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造步枪

更新时间:2024-02-23 23:41

汉阳造步枪(英文:Hanyang Rifle,或Hanyang 88 rifle),是中国汉阳兵工厂仿制生产步枪。

发展沿革

历史背景

汉阳造步枪正式名称是仿德国1888式(后来是1898式)步枪。其原型主要是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1888年,德国枪械委员会在改进德国毛瑟1871/1884式步枪的栓式枪机结构基础上,结合了法国1886年研制出的发射无烟火药子弹的小口径勒贝尔步枪的枪管和来复线。委员会88式步枪也是德国第一款无烟火药枪,而当时世界上的步枪子弹基本上都是黑色火药的。

汉阳造步枪原型为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Gewehr 88或简称Gew 88),由于该枪存在着装弹退弹困难、抽壳可靠性不佳、容易炸膛等问题,1898年德国军方采用毛瑟1898式步枪将其取代。该型步枪遂转售给土耳其、非洲一些国家和中国清政府。

德国将汉阳造步枪设计资料和生产机械卖给了清政府。从1896年开始,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该型步枪,定名为八八式。1899年江南制造局也开始生产此型步枪,一直到1944年,汉阳造步枪在中国前后生产了将近50年,为当时中国生产时间最长的一种轻武器,也是自清政府的新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内各个武装部队的轻武器装备的主要枪型。

汉阳造步枪是清末洋务派大臣、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在汉阳设立的汉阳兵工厂所制造的步枪。虽然当时广东已有省城内广东机器局,城外增步军火局,又在1887年,于广州大北门外番禺县属的石井墟设石井西局,创建制造枪弹厂一所,但是规模太小,制枪又多用为手工。张之洞决定重新购置机器,建设新厂。

此事经张之洞与清政府驻俄德奥荷四国大使洪钧及接任的许景澄的合作下,与德国力拂厂(Ludwig Loewe)商定,购买可日产50杆11毫米口径(.43 Mauser)、毛瑟1871/84型步枪的机器及附属设置。

毛瑟1871/84型步枪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继任的两广总督李瀚章不愿负担未清的尾款,以及将来开办后的经常性开支。朝野一阵讨论之后,张之洞在1890年争取到在湖北设厂,决定因素是湖北有大冶县产铁。

1891年,张之洞听说了新型德国制式步枪1888式。在5月电请许景澄,改订制造小口径步枪机器,此项变更,又追加了45万马克。采用新型步枪对中国兵工事业最大的冲击,是计划采用无烟火药和金属包裹弹头,是当时世界各国都是先进技术,中国工业能力是无法支援的。同年,江南制造局首先制出了使用无烟弹药的快利步枪。当时的世界各国,包括美国在内,主要使用黑火药装填子弹的单发步枪,因此八八式步枪可说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武器。

1894年4月,汉阳造88式步枪厂房落成,逐渐开工。到了6月14日,制枪厂不慎,引发大火,将房屋及设备全部烧毁。此事由开议至此已达六年,竟落得如此下场,当时颇有人以为干脆停办。张之洞继续推动建厂之事,并奏议建立配套的汉阳钢药厂,制造钢材和无烟火药。1895年冬,重建完成,正式开始生产。

由此,开始时一波三折的汉阳造步枪,一直生产到1944年,经历了半个世纪,其寿命超过了任何一种曾在中国生产过的武器。

进入民国之后,由于北洋政府财务匮乏,又连年战乱,汉阳造的生产非常不规则,多时可达每日200支,但有时因材料用尽,无力添购,直至停工待料的局面。

根据中国近代兵器工业记载,1912年至1927年,汉阳兵工厂一共生产步枪577982支;但并未注明该数字由何得出。1937年7月,抗战开始武汉地区立即受到日军占领的威胁,湖北兵工厂改名为第一兵工厂,1938年初奉命向后方迁移,先迁往湖南辰溪,后枪厂又迁往四川重庆,1938年7月并入21兵工厂,1939年1月在重庆复工生产,改名为汉式七九步枪。据有关资料统计,至1944年汉阳造步枪停产之各时期产量如下表:

建兵工厂

汉阳兵工厂位于湖北省汉阳县大别山,龟山脚下,面对襄河,水陆交通方便。初名湖北枪炮厂,包括:炮架、炮弹、枪弹3厂。1904年,湖北枪炮厂改名为“湖北兵工厂”,后又称“汉阳兵工厂”。隶属驻省总局,委任各司道为总办。

中法战争结束后,张之洞痛定思痛,提出自炼钢铁、自制枪炮,方为“自强持久之计”。他筹建的汉阳钢铁厂、汉阳兵工厂向当时钢铁工业最发达的英国和兵器工业最先进的德国定制机器。使得铁、枪二厂一开始便处在高起点上,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张之洞又以大而全为建厂原则,“所有子弹火药、铜料贵在能够自制,无一外购。”枪炮厂内,又设无烟药、罐子钢(用于生产枪炮所需低磷优钢)等厂,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有械无弹、无料制械的局面。

仿制进程

汉阳兵工厂(先前称湖北枪炮厂)是中国晚清及民国初期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兵工厂,在50多年的仿造M88步枪过程中,不断严格控制材料、改进工艺、修改产品设计,对提高M88步枪质量的功劳功不可没。汉阳兵工厂从1893年开始仿制M88步枪。1904年,在德国自己改进的基础上,该厂去掉了枪管外面的套筒,增加上护木,枪管外径由13.4毫米加粗到14.8毫米,改进后的仿德M88步枪被人们称为“汉阳造”步枪。1910年,将直立式框形表尺(分划5~20)改成德M98步枪上的弧形表尺(分划1~20)1913年,刺刀座由头的侧面改到枪口正下方。1930年,将节套、枪机、刺刀的热处理工艺革新成渗碳淬火一次完成M88步枪在中国吃香50多年,与汉阳兵工人的“仿中创”、不断提高质量密不可分,与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密不可分

由于该枪的主要生产者为位于湖北汉阳之汉阳兵工厂,因此一般称之为汉阳造步枪。同时,因前期进口的德国产1888式步枪采用了全长式枪管套筒,国内前期的仿制品也采用了全长式枪管套筒,故其早期枪型也被称之为“老套筒”。

1904年,汉阳兵工厂对此枪进行了改进,去除了枪管的套筒,以上护木取代,刺刀庭改在前护箍下方,其他则参考了德国1898式步枪,改进了照门,通条改放在护木之中等。

汉阳造步枪从辛亥革命一直到抗美援朝在战场上发挥作用,是中国战争史的一个传奇。

技术特点

枪体结构

汉阳造步枪正式名称是仿德国1888式步枪(后来是1898式)。其原型枪就是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1888年,德国枪械委员会在改进德国毛瑟1871/1884式步枪的栓式枪机结构基础上,结合了法国1886年研制出的发射无烟火药子弹的小口径勒贝尔步枪的枪管和来复线。1888式步枪也是德国第一款无烟火药枪,而当时世界上的步枪子弹基本上都是黑色火药的。可见“汉阳造”的仿制,起点非常之高。

德国“1888式委员会式步枪”俗称“老套筒”,得名于其枪上古怪的薄钢制枪管套筒,呈现内外双管式。套筒作用是保护枪管并防止烫伤枪手,还固定刺刀套环和准星;但也增加了双管间进水锈蚀的危险。由于中国汉阳兵工厂没有精钢,未能仿造枪管套筒。表明“汉阳造”因为材料技术原因,一开始便没有套筒,并非如几乎所有相关论著所说的那样,是1904年才卸除了套筒的。

汉阳造步枪枪身长达1250毫米,刺刀刀身长近400毫米,在抗日战争时中国军队所用的步枪中,是仅有一种在白刃格斗时长度能与日军三八式步枪相抗衡的步枪。

采用枪弹

汉阳造步枪采用的是德国的88式步枪设计使用的弹药是88式(Geschoss 88)7.92毫米子弹,其弹径是8.08毫米,后来在1903年采用的S型尖弹,其弹径为8.20毫米, 因此设计使用88式子弹的枪械不能使用尖弹,会有炸膛之虞。现今市面上的7.9子弹,多是较大的尖弹,较小的88式子弹已经列入了收藏品。中国以往称88式子弹为七九圆弹, 其弹头为长圆形,一直到抗战结束仍有大量生产。S型及SS型分别称为尖弹及重尖弹。在美国又称德国88式子弹为7.9x57J, s型及SS型为7.9x57JS。

性能数据

衍生型号

七九步枪

1895年起位于汉阳的湖北枪炮厂生产仿造德国的M1888式毛瑟步枪,定为“八八式步枪”。1904年,湖北枪炮厂改名为湖北兵工厂,又称“汉阳兵工厂”。由于汉阳兵工厂是88式步枪最主要的生产厂,故被称为“汉阳造”。抗战时汉阳兵工厂迁到重庆与第21兵工厂合并,1939年复工生产,改名为“汉式七九步枪”(中国旧称7.92毫米口径为七九口径)。

五五步枪

五五式步枪是八路军兵工厂以汉阳兵工厂造的七九式步枪为样品,在产品设计上作了一些改进,于1940年初研制成功,是八路军自行制造的第一种步枪。当时正值朱德总司令55周岁,为表达对总司令的敬意,故定名为“五五”式步枪,也有称“朱德式”步枪的。陈锡联上将在回忆录中就提到:在攻打公司窑的战斗中,缴获了敌人高德林兵工厂造枪的车床、零件。后来,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用从公司窑缴获的这些机器,造出了第一批“朱德式”步枪。

五五式步枪口径7.9毫米,全枪长1390毫米,重量4.05公斤,有效射程为250米至350米,金属件全部由铁轨钢制作,枪托采用核桃木,每支枪都配有刺刀。

服役动态

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晚8时许,坐落于武昌城南的新军第八镇工程营房里,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首义第一枪。而这支枪就是湖北枪炮厂生产的汉阳造步枪。革命党人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后,步、炮、韬重各营和军事学堂学生约5营兵力,纷纷起义迅速打开中和门、抢占楚望台军械库,获取所存储的德、日及汉阳造步枪近两万支及弹药无数。

辛亥革命中,武昌起义的新军,无论是熊秉坤还是程定国开的第一枪,总而言之,都是用汉阳造步枪打响的。随后,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911年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两千多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毛泽东领枪

汉阳造步枪的一个的传奇,与毛泽东有关。毛泽东在武昌起义后立即参加了湖南新军,领到了一支编号8341的汉阳造步枪,该数字与后来的中共中央警卫部队番号神奇地相合。1927年,北伐军进入武汉后,毛泽东在武昌开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给每个学员发一支汉阳造步枪训练。

抗日杀敌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新四军使用的步枪主要是汉阳造步枪,特别是在抗战初期,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使用的步枪几乎全是汉阳造步枪。在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第115师就是用汉阳造步枪伏击了装备三八式步枪的日军,也就是从那时起,八路军才开始接触到日制三八式步枪。不过,要想从日军手中缴获三八式步枪很困难,因为日军往往在战败时破坏手中武器,所以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后期只有部分一线主力部队装备了日制步枪,大多数人民武装仍以汉阳造步枪为主。

此外,汉阳造步枪还是抗战期间唯一能在白刃战中与日军三八式抗衡的步枪,这是因为该枪较长,而且所配的制式刺刀全长51.8厘米(刀身39.5厘米),重约0.566千克,刺刀式样为单刃偏锋。

抗日战争中,在保卫大武汉的口号激励下,手持汉阳造步枪的中国士兵,协同各类枪炮武器同日寇展开了殊死战斗。中国军队浴血杀敌,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万余,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总体评价

汉阳造步枪,有着“中华第一枪”的美誉。

汉阳造步枪在手动步枪为主的时代,本质上没有什么致命缺陷。但与同时代的其他手动步枪相比,汉阳造步枪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缺点:一是退壳钩既小又单薄,用久了还会失去弹性,造成“滑壳”的故障;二是漏夹供弹具不能像桥夹供弹具那样把零散子弹装入弹仓,而且漏夹供弹具内的子弹打完前无法装弹,限制了步枪使用的灵活性。

武昌起义胜利后,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两千多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汉阳造步枪可以说在这场改天换地的革命中,居功至伟,它击碎了腐朽衰败的王朝,将枪口昂起,由维护封建统治转向推翻封建统治,显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力量。颇为传奇的是,该枪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仍在装备一些志愿军部队,发挥作用。汉阳造步枪于1896年开始,由汉阳兵工厂生产,前后有了50年的历史。(中国新闻网、光明网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