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留

更新时间:2022-03-01 22:03

汐留(しおどめ;Shiodome)位于日本东京都心部,大致为银座以南、筑地以西、新桥以东、滨松町以北一带的区域,东南侧隔著滨离宫恩赐庭园与隅田川、东京湾相邻;行政区上属于东京都港区东新桥一丁目、二丁目与海岸一丁目的一部分。汐留是日本铁路的发祥地,过去也长期作为原日本国有铁道(今JR)大型货运集散场的所在地。自1990年代中期起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区域再开发计划,打造多功能复合都市地带“SIO-SITE”(シオサイト),被称为“都心部最后的超大型再开发计划”;已大致成型,并与六本木新城共同成为继台场之后的新兴观光景点。

起源

“汐留”这个地名最早起源于江户时代初期:今天的汐留地区,在当时原本还只是流入江户湾(今 东京湾)的内海—“日比谷内江”的一部份。德川家康进入江户(今 东京),成立德川幕府后第三年(1606年),首次以“天下普请”的方式,向全国募集人力、物力与财力投入江户城的建设,将日比谷内江填平即为其中一个建设项目。与此同时,替代用的新水道—与当时海岸线大致平行的外濠挖掘完成,并另行挖掘水道,自江户湾引水进入外濠,还在引水道出海口附近沿岸兴筑土堤。由于海水总是随著潮汐拍击堤岸,“汐留”由此得名;连接外濠与江户湾的引水道也被称为“汐留川”(今已填平成为首都圈高速道路用地)。原本属于日比谷内江一部份的地带被填平后,结合原有土地,之后长年成为出身自龙野藩、仙台藩与会津藩等藩地的诸侯(大名),位于江户的宅邸(屋敷)所在地;以水道与宅邸群相隔,当时称为“滨御殿”的滨离宫恩赐庭园也随后落成。

发展

德川幕府瓦解,进入明治时代后,1870年,诸侯的宅邸用地被明治政府接收,旋即规划为铁道用地,并进行用地整理以兴建车站。1872年10月14日,日本第一条铁路—新桥(在当时为包含汐留在内的泛称)至横滨(车站约位于今 樱木町)间约29公里的铁路正式通车,成为明治维新的重要成就之一。由美国建筑师设计,建筑正面大致呈扁平“凹”字型的砖造洋楼—新桥停车场(在当时的西化风潮下,也有写成“新桥ステーション”的;ステーション是英文“Station”的日语拼音)也在当天启用。因为是离中心街区最近的车站,而且北侧不远处即为改建过后,成为新商业中心的银座“炼瓦街”南端,因此成为当时东京对外交通的主要门户,并留下“汽笛一声新桥を…”的歌谣名句。

随著铁路路线向北延伸与高架化,以及位于丸之内的新东京站落成,1914年,当时已经称为新桥站的新桥停车场改名为汐留站,并改为专营货运的车站,不再办理客运(与此同时,离汐留站不远处,位于高架化铁路新在线的“乌森站”则改用新桥站之名)。原本的新桥停车场建筑依旧保留,但该建筑后来在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中完全损毁。战后,初期拜铁路货运发达之赐,汐留货物站成为东京最大的物流集散地,货运量于1960年代达到高峰。自日本各地经由铁路运达的货物皆在此分装;此外还有通往筑地市场的侧线。只是到了后来,铁路货运终究还是不敌公路货运的竞争。1986年,随著原 国铁即将于次年分割与民营化,汐留货物站正式废止。

1992年,在“东京都埋藏文化财中心”(东京都埋蔵文化财センター)主导下,货物站旧址范围内的大规模历史遗迹调查开始进行,不但挖掘出许多江户时代与明治时代遗留下来的各式器物,还发现了新桥停车场与江户时代宅邸的残余基础结构,以及部分公共设施的旧迹。与此同时,“汐留地区土地区划整理事业与再开发地区计划”经议决成为都市计划项目之一,再开发地区总面积达30.9公顷。之后国铁清算事业团渐次拍卖该区土地,土地区划整理事业也随之展开,经由拍卖取得土地所有权或地上权的新业主们并组成协会,进行街区规划工作。

规模

再开发地区的实际建设工作从1999年开始进行,到了2002年10月,由日本最大广告公司—电通投资兴建的总部大楼落成,成为首栋完工启用的大楼;11月,都营地下铁大江户线与新交通百合鸥号(新交通ゆりかもめ)汐留站通车,转乘前往新宿、六本木、台场等地更为便捷;此时并决定以“SIO-SITE”作为再开发地区的昵称。次年,大致依昔日格局与外观重新修建的旧新桥停车场原地重现,多栋大楼也陆续完工启用,形成巨大的高层建筑群,看起来颇为壮观,但也有人批评:建筑群阻挡了自东京湾吹向陆地的海风。

现况

无论如何,整个再开发计划仍持续进行中,多间企业与机构如电通、日本电视台、松下电工、资生堂、共同通讯社…等,以及国际级大饭店纷纷进驻;计划预定于2007年全部完成,到时预计将汇集就业人口约61,000人、居住人口约6,000人,并持续吸引观光客造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