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05 08:52
汇率变动(fluctuations in exchange)是指货币对外价值的上下波动,包括货币贬值和货币升值。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可以被转换成其他货币的价格。汇率变动是指汇率发生变化,或某货币相对于另一个货币价值的改变。引起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如贸易、通货膨胀等。
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确定了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的地位。因为人民币并未规定金比价,最初与美元的汇率是根据“购买力平价”方式确定。但建国初期恶性通胀的蔓延,造成人民币兑美元汇价一降再降,从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旧人民币,调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元旧人民币。从1950年3月至1952年底,随着国内物价由上涨转变为下降,以及朝鲜战争造成美国及其盟国接连宣布一系列对中国的“封锁禁运”的措施,中国为推动本国进口亟需的物资,逐步调高人民币汇价,到1952年12月份,人民币汇价已经调高至1美元=26,170元旧人民币。
1955/3/1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新人民币按照折合比率1:10,000兑换旧人民币,人民币汇率也随着大幅调整至1美元=2.4618元新人民币左右。
1955-1971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是1美元折合2.4618元新人民币。
1962年 第三套人民币发行。
在整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中国经济尽管曾出现过通胀等情况,但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维持相对的稳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是高度计划的经济体制,几乎所有的物价都是受到严格计划控制的,人民币汇率也是如此。
1971/12/18布雷顿森里体系出现问题,美国不再追求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价,宣布美元兑黄金官价贬值7.89%,人民币汇率相应上调为1美元合2.2673元人民币。
1972-1979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中国这一时期频繁调整汇率,在确定汇率时,中国采取盯住加权的“一篮子”货币的方法。这一时期人民币汇价政策的直接目标仍是维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针对美元危机不断发生且汇率持续下浮的状况,人民币汇率变动较为频繁,并呈逐渐升值之势。1972年为 1美元=2.24元人民币;1973年1美元=2.005元人民币;1977年为1美元=1.755元人民币。
1978 中国开始市场经济改革之路。
1979 作为经济改革的一部分内容,并为了刺激出口,中国政府启动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允许企业留有一定比例的外汇。
1981/1 由于中国的物价一直由国家计划控制,存在严重的价格失调,形成了国内外市场价格相差悬殊,外贸企业亏损的状况,这就使人民币汇价不能同时照顾到贸易和非贸易两个方面。为了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起实行两种汇价制度,即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继续保留官方牌价用作非贸易外汇结算价。这就是所谓的“双重汇率制”或“汇率双轨制”。从1981年1月到1984年12月期间,中国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贸易外汇1 美元=2.80元人民币;官方牌价即非贸易外汇1美元=1.50元人民币。
1983/9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执行央行的职责,剥离传统商业银行业务。
1985/1/1 中国取消了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币。
1987 第四套人民币发行
1991/4/9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人民币被严重高估,出口企业亏损严重。中国开始对人民币官方汇率实施有管理的浮动运行机制。国家对人民币官方汇率进行适时适度、机动灵活、有升有降的浮动调整,改变了以往阶段性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做法。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实行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即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多重汇率制度。
1994/1 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定为1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同时,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度,禁止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改革汇率形成机制。这次汇率并轨后,中国建立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994/4 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成立,负责银行间的外汇交易。
1996/4 中国消除了若干在经常帐户下非贸易非经营性交易的汇兑限制;7月,又消除了因私用汇的汇兑限制,扩大了供汇范围,提高了供汇标准,超过标准的购汇在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核起初后即可购汇;将外商投资企业也全面纳入全国统一的银行结售汇体系,从而取消了经常项目汇兑限制。
1996/11/27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致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从此不再限制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的经常性国际交易支付和转移,不再实行歧视性货币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但此时中国对于资本项目仍加以限制。由于中国担心金融危机可能引发资本外逃, 所以中国对资本流出的限制非常严格。
1999 第五套人民币发行。
2001/12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03 美国参议员Schumer首次向国会提出人民币汇率问题。
2004 中国银行(2.62,0.04,1.55%)垄断外汇业务的年代成为历史,金融机构被允许从事外汇交易。
2005/7/21 中国启动汇改,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立即升值2.1%。
2006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上升到创纪录的2,330亿美元,两位美国参议员联合向国会提交提案,若中国不允许人民币升值,将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课以重税。
2008 人民币自2005年汇改以来已经升值了19%,但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停止了升值走势。中国央行与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香港、白俄罗斯和阿根廷签署货币互换协议
2009 人民币依然是只能在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由于中国担心资本的跨国流动会冲击到金融体系,资本项目下的兑换仍然受限,人民币离完全的自由兑换的目标似乎还遥不可及。
2010 中国稳定人民币币值的策略,遭遇到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巨大压力。
2020 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双收复7.0关口。
(一)升值(revaluation)与贬值(devaluation)
是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的两种形式。
在这个制度下,政府以法定的含金量来规定货币的价值,称为法定平价。增值就是政府以法令形式提高本国货币的含金量,降低外汇汇率。因此也称法定升值;贬值是政府以法令形式降低本国货币含金量,提高外汇汇率,因此亦称法定贬值。
(二)上浮(appreciation)与下浮(depreciation)
是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化的两种形式,在该制度下货币汇率随时常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当外汇求过于供时,其汇率会由下往上升高,称为上浮,意味着该国货币升值。
当外汇供过于求时,其汇率就会由上往下降低,称为下浮,意味着该国货币贬值。如果中国货币持续上涨就会影响汇率上浮的下浮
(三)高估(overvalution)与低估(undervaluation)
是指货币的汇率高于或低于其均衡汇率。
高估:假定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交易按官方汇率保持在Eo水平上(Eo以直接标价法表示)。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其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就会发生变化(图1左),外汇供给曲线左移至S'(外汇供给相对减少),或外汇需求曲线D右移至D'(外汇需求相对增加),外汇供小于求部分为OG,供求均衡点从O升到O',新的均衡汇率是E1。如果官方汇率仍保持不变,便是本国货币高估,或本国货币价值应下调而没有下调。
低估: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其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图1右),外汇需求曲线D向左移到D'(外汇需求相对减少),或外汇供给曲线S向右移到S'(外汇供给相对增加),外汇供大于求部分为OG,供求均衡点从O降至O',新的均衡点是E1。如果官方汇率仍然固定在Eo,则表明本国货币低估,或本国货币应上升而没有上升。
(一)国际收支状况。在间接标价法下:当一国对外经常项目收支处于顺差时,在外汇市场上则表现为外汇(币)的供应大于需求,因而本国货币汇率上升,外国货币汇率下降;反之,当一国国际支出大于收入时,该国即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在外汇市场上则表示为外汇(币)的供应小于需求,因而本国货币汇率下降,外国货币汇率上升。
(二)通货膨胀率的差异。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时,其商品成本加大,出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必然上涨,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会削弱,引起出口减少,同时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竞争力,造成进口增加,从而改变经常账户收支。此外,通货膨胀率差异还会通过影响人们对汇率的预期,作用于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反之,相对通货膨胀率较低的国家其货币汇率则会趋于升值。
(三)利率差异。当一国的利率水平高于其他国家时,表示使用本国货币资金的成本上升,由此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供应相对减少;另一方面也表示放弃使用资金的收益上升,国际短期资本由此趋利而入,外汇市场上外汇供应相对增加。本、外币资金供求的变化导致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反之,当一国利率水平低于其他国家时,外汇市场上本、外币资金供求的变化则会降低本国货币的汇率。
(四)财政、货币政策。一般来说,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造成的巨额财政收支逆差和通货膨胀,会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会减少财政支出,稳定通货,而使本国货币对外升值。
(五)汇率预期。对汇率的心理预期正日益成为影响短期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心理因素只有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才会产生并起作用。
(六)外汇投机力量。投机者如果预期某种货币将升值,就会大量购进该种货币,从而造成该种货币汇价的上升;反之,投机者若预期某种货币将贬值,就会大量抛售该种货币,从而造成该种货币汇价的即刻下跌。投机因素是外汇市场汇价短期波动的重要力量。
(七)政府的市场干预
(八)经济增长率。一般来讲,高经济增长率在短期内不利于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行市,但从长期看,却有力支持着本币的强劲势头。
(九)宏观经济政策。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对汇率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各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与紧的搭配上。
(一)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收支的影响
汇率变动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到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一国货币的对外贬值有利于该国增加出口,抑制进口。反之,如果一国货币对外升值,即有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汇率变动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如同其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二)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一是对贸易品价格的影响;二是对非贸易品价格的影响。
(三)汇率变动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汇率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本币对外贬值后,单位外币能折合更多的本币,这样就会促使外国资本流入增加,国内资本流出减少;二是如果出现本币对外价值将贬未贬、外汇汇价将升未升的情况,则会通过影响人们对汇率的预期,进而引起本国资本外逃。
(四)汇率变化对外汇储备的影响。货币贬值对一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储备货币的汇率变动会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汇率的频繁波动将影响储备货币的地位。
(五)汇率变动对一国国内就业、国民收入及资源配置的影响。当一国本币汇率下降,外汇汇率上升,有利于促进该国出口增加而抑制进口,这就使得其出口工业和进口替代工业得以大力发展,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国内就业机会因此增加,国民收入也随之增加。反之,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该国出口受阻;进口因汇率刺激而大量增加,造成该国出口工业和进口替代业萎缩,则资源就会从出口工业和进口替代业部门转移到其他部门。
(六)汇率变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小国的汇率变动只对其贸易伙伴国的经济产生轻微的影响,发达国家的自由兑换货币汇率的变动对国际经济则产生比较大的,甚至巨大的影响。
经济和股市
在理想状态下,不同国家的货币比值反映的是购买力的差异。然而现实中,汇率既可以是国家信用水平的标志、政府调节经济的工具和贸易战的武器,也是技术层面上交易商之间博弈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在制度上走过了政府绝对管制、官方和民间渠道的双轨制、有控制的市场化等阶段,正朝着完全自由兑换的方向逐步迈进。
从趋势上看,1981年至1995年,人民币兑美元官方汇率由1.55比1一路下行至8.46比1;随后的十年间,汇率就稳定在8.3比1的水平上。自2005年起,市场化进程启动,人民币在经济基本面和各种外部因素推动下开始走强,累计升值26%。按照资产价格的长期波动周期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来判断,升值的趋势很可能要延续至2015年,届时可能5.3元人民币就兑换1美元。如果考虑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导致的需求上升,那么2015年到2025年这十年可能又是一个升值周期。在本币牛市的前景下,经济和股市会作何表现呢?
日本的历史经验表明,上涨的汇率可能会对经济产生阶段性或局部消极影响,但整体而言利大于弊,对于股市来说利好的几率更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坚挺的日元提升了日本在海外的资产购买力,增强了企业跨国经营并购的实力,加快了日元国际化进程,推动东京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日元持续走高,实际有效汇率分别累计上涨了28.6%、26.3%和31.7%;虽然2000年以来回落了34.8%,仍有39.5%的累计涨幅。自70年代以来,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由18%降至不足1%的水平。在汇率加速上涨的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日元指数分别由95点和105点涨至123点和148点,GDP增速由6.7%和8.7%降至2.2%和-0.9%。这其中既有出口因汇率走强而放缓的因素,更多的是房地产泡沫破裂、金融机构流动性紧张造成的危害,长期而言是日本经济结构老化的结果。
观察GNP(国民生产总值)和海外净收入数据可以发现,日本经济的扩张脚步并未停歇,汇率在这里发挥了积极作用。1994年,日本GDP的季度均值为123.94万亿日元,而GNP则为460万亿日元;2012年分别为118.95万亿日元和520万亿日元,相当于在境外“再造”了两三个日本。同期日本贸易顺差在GDP中的占比由4%降至-1%,而海外净收入占比则由1%升至4%。日本股市在1970年至1989年间涨幅惊人,日经225指数由2402点涨至38915点,年均复合收益率高达14.5%;在80个季度中,只有11个出现调整,幅度显著的只有1987年第四季度(主要受累于华尔街的短暂“股灾”)。上市公司市值总额占比GDP最高达到145.5%。当然这其中地产泡沫发挥了主要作用,但汇率走强导致热钱流入也是重要因素。后来泡沫破裂,股指在过去20多年来累计下跌了66%,基本上稳定在8400点至21500点的区间内,相当于历史高位的22%至56%。但投资并未远离股市,入市资金不减反增,在鼎盛时期的1989年,证券投资组合的资金净流入额为69.5亿美元,2010年时增至403亿美元(数据来源于World Bank)。
虽然我国正处于调整转型的困难时期,本币升值积压了出口企业的盈利和市场,但过去几年来政府推出的几项重要调控措施有望帮助经济趋利避害。一是抑制房地产泡沫,二是促进国内消费需求,三是大力促进产业创新升级,而逐步展开的改革也将释放中长期制度红利。因此有理由期待,在低估值的市场环境下,在强势人民币的带动下,A股有望走出一波2年至3年的慢牛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