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黑猪

更新时间:2023-01-05 01:48

汉江黑猪可分为大耳黑猪和小耳黑猪两大类型,产于陕西省南部汉江流域。

产地环境

汉江黑猪产于陕西省南部汉江流域。汉江流域,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江由西向东贯流全境。地处北亚热带与南温带交接地带,具有亚热带气候特点,地形复杂,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薯类和豆类等。农副产品丰富,青绿饲料多样,为发展养猪业提供了良好的饲料条件。

地理分布

汉江黑猪主要分布于汉中地区的略阳、勉县、留坝、宁强、南郑、城固、洋县、西乡、镇巴和安康地区的平利、镇坪、安康、旬阳、紫阳、汉阴、白河、宁陕,石泉等县、市,汉江下游的湖北郧阳地区亦有分布。

品种特征

汉江黑猪可分为大耳黑猪和小耳黑猪两大类型:大耳黑猪,又可分为“狮子头”和“马脸”二型。马脸型猪体型大,头长,脸直,身长,腿。数量极少。现存的主要是狮子头型猪。狮子头型猪头短宽,面微凹,额纹较深,耳大下垂,达于嘴角或与嘴齐,形如蒲扇,耳根较软,嘴筒粗。单脊背,腰微凹,腹大下垂,臀斜。四肢较粗,后肢卧系。公猪阴囊小而皱缩。皮肤紫红色,间有白鼻吻、蹄冠白沙毛者。被毛稀疏,黑色,尾有粗长毛,脸部多有长毛,鬃毛粗长。乳头粗大,14枚左右。小耳黑猪,头小,嘴尖,额纹较浅,耳小而薄,耳根较硬半下垂,仅达眼下,形如杏叶。脸部多有长毛,鬃毛粗长,被毛稀疏、黑色,尾细长,皮肤灰白色。单脊背,斜臀,腹大,四肢细小、直立、不卧系,后肢前踏,间有白鼻吻、蹄冠白沙毛者。乳头细小,12~14枚。

品种性能

成年公猪,农户中饲养平均61.40公斤,国营农场饲养平均为137.56公斤。母猪农户饲养平均67.00公斤,国营农场平均为91.93公斤。在中等营养水平下,5个半月龄体重从33.37公斤开始肥育,到8月龄时屠宰,体重达73.75公斤,平均日增重561克,屠宰率66.01%,饲料利用率为1:3.35公斤混合精料,瘦肉率49.28%,肉色鲜红,肌纤维细。

繁殖性能

公母猪性成熟早,小公猪20日龄左右就有爬跨行为,50—70日龄就具有配种能力,小母猪60日龄时发情,农村公猪一般3—4月龄,母猪4—5月龄时开始配种,国营农场的公猪6—8月龄开始利用。母猪产仔数,初产平均为8.33头,经产为10头。

以汉江黑猪为母本同国内荣昌猪、汉中白猪杂交效果较好。如汉江黑母猪同汉中白公猪杂交,日增重优势率达10.4%,而汉江黑公猪同汉江白母猪杂交的日增重优势率为28.84%,平均日增重为545克。而汉江黑母猪与苏白公猪杂交,产仔数比汉江黑猪提高1.33头。杂种优势率为8.42%,22月断乳窝重比汉江黑猪提高10.82公斤,杂种优势率为7.64%。 生产力特点汉江黑猪是我国秦巴地区的古老地方品种,属华北型和华中型之间的过渡型品种,具有性早熟、生长快、肉细味香,耐粗饲、耐潮湿、性温驯、适应性强等特性。因分布地区不同,群体中形成大耳和小耳黑猪类型。大耳黑猪体型大,骨大皮松晚熟,分布在交通不便山区。小耳黑猪体型小,皮薄骨细,早熟易肥肉质细嫩,分布在平原和坝区。从猪种资源特性和对饲料的利用率及其杂交利用效果来看,汉江黑猪坝区应发展小耳型,山区发展大耳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