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璧礼

更新时间:2023-12-06 10:00

托马斯·汉璧礼爵士(Sir Thomas Hanbury 1832-1907),英国籍商人、慈善家、园林设计师、英国林奈学会会员。1832年出生在英国萨里郡克拉彭。

托马斯·汉璧礼爵士(Sir Thomas Hanbury 1832.6.21-1907.3.9)

汉璧礼于1832年6月21日出生于萨里郡克拉彭的贝德福德路,他是其父丹尼尔·贝尔·汉璧礼(Daniel Bell Hanbury 1794-1882)的第四个孩子暨第三个儿子。其母为瑞秋·汉璧礼(Rachel Hanbury c.1802-1876)。汉璧礼的长兄,丹尼尔·汉璧礼(Daniel Hanbury 1825-1875)是一位植物学家暨生药学家。汉氏家族从属贵格会(Quakers),并且始自17世纪即为基督教公谊会(Society of Friends,即贵格会的正式名称)的成员。汉璧礼早年在克罗伊登(Croydon)和埃平(Epping)的贵格学校就读,且终身为贵格会会员。

1849年起,汉璧礼在伦敦民辛巷(Mincing Lane)的的威廉·詹姆斯·汤普森茶行(William James Thompson & Sons) 供职。汉璧礼1853年来华,在刚刚开埠10年的上海与三人齐办汉璧礼洋行(Hanbury & Co.,),主营丝、茶进出口贸易;1857年原行解散后,改其名为宝威汉璧礼洋行(Bower, Hanbury &Co.,)。新行扩增业务至货币贸易及棉花经纪。由于经营洋行带来的巨额利益,汉璧礼身价猛增,并于1865年4月25日的租界工部局会议上当选为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成为上海公共租界西人纳税人会议的首领。对公共事业十分关注。同年,汉氏引进西方菜场机制,在今金陵东路延安东路西藏南路的空地上搭建起若干个大棚,命名为“中央菜市场”,按照西方近代城市的市政管理模式辟建的,菜贩纳捐后给予固定摊位,同时制定菜贩租用摊位的收费标准。但不为华人接受。直至1892年修建的“虹口三角地菜场”才使菜市场不仅生存下来,而且还日益壮大,最终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菜市场延续至今。1871年捐资扩大拥有10间房屋的欧亚混血儿学校(即“Eurasia School”,一译“尤来旬学校”,由邦妮夫人始建于1869年),教育欧亚旅沪混血儿侨童,并成立一个委员会管理该学校。汉璧礼也是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的执行董事,中国第一封电报(从上海到香港)亦从他的办公室发出。

汉璧礼在1866年至1869年期间在欧游览,并于1867年在法国蔚蓝海岸驻留。尔后,汉氏在意大利拉莫托(La Motola)拉购下一处废弃庄园,并计划借助其兄的园林技术在此修筑一植物园。汉璧礼于1868年在布里斯托于凯瑟琳·阿德汉姆·碧丝(Katharine Aldham Pease)成婚,两人于1869年共同造访中国,汉璧礼遂忙于在华业务。汉璧礼与其妻育有三子一女,分别为塞西尔(Cecil)、贺拉斯(Horace)、丹尼尔(Daniel)与希尔达(Hilda)。

1868年12月,汉璧礼在欧洲期间,雇请植物学家暨园林设计师路德维希·温特在意大利的拉莫托拉(La Motola)设计汉璧礼庄园(英语:Villa Hanbury,意大利语:Giardini Botanici Hanbury),该花园于1882年接待了维多利亚女王的造访。曾拜访该园的名人亦囊括康诺特公爵皇太子亚瑟(Prince Arthur,Duke of Connaught 1850-1942)、阿尔巴尼公爵皇子利奥波德(Prince Leopold, Duke of Albany 1853-1884)、萨克森国王阿尔伯特、拿波里王子、清朝驻欧公使郭嵩焘等。

1871年,汉璧礼离沪到意大利其庄园内定居。

1882年,汉氏提出以只收欧亚混血儿及以其名字命名为条件,将所办学校赠给工部局,工部局以还不具备接收条件为由予以回绝,但开始对该学校实行年度资助。1889年,将欧亚混血儿学校与新成立的“幼儿之家”的幼儿园合并,成立“汉璧礼蒙养学堂”,并把学校移交工部局管理。1890年,公共租界工部局接收该学堂,改为“公立暨汉璧礼西童公学”,成为工部局第一所局立公学。1891年,又在蓬路(即文监师路,今塘沽路117号)15号为该校修建新校舍。而该校学生也从欧亚混血儿扩大至多个国籍的贫困儿童。1892年,汉璧礼向工部局捐款5万元用于文化事业,工部局遂于次年在有共济会背景的上海公学基础上成立上海西童公学(Shanghai Public School ),该校原校舍在蓬路和乍浦路口,并于1914年分成男女校。其中,西童公学男校(Shanghai Public School for Boys)原址设在蓬路23号,后迁至北四川路200号(今上海市复兴初级中学内)。1893年,汉氏曾回上海,捐助5000两给慈善机关,另捐献100株适合种植在公共街道的梧桐树。工部局以其名字命名了租界内一条马路为汉璧礼路(即今汉阳路)。1894年,获上海开埠五十周年纪念章。1895年,汉璧礼捐赠4000两给校舍基金以建造蓬路和乍浦路口西童公学新校舍。

1907年3月9日,汉璧礼在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因佩里亚省的拉莫托拉(La Mortola)的自家庄园逝世,享年75岁。

1914年,原“汉璧礼蒙养学堂”分成’汉璧礼男童公学”和“汉璧礼女童公学”,之后两者分别成为“公立暨汉璧礼西童男校”和“公立暨汉璧礼西童女校”。

1930年,工部局为纪念他,把北四川路的西童公学男校(Shanghai Public School for Boys)和“汉璧礼男童公学”合并,更名为”公立暨汉璧礼西童男学”(Public & Hanbury School for Boys)该校抗战期间迁至沪西地丰路10号与西区西童公学合并,日后成为了“公立暨汉璧礼侨童男校”(今市西中学)的一部分。

汉氏遗产根据其遗嘱,由工部局建立了“汉璧礼基金会”,主要用于发展上海文教事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