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27 19:43
江店镇已于2004年并入安徽省金寨县梅山镇,其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东连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霍山县,南临湖北省英山县、罗田县,西与湖北省麻城及河南省商城两地交界,北与河南省固始县、安徽省霍邱县、叶集接壤。安徽省金寨县梅山镇(江店镇已并入)是闻名中国的将军故里金寨县的城关镇,地处大别山北麓,与河南省接壤,境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产富饶,交通发达,已经建成的合武高速公路、沪汉蓉高速铁路横穿全境,省道纵横交错。梅山湖坐落其间,湖光山色,四季宜人。梅山不仅是著名的绿色旅游新星,也是全国“千里跃进、将军故里”红色旅游线的经典地区。
全镇总面积315.6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街道)、10个社区,519个村(居)民组,总人口111131人,其中农业人口67591人,城镇人口43540人。安徽省金寨县梅山镇位于金寨城关,周边与一省(河南省)二区(叶集改革与发展试验区、裕安区)五乡镇(梅山镇、白塔畈乡、油坊店乡、槐树湾乡、桃岭乡、全军乡)接壤,总面积315.6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街道)、4个社区,519个村(居)民组,总人口111131人,其中农业人口67591人,城镇人口43540人。全境属大别山支脉,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境内著名的九王寨、千阶寺、玉指山、飞来石、观音寺、莲花石、三岛一村等风景名胜与两库(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连为一体,点缀在梅山城左右,风景如画,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小磨盘山位于金寨江店镇,临近史河,高约12米,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60米,人们在这里采得遗物:石簇1,红色陶鼎足1,红色绳纹牛角尖形平底陶鬲足3,灰色绳纹尖底陶鬲2,红灰黑色陶片6。据考证,这些文物距今约四、五千年。
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梅山红色旅游名城为起点,经红28军旧址群、鄂豫皖苏维埃政权旧址、刘邓大军指挥部旧址、立夏节起义旧址、红25军军部旧址、六霍起义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结合沿途悬剑山、双河观、西庄温泉、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响洪甸水库等绿色旅游景点,培育一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主要建设内容为:①沙河下楼房邓小平指挥部旧址。包括指挥部用房、围墙、停车场、旧址步道、停车场、水电、消防、厕所等附属设施,垃圾处理中转站等。按山岭重丘三级路标准,改造沙河乡政府至旧址公路10.5公里。②红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
鉴于红二十五军成立地麻埠镇在修建响洪旬水库时已被淹没,为此,我们将在素有“西山小桂林”之称的响洪甸水库上游——江店镇马店村异地复建旧址,主要内容包括复建红二十五军军部、皖西北道委机关、皖西北苏维埃政府、彭杨军政学校、73、74、75师师部、麻埠街道、皖西北银行、造币厂、练兵场以及文物的修缮和布展,按山岭重丘三级路标准改造梅山至马店22公里公路。①红二十八军军部及重建旧址。
修建红28军军部至小孤山公路、景点连线公路,建设停车场及附属设施,修复吕家大院重建旧址、熊家河军部旧址、小孤山红军医院旧址、小湾子造枪厂、同冲保卫局、下楼被服厂、熊家河纪念碑、下楼红军烈士墓,陈列展出红28军军史、葛藤山大捷、长山冲战役、英雄八姐妹事迹、张敏烈士事迹、林维先攻敌军碉堡等场景。
金寨板栗栽培可追溯到清代同治年间,据《霍邱县志》记载,现江店镇船冲,梅山镇徐冲,白塔畈龚店的许多村庄都盛产板栗。这些地方今仍有成片分布的老栗园。梅山镇的龙湾村、龙井村的房屋前后和堤坝滩地百年以上的栗树有200多株,其中龙湾村塘湾居民组一片河滩地生长着一株树龄高达300多年的紫油栗,树高17米,胸围6.3米,占地近一亩,年产板栗200公斤左右,人称“板栗王”。金寨县江店镇船冲村农民储修齐,他是架金桥、连市场的农民经纪人,带动栗农5800多户,创收1780万元,占全县板栗总收入的22.3%。
自1993年起,在当时板栗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江店船冲板栗交易小集市的基础上,逐步加以改造和建设,沿109省道建成了一条长4公里、2000多家门面的船冲板栗大市场,现已发展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板栗交易市场,吸引了数以千计的省内外客商和栗农前来参与板栗购销。与此同时,在板栗重点乡镇青山、油店、白塔畈等地还建立了数十个中小型板栗市场。构成了县内板栗市场体系。每年仅大市场的板栗吞吐量就达1500万公斤。
安徽省金寨县梅山镇江店镇交通便利,拥有通往各大中城市的汽车客(货)运站,沪汉蓉高速铁路、合武高速公路穿越其境并设立站点,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网络。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部分村已通水泥(油)路,电话覆盖率达95%以上,实现移动通迅无盲区。
群众基本用上安全卫生自来水,农电改造全面完成,实现同网同价,农民实行合作医疗,贫困户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区特困人口实行城镇低保制度,生活环境优良。梅山镇又是农贸市场集散地,建有规范的板栗大市场、白肉果蔬批发市场、建村市场和小商品集贸市场,远近闻名。镇内设有38所学校,在职教师943人,在校学生18165人。有镇卫生院2所,医护人员65名,有卫生合作医疗组织53个,就学、就医极为方便。同时,镇有老年大学、敬老院,村有农民图书室,科技文卫事业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互相促进。