源分社。
1962年,划归阿城县,改为永源公社。
1984年9月,改为永源乡。
1985年3月,改为永源镇。
2006年8月,划归道外区。
2011年,永源镇下辖振兴、三塔、永粮3个社区和永源、南岗、双源、东川、永平、富民、长兴、东华、永和、永乐、红军11个行政村,下设38个居民小组、112个村民小组。
2019年,永源镇下辖三塔街社区、永粮街社区、振兴街社区3个社区和永源村、南岗村、双源村、东川村、富民村、永平村、长兴村、东华村、永和村、永乐村、红军村11个行政村。
永源镇政府驻永源镇永源村。
永源镇位于道外区东部,东隔蜚克图河与宾县永和乡相望,南与阿城区蜚克图街道交界,西与民主镇、香坊区向阳镇相连,北与巨源镇接壤。区域面积为160.13平方千米(2018年)。
永源镇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丘陵漫岗地,东部多平川地。
人口数据
2011年,永源镇总人口为39310人,其中男性19880人,女性19430人。另有流动人口4342人。
2017年,永源镇常住人口为38563人。
2018年,永源镇户籍人口为38977人。
民族构成
2011年,永源镇有汉族、满族、朝鲜族、回族4个民族。其中,汉族38348人,占总人口的97.6%。
2010年,永源镇玉米单产1300斤,大豆单产400斤,粮食总产1.1亿公斤;有四家规模养猪场、两家规模养牛场、一家仔猪交易市场拉动作用明显,各类养殖大户近百户,猪存栏2万头、牛存栏3 000头、年交易仔猪100头。
2011年,永源镇有耕地面积16.4万亩,主要种植玉米、大豆、西瓜、香瓜、蔬菜,农业总产值4368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940万元,比2010年增长95%。全年生产总值30亿元,工业总产值21亿元,农业生产总值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420元,同比增长15%;招商9家企业,引资额1.63亿元,其中省内企业6家,引资1亿元;省外企业3家,引资6300万元。
2017年,永源镇有企业66个,企业从业人员625人,工业企业35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个。
2018年,永源镇有工业企业35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20个。
1990年,永源镇有中小学18所,中小学生4981人,中小学教师276人。其中,中学3所,中学生956人,中学教师119人。
2011年,永源镇有文化站1个,文化活动中心11个;图书室15个,藏书10万余册;业余乒乓球队、篮球队、街舞队、秧歌队;业余创作队伍成员1000余人。同时,5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2%。
2011年,永源镇有医院1个,病床55张,专业卫生人员15人。
2011年,永源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543户、1446人,支出183.9万元,比2010年增长66%,月人均106元,比2010年增长66%;供养农村五保168人,支出43.4万元,比2010年增长76%。
永源镇距哈尔滨东站20千米,距成高子火车站19千米,哈同一公路、哈同二公路横贯境内东西;阿巨公路纵穿境内南北。
2011年,永源镇有客运运输线路6条,年客运总量100万人次,年货运总量109.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