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冰华

更新时间:2023-10-27 14:05

江冰华,男,汉族,陕西泾阳人,生于1921年11月。

人物评价

江冰华教授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党性原则强,敢于同不良风气斗争,敢于说真话,坚持正确意见。1986年党内整风学习,开展正面教育,个别人想用“文革”那一套整人的作法,企图把整风学习引向歧途。在此关键时刻,一贯不善发言的江冰华同志实在看不惯,实在忍无可忍,站了起来,义正辞严,有理有据,有针对性地批评了会场的错误言论,纠正了会场的错误倾向,从而使整风学习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开展。

江冰华教授1990年5月17日退休。

人物生平

1945年毕业于三原高级中学,同年考入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英文科学习,1947年7月毕业。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又进入华北学院英文系继续攻读英语。1948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随解放大军南下,先后在南京、广州、海口等外事部门工作。1951年9月至1957年9月,先后任海南日报社编辑部主任、海南广播电台对外部组长。1957年11月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对外部阿拉伯语组组长兼斯瓦希里语(坦桑尼亚语)组负责人。 江冰华同志在中央台对外部工作期间,工作特别繁忙,很难保证正常的上下班时间与节假日的正常休息。常常要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常是为了赶时间赶任务,起草稿件,修改稿件,最后定稿,加班至深夜,甚至通宵达旦。对外广播工作,代表党中央的声音,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政策性、思想性和准确性要求都非常严格,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差错。有时候一句话甚至一个字的不当,都可能造成很大的失误,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江冰华同志每次改稿定稿时,总要字斟句酌,做到完全符合中央的对外宣传精神。

工作成就

江冰华同志还是我校唯一的一位曾经给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做过翻译的人。那一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坦桑尼亚回国不久,从对外部的简报上看到在该局帮助工作的坦桑尼亚专家穆罕默德·阿里将要回国,决定接见这位友人。江冰华同志虽然在总理多次视察电台、看望专家时,临时充任过翻译,但在这样正式的接见场合担任翻译还是第一次。总理的谈话主要内容是肯定专家在华的工作,感谢第三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赞扬坦桑尼亚自力更生建设国家和反帝斗争的精神。谈话的气氛非常活跃、友好,像拉家常聊天一样。接见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总理的平易、和谐、幽默使江冰华同志事先的紧张情绪,一下子烟消云散。江冰华同志非常准确轻松地完成了这次国事活动的翻译任务。总理和客人都对翻译的工作表示满意。

在这次接见后,过了两天,专家办公室主任丁一岚,突然通知他有重要任务,并叮嘱一定要完成好。他和同事金照、陈家宇一起坐车到人民大会堂。他们准时走进接见厅时,毛泽东主席已坐在那里。很快,穆罕默德· 阿里也到了。主席迎上去握手,照了像,就入座。谈话开始后,客人说他学习主席著作收获很大,说主席的著作比马恩列斯的著作好懂,对非洲的革命斗争更有实用性。主席说自己写的东西不多,还着重介绍了中国革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江西到陕北和武装斗争的发展壮大。也谈到了当时的国际形势,第一、第二世界的情况。接见约一小时半左右。结束时,主席把客人送到门口,用英语说了声再见。江冰华同志至今还珍藏着当年翻译时的留影。

江冰华同志党性强,英文功底深,口头、笔头都有过硬的功夫。1965年秋曾被广播事业局派往开罗、阿尔及尔任英文记者。向国内报道了大量非洲国家的情况,也向当地介绍了国内的情况。

1972年,江冰华同志调回陕西师大,协助筹办外语系。当时的外语教研室,主要是俄语教师,只有很少几位英语教师,有的还长期改教俄语。成立英语专业,可说是一穷二白,白手起家。江冰华同志的积极参与,在师资建设、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第一批新生按时入学上课和“文革”后,恢复高考第一届大学生的顺利入学、毕业。

江冰华同志1980年晋升为副教授,1986年晋升教授。他在外语系教过多门课程,教学态度严谨,备课认真,教授得法。“宽、严、细、准”是他教学工作中的显著特点。宽,就是知识面宽,讲课不仅仅局限于完成课文本身的要求,而是在讲清课文的基础上,引经据典,广泛联系,举一反三。这样对当时班上学生程度相差悬殊的实际情况来说,十分必要。既解决了“消化不了”的问题,又满足了部分人“吃不饱”的问题。严,就是对学生和自己都同样要求严。对自己,备课、讲课从不马虎,晚上睡觉再晚,早上上课从不迟到。对学生,批改作业,考试打分都很严格,什么人情分照顾分,从来与他无关。他教授的《英文写作》课程,即使班上拔尖的学生也很少有人考到85分以上的高分。他并非有意卡学生,他认为学外文,那些客观题可以得满分。而问答题和笔译部分,特别是作文部分,不用说满分,就是高分也太难了。同一课头,两个班学生成绩不平衡。学校评优秀毕业生标兵,要求成绩达到90分以上。外语系的学生评不上,系上管学生工作的负责同志,与江教授交换意见。他坚持他一贯严的教学原则不能改变。细,就是课文分析的细,任何一个重点难点都不放过,哪怕是一个很细小的地方,凡是应知应会的,都要让学生掌握。批改作业也是任何细小的错误或表达不准确的地方都一一指出,要求改正。准,就是语言点准确。不论口头、书面用词用语,都必须做到准确无误。上写作课时,经常用他在中央广播电台对外部的新闻稿为例,分析讲解准确用语的重要性和用语不准确的危害性。他的讲课深受学生欢迎。他著有《英诗选译》颇受读者欢迎。

江冰华教授1984至1985年赴美讲学。1986年随李绵校长赴澳大利亚访问。他在外语系工作期间对外教的聘用、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外教的作用,以及为学校的对外交流,做了不少工作。

江冰华教授曾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