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图

更新时间:2024-06-08 18:16

《汉宫图》是宋代画家赵伯驹的画作,该幅作品为一纨扇形式之小册页,然而不论画树石、远山 、人物、车马、楼阁、家俱都非常详实仔细。其中树石、远山的画法与南宋画院马夏风格相同,是南宋院画流行的形式,楼阁的结构谨严写实,比例正确,用笔极为工整细腻,尤其采正面透视,将屋内陈设一一呈现在眼前。在庭园的布置上,更有匠心独运的设计,借远山入内庭,再饰以假山、林木,繁复中有深邃之意,使得景色更加细致动人,呈现极其浪漫的气氛。

画作内容

该幅界画汉宫,宫中设步幛,幛外有牛羊车辂帏幔。障内宫娥彩女,列队两行,各执法器,簇拥著一妇人,后从五箑,前有饩羊,迤迤逦逦登高台,当是登殿堂面银河而乞巧。人物虽小,然姿态婀娜,神情动人。人物之结体较修长,为南宋典型风格。此幅傅彩古艳,笔细而沈著有力。屋顶采“单檐歇山式”,平梁上有丁华木抹头栱,此种较朴质简单之处理,为宋代建筑典型的结构形式,斗栱清晰工整,显示界画之严谨。持平而论,以界画而言但要法式严整,尺度於规矩之内又要不失刻板,笔墨要灵活而不逞任,因此画界画非要有高超之技巧不可。观此楼台之结构谨严写实,比例正确,用笔极为工整细腻,尤其采正面透视,将屋内陈设,一一呈现眼前,更有点出景深之效果,为界画中之佼佼者。而其於庭园之布置上,亦有匠心独运之设计,借远山入内庭,再饰以假山,穿内堂,繁复中有深邃之意,使得景色更加细致动人,呈现出极其浪漫的气氛。

创作背景

界画是中国画的一个画科,是以宫室、楼台、亭阁、屋宇为题材,用界笔直尺为辅助工具的一种绘画,多用以描绘建筑物,故又称为“宫室”或“屋木”,由于界画主要以楼台殿阁等建筑物为题材,故它与我国建筑的兴起与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其历史悠久,到了宋代已日臻完善。从唐代墓室壁画中的建筑物言,当时已有界画。如唐代《洛阳楼》。五代郭忠恕是有名的界画家,且有作品流传。赵士元、董源亦能界画。宋卫贤、高克明亦善界画。北宋有《雪霁江行图》、南宋有《观朝图》,以及赵伯驹《汉宫图》轴,都是古代画家的界画中的杰作。

艺术鉴赏

清高宗乾隆于画上题识,认为此幅为汉武帝会西王母的故事,检视画面人物布置,气氛之呈现,与汉武帝会西王母的故事情节不符。以画面来论,此幅仍画汉宫七夕故事,描写宫娥彩女们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七夕,登上穿针楼乞巧习俗,宫女嫔妃们长年蛰居宫中,藉双星银河故事,特意装扮一番,登楼乞巧,祈愿得巧,画中将这妇女界裏一年一度的大事,描绘得绮丽而繁华,富贵中不失浪漫情境,虽不能说汉代宫廷乞巧即是这般模样,但也可说南宋宫廷中的真实情况就是如此热闹而具诗情画意。

七夕对古代妇女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她们会在七夕的晚上,在高楼上祭拜织女,希望能有织女般的巧手。该幅画中描绘的便是宫廷后妃在七夕时节登高楼向织女乞求得巧的活动,以界画画宫殿庭园,园内设步幛,幛外有牛羊车辂帏幔。幛内宫娥彩女,列队两行,手拿著各种乐器、法器,簇拥著一位贵妇,穿过假山,登上高台向银河乞巧。人物虽小,不过姿态婀娜,神态动人。人物较修长,是南宋典型的风格。

画面的右侧绘有富丽堂皂的宫殿,雄伟壮观。在宫中设步帐。帐外牛马车驾,有的停歇在帐外,有的还在缓缓向宫殿行进。帐内宫女两行,宫女穿着大致相似,着束袖短上衣,下身穿长裙。上衣短,下裙长,袖口窄,下角圆。宫女各执法乐,拥簇一妇人。后从五笔,前有饩羊。汉宫两侧有穿天的松树和其他树木。松树挺拔直上,枝叶茂密,将汉宫掩映在松荫下。宫前和两侧还植有花木,鲜花盛开。宫前还陈设有四只铜铸的香炉。殿内陈设着诸多古物。汉宫左侧为一座座山,造型奇特,玲珑剔透。汉宫后为一座座群山,山峰林立,山间树木丛生,与峰相映辉。清高宗(弘历),曾以为汉武帝七夕会西王母事,但细察此画恐不类。画中的人物刻画得十分细微,宫女矫小玲珑,五官细小,身材修长,左摇右晃,姿态多样,表情不一。敷彩古艳,用色以红、绿、蓝为主,间以褐、白、朱、赭等色,画面明快,对比强烈,有浑厚感。笔细而沉着有力。整个画面环境,树石、宫殿相伴,人景结合默契,此为极精品。

作者简介

赵伯驹(1120年-1182年),为宋太祖七世孙,赵令穰之子。字千里,善画山水、花禽、竹石,尤长于人物,精神清润,能别状貌,使人望而知其详也,多作小图,流传于世,楼阁界画尤妙。该幅无名款,诗塘上有明朝董其昌题,定为赵伯驹之作:“赵千里学李昭道宫殿,足称神品,董其昌审定。”据画史上的记载,观此幅,虽为一纨扇形式之小册页,然不论于人物、车马、楼阁、家俱、树石、远山皆赅备。而其中树石、远山之画法与南宋画院之马夏风格相埒,是南宋院画流行之形式,画法纯熟,在用笔、用色上皆精谨、写实,是相当精采的作品,印证画史对赵伯驹之描述与评价,应可相信是赵伯驹之作。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